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布拉格之夜文集 下章
从“跟风书”到“跟风潮”
   前在书店的书架上看见了一本书,名字叫做《那小子真狂》,咋一看封面和可爱淘的封面极为相似,还以为是可爱淘的新作,再一看原来是一个叫做崔宇智的人编著的国内网络文学短篇集。这种书我一向深恶痛绝,然后往书架上一看,种种图书的名称让我感觉如坠云里雾里,《那小子真Cool》、《那女生真美》、《那丫头真牛》…仿佛一晚上产生了无数的可爱淘系列一般,不仔细看还真认为是可爱淘的系列书,但是里面制滥造的纸张和极端恶俗的内容不断让我有了想呕吐的****。难道说这是受大作家的启发和师承?是文学青年们的一种“英雄所见略同”?

 从五年前的“韩寒新”的《三重门外》开始,中国的图书市场就出现了这样一股说不上味的。在每一本畅销书的后面,都会跟着一大堆的“系列作品”这些媚俗的书刊反而还能有“反客为主”的倾向,常常位居畅销书的榜首。大量庸俗的作者能够成为读者心里的“明星作家”我们无意于去做评判者,但是对于这种充斥市场,让人感觉刺眼的文本,我个人认为光是呕吐还是不行的,重要的是批判,是杜绝。如果说作为作者的我们对于这种行为的态度都是任其放任的话,谁又能保证下一本书不是我们作品的“衍生书”?

 我无意于做一个批评家的角色。我完全可以去在我的书房里和朋友高谈阔论,海阔天空。但是我更是一个阅读者。在书的面前,我一向是虔诚而又谦虚,然而我现在遭遇的确实满眼的“跟风书”一本本的充满低俗和龌龊的文本在我眼前发出贼光。坦诚而言,我可以忍受低水平,但是不能忍受抄袭,我可以忍受模仿,但是不能忍受跟风。因为作家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创意,然而在这种创意的缺失的前提下,这样的文本还能好意思称为是作品吗?

 还有一点就是,在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之后曾涌现出来了大量的作品,批评家们美其名曰:后慕容雪村现象。

 而这种“后慕容雪村”的东西仍然在市面上卖的极为畅销,诸如《武汉,XXXXX》、《深圳,XXXX》之类,在此我并不是贬损这些作品究竟有多么的糙。因为作为文学作品的本身,它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是毫无疑问,没有慕容雪村,就不会有这些作者的出现,没有“成都”“武汉”、“深圳”就是水中月,镜中花。难道说这种成的跟风就和“跟风书”没有区别么?

 当跟风书形成了之后“跟风”也就不足为奇,但是如果非要给“跟风”的畅销给一个理由的话,我只有一句话相赠,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m.xZiXS.cOM
上章 布拉格之夜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