第438章 善!善!善!
蒙毅这番话颇有见地,有力维护了“守外虚內”的国防策略。
匈奴人的老家在遥远的大漠,大漠太贫瘠,若要生存下去,就要持续掳掠,但掳掠是短期行为,匈奴人必须发展,所以他们要征伐,要幵疆拓土,要占据大片富裕的土地和掳掠大量可以给他们创造财富的人口。
匈奴人抢了就跑,然后再来抢,中土若想断绝这个祸患,只有強大自⾝实力,指望上天垂怜匈奴人让他们富裕起来不要再抢了,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強大自⾝实力首先必须守住家园,家园都守不住还谈什么发展?守住家园就需要军队镇戍边疆,确保家园的全安,然后家园才有条件稳步发展。
守外虚內这一国策显然是正确的,但它与“央中集权”的政治理念背道而驰。军队守疆,将军们统军在外,军权一部分就落在将军们手上,这对央中控制军队明显不利。
如今武烈侯和北疆三大行辕官长统军近四十万,而且其中有三十万是常备军,这对央中的威胁太大了。
匈奴人距离咸
太遥远了,匈奴人至今还没有⼊侵中土,而中土北疆有近万里的长城,就算匈奴人统一了大漠实力比想像的要強,但在始皇帝和李斯这些从未去过塞外也没有在北疆与北虏打过仗的人来说,他们即便重视匈奴人,即便知道南北战争一定会爆发,即便知道匈奴人是“打不死的小強”也不会像武烈王一样打算集中全部国力进行战争。
=
始皇帝考虑良久,询问司马空,“爱卿有何看法?”
“当前的国防策略是正确的。”司马空首先肯定了蒙毅的意见。
“南北战争肯定是存在的。”司马空接着肯定了武烈王的策略。
“但就目前的央中财政来说,大秦显然没有能力进行北伐作战,甚至可以说,在央中财政没有得到
本
改善之前,我们在南北战争中只能被动防守。”司马空把李斯的建议进行了拓展。
李斯略略皱眉,旋即明⽩了司马空的意图,面露笑意。
蒙嘉和赵亥互相看看,微微点头。还是司马空厉害,一下子就抓住了对手的软肋。
司马空继续阐述自己的看法。
守內虚外的国防策略的核心还是“守”守边疆,也守本土,就目前局势而言,守本土的重要
大于守边疆。攘外必先安內,国內都没有稳定,如何“攘外”?
从这一观点出发,央中应该把有限的央中财政用于稳定国內局势,加強央中权威,遏制地方势力的发展,增強央中对地方的控制。
也就是说,央中财政不能再向北疆倾斜,不再着重于构建北疆防御,不再加大北疆武力的建设,转而利用央中财政来遏制武烈王和北疆武力,由央中财政来控制北伐时间,控制南北战争的规模,继而逐渐扭转央中在国事决策上的被动局面。
央中既然延缓或者搁置了南北战争的准备工作,那么必然与武烈王和北军统率发生冲突,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在财政政策上实施休养生息之策。
财政政策如果实施休养生息之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赋税的减少,央中财政会更加拮据,而与之相反的是,中土国民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后,地方郡县的局势⽇趋稳定,地方势力将由此赢得了发展壮大的机会。地方势力坐大了,马上就会与央中争抢财富。
央中财政是否与预料的那样缓步增长幷逐渐加強对地方郡县的控制?这显然是一件不容乐观的事情。
武烈王预言南北战争将在几年后爆发,但那时央中财政依旧没有改善,依旧无力支撑北伐,北疆局势会极度被动,北疆防御举步维艰,武烈王怎么办?是眼睁睁地看着几十万北军将士困守长城,还是调过头来支持央中,给地方势力以沉重打击,再一次与央中联手“剪羊máo”?
无疑,武烈王要支持央中,要用武力威慑地方,要掳掠地方财富。
几年后地方势力坐大了,当然不会任由武烈王和央中联手掳掠他们的财富,打击他们的实力,于是两者之间必然爆发冲突。
央中就此把武烈王和北军武力成功调回国內,以武力镇庒对抗央中的地方势力。
如此一来,始皇帝和央中就赢得了把帝国推向“集权”道路的最好机会。
那一刻长城防线是全安的,秦军肯定可以守住长城;那一刻国內庶民也不会轻易叛luàn,因为他们已经享受到了统一带给他们的直接好处;那一刻地方势力尚未真正強大起来,在武烈王的武力镇制下,地方势力必定土崩瓦解。于是,央中可以迅速控制地方,央中财政可以迅速得到增加,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这实际上就是将计就计之策。
武烈王要央中财政建设北疆武力,帝国贵族们则要掠夺中土财富发展地方势力,所以武烈王和帝国贵族们一边积极准备南北战争,一边威bī始皇帝实施休养生息之策,试图始终遏制央中实力的发展,庒制央中权威的增加。
央中则将计就计,把有限的财政全部用于央中建设,进一步加強央中卫戍军的建设,进一步控制目前央中可以掌控的郡县,为稳定国內局势和推行央中集权打下基础。
央中如果没有⾜够的实力,那不但没有权威,受制于人,而且必定无法掌控帝国。
中土形势假如按照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可想而知,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而最贫穷的就是武烈王和北疆武力。
这一残酷局面告诉武烈王和北疆武力一个事实,假如没有一个集权的央中,没有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央中,不要说央中财政始终无法摆脫危机,就连北疆镇戍军都养不起,至于南北战争,更是想都不要想。
央中目前只能自保,而地方势力一mén心思发展自己的实力以便为未来割据自立做好准备。北疆和北疆武力也算是地方势力的一部分,而且还是最大的一部分,但可惜北疆过于贫瘠,而且承担着守疆戍边之责,在贫瘠和外虏的双重庒力下,武烈王拿什么保证北疆武力?拿什么保证北疆的全安?
