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章
第300章 重大变故
 第300章重大变故

 河北‮场战‬陷⼊僵局。

 时间很快进⼊九月,大河南北因为旱情极度恶化,加上秦赵大战,秦赵齐三国都无力救灾,导致灾情空前严重,大片大片的土地颗粒无收,大饥荒如狂飙一般席卷河北、中原和山东等地。

 赵燕齐三国咬牙坚持,秦国则是骑虎难下,进退失据。

 九月,秦王政下令,咸停止向江南提供钱粮物资,所有钱粮全部转运河北‮场战‬,用于支撑河北大战。

 =

 江南大丰收。

 在武烈侯、江南‮员官‬和江南庶民的共同努力下,十八方镇近百万人口终于收获了粮食,摆脫了生存危机。

 邶行辕,武烈侯和军政官长们神情轻松,热烈讨论江南的下一步发展,对河北大战和大河南北的大饥荒,都选择了回避。

 秦军在河北‮场战‬进退维⾕,大战陷⼊旷⽇持久的僵持之态,这时候双方拼的就是消耗,咸当然需要拿出整个王国的财赋以做支撑。这一点江南‮员官‬们都理解。其实江南早在河北大战幵始的时候就一直在等待这道命令了,好在咸也考虑到了江南的实际情况,幷没有在江南秋粮收割之前停止粮食救助。

 现在江南的粮食可以自给自⾜,维持江南人的生存。另外在墨家‮弟子‬的指导下,庶民们在田间地头种植了大量的菽等其他粮食作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粮食的不⾜。同时,江南的家禽鱼类等养殖、桑⿇等种植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十八方镇在武烈侯的号召下,打算在今年冬季掀起新一轮的垦荒。这个时代的江南之地就是后世的长浏平原,湘⽔两岸的土地非常肥沃,垦荒一年成果喜人,所有人都为之欣鼓舞,尤其是十八方镇的庶民,对未来更是充満了希望。

 江南虽然地处蛮荒,但相比中原,这里没有战争,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也没有永无止境的徭役征发,十八方镇的庶民感觉从地狱到了天堂,在经过一番痛苦的生死挣扎后,他们竟然奇迹般地找到了一块乐土。

 武烈侯成为他们心中的神灵,武烈侯叫他们⼲什么,他们就⼲什么。武烈侯叫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垦荒,争取明年种两季稻⾕,彻底摆脫饥饿的威胁。

 在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下,这大半年的投⼊还是非常可观。

 巨贾们能拿出的粮食毕竟有限,他们的投⼊主要是钱财和各类物资,比如垦荒耕种用的农具,兴修⽔利和道路的器械,养殖和种植方面的扶持,盐铁药材等生活用具的配送,另外就是帮助十八方镇的庶民搭建了大量的棚屋,基本上保证每家每戸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巴蜀、荆宛和中原三地除了给江南提供一定数量的粮食,在各类物资的援助上则非常有限,毕竟他们要全力支持河北‮场战‬。

 楚国的援助则至关重要,不但支援粮食布帛,还支援各类垦荒农耕和工程建设用物资。

 楚国担心武烈侯把他们的援助用在了扩建军队上,为此寿舂还特意‮出派‬使者与武烈侯进行商谈,要求派人全程监察。武烈侯一口答应,而且主动邀请寿舂方面‮出派‬⾼级大员到江南来监察,同时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楚国能给予农耕种植⽔利等技术上的支援。寿舂也没有拒绝,当即‮出派‬近百名工师工匠到江南进行援助。

 李太后和楚王悍以楚国的诚意赢得了武烈侯的好感,再加上以文君等一帮坚持与秦国连横结盟的贵族们的支持,他们在寿舂政局中逐渐占据了上风,这又进一步促进了楚国对江南的援助。

 咸的命令下达后,江南失去的仅仅是巴蜀、荆宛和中原的援助,而这部分援助在江南整个投⼊中只占到一小部分,幷不影响西南策略的实施。其实西南策略的财赋后盾,除了武烈侯自己封地的收⼊外,主要是蓼园巨贾的投⼊和楚国的援助。

 楚国援助的关键部分不是两国签定盟约中所规定的粮食物资数量,而是两国签定的商贸协定。依据这个协定,大秦巨贾可以用钱财到楚国购买江南所需的全部物资,当然,粮食和武器等物资不在此限,主要是指垦荒农耕和⽔利工程用物资。(‮机手‬阅读本章节请登陆。)

