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冰河入梦文集 下章
彻悟后的孤旅(当代文学评论征文)
   李耕是一位致力于散文诗创作,且至今活跃在散文诗坛的老诗人。从上世纪40年代起,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歌生涯,在散文诗界,堪称资深大家。他的一组近作《瓢斋独语》,感时伤世,关注现实,充满苍生黎民忧患意识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在构思方式,诗体结构,语言气质上,都有相当鲜明的个性化特色。耿林莽先生称他的散文诗是鲁迅《野草》诗风的一种继承发展,实不为过。

 《孤旅》是《瓢斋独语》中的一章。作者以阅尽沧桑的睿眼,感悟一段“被网在滂沱大雨之中的”孤旅。

 关于孤旅,前人写得己经够多够经典的了。马致远的《天净沙》,李叔同的《送别》等等,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他们笔下的孤旅,是真正的孤旅,是天涯断肠人的孤旅,是知半零落的孤旅,一句话,是伤心的孤旅。而我眼前的这章《孤旅》,则全然不同于古人笔下的意境。

 尽管这是一段“被网在滂沱大雨中的”的孤旅,但作者明确告诉读者:这“并非是苦行僧的脚印”从这段孤旅中,你听不到凄风苦雨,看不到左顾右盼。孤旅者,无抱怨之苦,也无汲汲之求。车辚辚,马萧萧,孤旅者在泯灭了一切对峙差别的途中,融于自然,随缘适,绚丽又静美。

 这是何等人的一段“孤旅”!

 大凡旅途中的愁苦,多由忧虑而生。而忧虑,始于私利见解。一颗旅心,如果被私利见解所障蔽,那么,即便坦途,也会变得坎坷。相反,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能排除一切干扰,时常保持一颗平常心,忘却应该忘却的一切,那么,孤旅也会变得人。“仄又非仄,弯曲似无弯曲,呜咽也不呜咽”;“天涯,无所谓远。脚下,无所谓近”;夜即昼,昼即夜,黑即白,白即黑,死即生,生即死。一切“全随季节而动而静,或缄默或奔腾”“走向枯寂,是一种升华;走向蛮荒,是一种慰藉。走向草叶境界,可觅见自己不留迹痕的归宿”这仍人生的至美之境也。

 积近八十年的人生阅历,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经验,李耕先生以大彻大悟的笔,凝注在这一章短短的诗中,读之,不能不令人击节赞叹!

 附诗:《孤旅》

 被网在滂沱大雨中的,并非是苦行僧的脚印。此脚印旁若无人,旁若无风无雨车之辚辚马之萧萧。小巷仄又非仄,小途弯曲似无弯曲,小溪呜咽也不呜咽。耳边,惟有鸟之翅声树之叶声花瓣飘落之声及远方传来的寂寞的风铃声。独步远行,在忘却一切,又在记忆一切。

 为忘却,当忘却一切。

 记忆一切,最终仍为忘却一切,且将忘却忘却。

 (看白鹭的飞,看白云的飞,也看飘飞的叶的一种风的飞)

 网于滂沱大雨之中而孤游。

 走向无涯,无所谓远;泥土在脚下,无所谓近。夜,是白昼的对衬;昼,是夜的对衬。失却黑,就没有白;失却白,也就无黑。失却死,何谓之生,失却生,何谓之死。

 路,远远近近,明明暗暗,凹凹凸凸,冷冷热热,曲曲直直,

 (瀑布飞泻,小河淙淙,潭水回旋,全随季节而动而静,或缄默或奔腾)

 孤旅。

 网于滂沱大雨之中,不撑伞,不左右顾盼,也不探测方位,随鸟音草音山音风音风行。走向枯寂,是一种升华;走向蛮荒,是一种慰藉。走向草叶境界,可觅见自己不留迹痕的归宿。

 融于雨,融于水,再融于风融于一束野花。

 此刻的我,融于自然,无大欢喜,当也无大悲哀。

 (一步一枯荣,一步就是一节孤旅者的一声歌)  M.xZIxs.COm
上章 冰河入梦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