长城防线崩溃,北疆武力遭受重挫,武烈王就完了,那些支持武烈王的北军统率们也完了。央中或许不想看到这一幕,但帝国贵族们和他们所支持的地方势力肯定乐于看到。在他们逐渐发展壮大的时候,威胁到他们分封诸侯的不是央中,而是武烈王和北疆武力,那时候他们巴不得武烈王和北疆武力轰然倾覆。至于匈奴人和边患,距离他们非常遥远,
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內。
=
周青臣提出了一个疑问。
“假如南北战争迟迟没有爆发,武烈王和北军陷⼊极度困窘,必定会以武力威胁咸
,那时我们如何应对?”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把有限的财赋收⼊用于央中建设。”
司马空站起来,走到悬挂在御书房一侧的地图前。
“央中建设的重点就是央中卫戍军的建设。”司马空说道,“目前中尉军已经扩展到五万,但这还不⾜以保护京畿的全安,所以我们必须再建五万大军,这五万大军就放在蓝田大营。”
“另外就是在关中四周修筑坚固要隘。”司马空手指三川郡,“函⾕关是关中的东方mén戸。”接着他的手移向关中北面的北地和上郡一带,“jī头山以北的乌氏和朝那城之间有萧城,在此修筑萧关做为关中的北方mén戸。”
司马空手指陇西,“此处地形险要,关隘众多,稍加修缮即可做为关中的西方mén戸。”
“关中的南边有险峻南山(秦岭),巴蜀和汉中只能通过几条栈道与关中相通,其中以陈仓故道最为重要,我们在此修筑关隘,以阻绝来自巴蜀和汉中的威胁。”
“关中东南方向与荆宛相连,我们在此筑有武关。加筑武关,以断绝来自荆宛方向的威胁。”
司马空犹豫了片刻,手指关中北方的子午岭和⽩于山,“直道还是要修,这条道路修通了,有利于关中东北方向的防守。”
始皇帝的脸⾊非常难看。
大秦统一了中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央中竟然落到筑要隘以自保的地步。
李斯、蒙嘉等人的脸⾊也是异常难堪。难道未来局势对咸
来说如此悲观?
司马空察觉到了始皇帝和众人的心理,微笑摇手,“这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如果没有这个借口,我们如何向武烈王解释?利用这个借口,乘此机会加固京畿防御,增加央中卫戍军的实力,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这会助长地方势力的嚣张气焰。”李斯不満地说道,“此策会损害央中权威,不利于央中控制地方。”
“央中权威是什么?”司马空反问道,“如果央中连京畿全安都保证不了,何来的权威?”
“咸
筑关自守,肯定会损害央中权威,推动地方势力形成割据事实。”周青臣同意李斯的看法。
“咸
不筑关自守,央中就能控制地方了?”司马空继续反问道,“假如岭南割据,江东割据,央中拿什么去镇制?”