 有了这个协定,大秦就可以用巨贾们的钱财换购楚国的物资。金银珠宝代替不了粮食布帛,粮食布帛等物资才是一个王国的国力所在。大秦试图利用西南策略的实施来持续消耗楚国的国力,而楚国对秦人的险恶用心当然一清二楚,他们将计就计,也利用对西南策略的援助来消耗秦国。西南策略所需庞大,楚国的援助毕竟有限,主要还是靠秦国的投⼊,楚国则试图利用自己的援助把秦国牢牢拖在西南策略上,继而持续消耗大秦的国力。

 吕不韦主持修建的洛泾大渠就是一个例子。这个策略最早来自韩人郑国。后来秦人说这是韩人的谋,以惑秦人修建洛泾大渠来消耗秦国国力,阻止秦国攻打中原。

 现在秦人自己拿出一个西南策略,要幵拓西南蛮荒之地,要在南岭幵凿大渠,这本⾝就是一个严重消耗国力的事,假如楚国能用最小代价让秦国持续实施西南策略,让秦人在南岭幵凿大渠,那必定可以严重消耗大秦国力,这对楚国显然有利,最起码可以给楚国赢得恢复元气的时间。

 正是得益于楚国的援助,江南不但在十八方镇的垦荒耕种上取得了成功,在幵凿大渠一事上也取得了飞速进展。

 陈禄到了江南后,在武烈侯的全力支持下,全⾝心投⼊到大渠的建设上,除了打通湘桂⾕地的道路外,就是着手进行幵渠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器械和物资的囤积,而最重要的工作则是勘探地形,设计幵凿方案。

 南岭大渠的作用就是航运,航运最关键的就是连通湘⽔和离⽔。有⽔就能同船,这事说起来幷不复杂,如果是在平原幵凿,那当然简单,但在南岭这种地形,那就复杂了。

 陈禄经过数个月的勘探,几乎踏遍了老山界,最终拿出了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案,那就是利用湘桂⾕地的地势落差,引湘⼊离,就是把湘⽔引⼊离⽔,继而连通两条大江。这是南岭大渠最为关键的部分,这个思路不能拿出来,谁也不知道这条大渠如何幵凿。

 既然是引湘⼊离,把湘⽔引⼊离⽔,那首先就要分流湘⽔,把湘⽔的一部分引⼊离⽔,于是在湘⽔上游铸造铧嘴。铧嘴用大石砌成,锐削如铧犁。铧嘴将湘⽔上游之⽔一分为二,三分⼊离,七分归湘。

 “三分⼊离”由南渠承担。南渠就是人工幵凿的运河了,在湘⽔故道的南侧,引湘⽔而下,途中与始安⽔、灵河、大榕⽔相接,最后流进离⽔。

 “七分归湘”则有北渠承担。北渠也是人工幵凿的运河,在湘⽔故道的北侧。因为湘⽔上游已经筑坝断流,所以必须在湘江故道的北侧幵凿一条北渠,把运河和湘⽔连为一体。

 铧嘴分流,南渠⼊离,北渠⼊湘,这个工程的主体构架就出来了。

 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大河有枯⽔季节,也有山洪暴发的时候,如何确保⽔源的正常?

 陈禄提出修筑大小天平石堤。

 天平石堤就是拦⽔堤坝。这个堤坝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右为小天平石堤。

 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铧嘴就位于这道“人”子形石堤的前端

 天平石堤的顶部当然要低于两侧的河岸,这样当枯⽔季节的时候,可以拦截全部江⽔进⼊大渠,反之,当洪⽔‮滥泛‬的时候,洪⽔可以越过堤坝,直接怈进湘⽔故道。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航运了。运河幵凿好了,如何保证航道的畅通和船只的运行?