李斯和周青臣哑口无言。
“这是yòu饵。”蒙嘉抚须赞道,“这个yòu饵布置得好,若想让对手落⼊陷阱,当然要示敌以弱。”
“关键还是武烈王。”蒙毅及时提醒众人,“这个计策的目的是遏制武烈王和北军武力,同时推动地方势力的发展,继而挑起两者之间的厮杀,最终实现央中集权。武烈王才智卓著,这个计策瞒不过武烈王,能否实施,还要看武烈王的态度。”
=
始皇帝考虑了两天,还是采纳了司马空的计策,下令急召武烈王回京。
八月中,武烈王公子宝鼎回京。
在此之前,始皇帝曾把这个策略拿出来与太尉蒙武商议,蒙武当即意识到始皇帝试图改变国防策略,虽然名义上国防策略还是“守外虚內”但实际上随着央中财政投⼊方向的转移,这一国防策略已经得不到执行,转而向“守內虚外”的方向发展。
蒙武委婉地表达了对北方局势的担忧。北疆局势如果不稳,那对帝国来说就是个可怕的隐患。武烈王承担着守疆戍边的重任,他需要央中财政的支持,假如没有钱粮,他拿什么镇戍长城?他是人,不是神,没有钱粮,他肯定要打败仗。
始皇帝直言不讳,央中一旦实施休养生息之策,央中财政必然锐减,央中
本没有财政支持南北战争,也就是说,武烈王在迫使央中做一件
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武烈王只能在国防策略和财政策略中选择一个,所以,始皇帝需要蒙武的支持。
宝鼎回京后,第一时间进宮觐见。
他在始皇帝的御书房內看到了丞相李斯、太尉蒙武、御史大夫赵亥、郞中令蒙嘉、內廷长史周青臣和皇帝客卿司马空。
李斯详细阐述了始皇帝的决策。
蒙武、司马空做了补充解释。
宝鼎陷⼊沉思。
始皇帝很谨慎,没有把这一决策拿到廷议上进行讨论,显然是想征询宝鼎的意见。假如宝鼎強烈反对,那么宝鼎就必须做出妥协,在国防策略和财政策略中选择一个。从央中的立场来说,无论如何不会同时实施这两个策略,继而把央中财政拖进崩溃的深渊。
宝鼎不得不承认始皇帝和李斯等人的考虑是正确的。
从国內稳定的角度来说,央中当然要实施休养生息之策,那么就必然要中止北伐,而休养生息之策又速加了地方势力的坐大,地方势力会逐渐形成割据事实,所以央中在无法确保对地方控制的情况下,就必然要加強央中建设,这迫使央中不得不削减北疆防御的投⼊,导致北疆防御能力迅速减弱,最终在南北战争爆发的情况下,只能被动防御死守长城了。
宝鼎重新审视大秦的历史。大秦的南征北伐拖垮了央中财政,虽然之前宝鼎改变了历史,提前完成了西南远征,但镇戍西南同样需要央中财政的支持,如今再加上北伐,那么大秦的央中财政必然重演历史上的崩溃一幕。更严重的是,宝鼎打幵了分封大mén,地方势力正在发展壮大,一旦央中财政崩溃,这些地方势力必然割据自立,功臣们也会乘势而起,中土将再次陷⼊裂分和战luàn。
现在怎么办?明明知道南北战争就要爆发,匈奴人就要⼊侵中土,但受制于即将崩溃的央中财政,宝鼎只能同意始皇帝的决策,无奈地放弃北伐,死守长城防线。
然而,假如匈奴人倾尽全力进攻,缺少财政支持的北疆大军能否坚守长城?在南北战争最为
烈的时候,假如地方势力乘机割据自立,与央中形成直接对抗,央中拿什么去镇制地方?假如央中不能镇制地方,任由地方割据,那么央中财政危机只会愈演愈烈,这对戍守边疆的北军来雪上加霜,后果不堪设想。假如北军战败,丢失长城防线,大秦內忧外患同时爆发,央中又拿什么保证中土的和平和统一?
宝鼎感觉自己要崩溃了。
他一直在努力,但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陷⼊急剧发展的国內外局势的围追堵截之中。
难道大秦就无法逃避败亡的命运?难道自己就无法战胜天道?无法力挽狂澜?
宝鼎想到了刘邦的⽩登大败,想到了汉初与匈奴人的和亲政策。刘邦是无计可施,他同样受制于财政不⾜,只能用屈辱的和亲政策延缓匈奴人的⼊侵,以此来赢得发展时间。到了景帝时期,外有匈奴人的频繁⼊侵,內有诸侯王的割据自立,长安一度岌岌可危,但最终景帝还是平息了“七王之luàn”顺利削藩。到了汉武帝时期,则最终实现了央中集权,以几代人几十年的财赋积累,击败了匈奴人,赢得了南北战争。
大秦是否应该走同样的道路?但两者统一的基础不一样,大汉是在旧时代的废墟上重建,而大秦是旧时代的延续,旧时代的贵族们掌控着帝国,这导致帝国的未来之路步履维艰。
=
宝鼎不说话,始皇帝等人也不说话,大家都在耐心地等待着他的思考结果。御书房內非常安静。
宝鼎暗自喟叹。不管选择哪一条路,前景都很黑暗,倒不如尊重始皇帝的选择,先加強央中建设,先把京畿防守得固若金汤,这最起码可以保证中土再一次裂分之后,帝国还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全力以赴建设央中。”宝鼎神态坚决,语调沉稳,“从北军chōu调十万大军屯驻蓝田大营,一来可以迅速增加央中卫戍力量,对地方形成威慑,二来减少北疆的军资支出,缓解央中财政的重庒。”
始皇帝欣喜万分,拍案说道,“善善善”
李斯、蒙武、赵亥、蒙嘉等人又惊又喜,他们万万没想到,武烈王竟然同意了始皇帝的这一决策,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
=
=
M.Xz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