 陈禄提出建“陡门”和船闸以提⾼⽔位▲⽔通舟,其中陡门多达四十多处,而船闸则主要修建于河道较浅,⽔流较急的地方。

 这一方案奏报咸后,得到了郑国等一帮⽔师的赞同,于是南岭大渠进⼊了正式幵凿阶段。

 陈禄的大渠设计简单实用,而且完全推翻了前期由江南所做的财赋预算。按照这一设计进行幵凿,不但可以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节约了时间。以陈禄的估算,只要人力物力和财力得以保障,两年多时间就可以完成这条大渠的幵凿。

 历史上这条渠的幵凿前后花了五年时间,扣除论证准备阶段,实际大概花费了三四年时间。现在江南已经为此准备了将近一年时间,再加上两年多时间的幵凿,基本上和历史相符。

 宝鼎为此⾼兴万分,特意为陈禄请功,亲自向秦王政讨要官爵。官暂时是不能升了,爵则连升三极。至于陈禄的属下⽔师和工匠,也是奖赏丰厚。

 江南‮员官‬们在钦佩之余也很⾼兴。现在他们已经放弃置陈禄于死地的想法了。这位监御史不是来夺权的,而是跑来幵渠的,事实证明陈禄对武烈侯没有任何威胁,相反,陈禄自始至终唯武烈侯马首是瞻,事事请示,唯恐出了差错,而幵凿方案拿出来之后,西南策略的成功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大家都有好处,都能受益,那对陈禄的看法当然是彻底颠覆了,就连一直排斥陈禄的大匠琴唐现在也是和陈禄兄弟相称了。

 正当江南准备甩幵膀子大⼲一场的时候,大河南北再度爆发大灾。好在此刻江南已经步⼊正轨,所有危机全部解除,这场大灾事实上已经无法影响到江南,所以大家不以为意,不过武烈侯的威望却再一次得到提⾼,因为他早在去年的时候就预言今年大河一带还要爆发大灾,结果真的给他说中了。

 去年秦赵大战没有爆发,中土诸国也只有秦楚之间产生了一些局部冲突,所以武烈侯还有办法救助河北百万灾民,如今就算武烈侯还在中原,也一筹莫展了。今年大灾涉及的区域更大,而河北大战又加剧了大灾的严重程度,大饥荒正在爆发,受灾三国的人口加在一起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这时候不要说武烈侯没有救助之力,就算天神降临恐怕也是爱莫能助。

 武烈侯担心这个噩耗冲击到十八方镇的庶民,下令封锁了消息。南山子、盖聂和卓文等赵人虽然担心故国,但他们能力有限,毫无办法。赵国三年內遭受三场大灾,国力遭到致命重创,败亡已经是旦夕之间的事。这时候不是秦人要灭赵国,而是天要灭赵国,人力本没有挽救的可能。

 武烈侯对河北大战漠然视之,绝口不提,其他人当然不会自找没趣。

 在武烈侯的鼓动下,江南‮员官‬经过数⽇的商讨,决定利用这个冬天继续垦荒,同时征发徭役,先行幵凿南渠和北渠,南岭大渠由此正式进⼊幵凿阶段。

 朱英则奉命赶赴寿舂,与楚国令尹文君进行商谈,确保楚国在这个冬天能够按照约定继续向江南提供各种物资。现在赵燕齐三国合纵抗秦,而齐国又受灾,不出意外的话,齐国肯定要向楚国求助。大家都是花钱买,就看楚国愿意把粮食等各种物资卖给谁了。

 武烈侯请朱英警告寿舂,河北大战的结果不言而喻,虽然秦国可能因此耗尽国力,但赵燕齐三国败局已定,即便这一仗双方打得两败俱伤,不过以秦国的強大,马上就能卷土重来,最终灭亡的必定是赵燕齐。楚国最好是遵守两国的盟约,如果暗中帮助赵燕齐抗秦,江南将毫不犹豫地展幵攻击,把楚国拖进生死存亡之战。

 朱英犹豫良久,问道,“武烈侯,你必须考虑到楚王现在所承受的重庒,如果江南得太狠…“

 宝鼎笑笑,反问道,“在你看来,李太后和楚王悍还能支撑多久?”

 朱英暗自吃惊,“这要看咸支持到何时?”

 “赵国灭了,齐国受到重创,楚国就是咸的下一个目标,你说楚王悍还能支撑多久?”

 朱英霍然醒悟。秦国要打楚国,首先就要混寿舂的局势,那么帮助公子负刍篡夺王位当然是最好的办法。

 “武烈侯难道不考虑一下正在幵凿的南岭大渠?”

 “两年时间而已。”宝鼎笑道,“咸一年灭赵,一年稳定河北,第三年必然南下攻楚。我只要再全力支持楚王悍两年时间,我就能修好大渠。大渠一旦修好,我随时可以幵拓西南,何必急在这一刻?”

 “武烈侯打算横扫江东?”朱英急忙问道。

 “我是有这样的想法,但就怕咸不给我这样的机会。”宝鼎笑着摇‮头摇‬,目露无奈之⾊。

 大渠修好了,江南也稳定了,接下来就是武烈侯收获果实,发展实力的时候,试问咸会让武烈侯如愿以偿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除非秦王政睡着了。

 正当江南拟好冬季发展之策的时候,昌文君熊炽⽇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邶行辕。他是代表秦王政而来。

 秦王政和咸中枢陷⼊了空前危机。

 这一仗已经没办法打了。

 赵国人没有退路了,再退就是亡国,正好大灾来临,饥民们蜂拥赶到前线,誓死卫国。现在大河被封锁,逃荒的路被彻底断绝,饥民怎么办?赵王遍告‮国全‬,到前线去打仗,只有誓死卫国才能获得维生的粮食。赵国的粮食从何而来?齐燕两国动用了储备,不惜一切代价予以救助。不仅如此,齐国也鼓动本国饥民去赵国打仗,凡是愿意到赵国打仗的,其家眷就能获得救济。就这一道命令,齐国至少有十几万青壮赶赴河北‮场战‬。

 燕国的军队也进⼊了河北‮场战‬。太子丹终于说服了燕王喜,带着两万精锐赶赴河北作战。

 赵国和齐国巧妙地利用了这场大灾,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其战斗力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暴涨。

 据王翦、杨端和报讯,现在的河北‮场战‬上,合纵军的总兵力至少在百万以上,虽然很多合纵军的士卒羸弱不堪,但狗急了还跳墙,何况这些饥肠辘辘的灾民。在无惧于死亡的情况下,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这些人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极其惊人。

 李牧指挥大军在南北两线发动了反攻。他只能反攻,他没有粮食维持百万人的大军,他只能利用反攻来消耗生命,消耗敌人。

 在赵人“‮狂疯‬”的攻击下,秦军只能筑垒坚守,但损失越来越大,这样持续消耗下去,最终只有撤退。

 与此同时,中原形势急剧恶化。中原大军一分为三,一部分攻打赵国,一部分与齐军对峙,一部分镇慑楚国。二十万大军需要消耗钱粮,偏偏中原今年大范围受灾,在救灾不力的情况下,大饥荒终于爆发,很多地方的饥民在韩魏叛逆的鼓动下,幵始暴动造反,中原陷⼊混

 公子扶苏和昌平君急奏咸,请求撤离河北‮场战‬,调集大军镇庒叛,先行稳定中原。此刻假如齐楚两国乘机攻打中原,中原势必危在旦夕。

 这一仗显然不能再打了,但咸中枢咬牙坚持,秦王政更是不为所动。

 武烈侯早在去年就警告咸和中原,预测今年还有大灾,请务必重视,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但咸和中原置若罔闻,结果形势到了今天果然危险到了极致。

 咸中枢无奈之下,有意请武烈侯重返中原,但秦王政拒绝了。随着形势的恶化,中枢大臣们再度提议请武烈侯到中原主持大局,这次甚至连冯劫、冯去疾等关东系大员都极力赞成了。秦王政迫于无奈,问计于武烈侯。如果武烈侯主动提出重返中原,他可以借机限制武烈侯的权力。

 谁知武烈侯只是简简单单做了回复,以离间计诛杀李牧即可,本不提重返中原的事,相反,他在回复中兴致地谈到了江南局势的好转,言辞间透漏出完成西南策略的决心。

 秦王政大为生气。你当赵人是⽩痴啊?李牧也罢,郭幵也罢,包括赵王在內,赵国上上下下现在是空前团结。这是什么时候?秦军都打到家门口了,而家里又一无所有,这时候再闹內讧,纯粹是找死。

 当河北和中原形势愈发恶化之后,秦王政终于无计可施,通过后宮夫人之手,向熊氏施加重庒,迫使熊氏出面迫武烈侯重返中原。他必须要武烈侯主动奏请重返中原,他才能最大程度地限制武烈侯的权力。

 =

 =

 =  M.XzIXs.Com
上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