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隋末逐鹿记 下章
第二十三章 帷幕拉开
 岗军和东都王世充部在偃师形成对峙时,李靖和腾珏郡会师,东莱,⾼密两郡皆不战而降,⾼畅军在北海郡休整一段时间后,李靖决定继续率军南下,然而,在鲁郡受到了徐圆朗的阻击,无法前进。

 徐圆朗,鲁郡人,豪族出⾝,家产丰富,其为人仗义疏财,喜爱结江湖好汉,在当地颇有名声。

 天下大,流民四起,徐圆朗曾被鲁郡郡守授命兴建郡兵,抵御变民军的侵袭,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徐圆朗见大隋大势已去,故开仓放粮,收拢流民,起兵反隋,攻占东平(今山东鄂城东),:不多时,就聚众二万余人。

 此时的徐圆朗打着的是瓦岗的旗号,据地在任城,得知夏军大举⼊境后,他率领一万精锐北上,在泗⽔摆下阵势,深沟⾼垒,闭门不出,将李靖部挡在了泗⽔北岸,李靖使出了许多花招,徐圆朗皆不上当,就像乌⻳一样缩头不出,李靖把他没有办法,大军无法前进,最后,只得在粮尽之前班师回到了齐郡。

 李靖没能打下鲁郡,⾼畅的第一套作战计划也就被迫终止了。

 九月是最好的战时节之一,正好秋粮已经⼊库,士兵们吃得好,穿得也暖,作战的士气正是⾼扬,若是进⼊了十月,下起雪来,气温骤降,那就不是大军作战的⽇子了。

 ⾼畅原先的打算如下。

 当李靖和腾珏击败徐圆朗,占据鲁郡后,马上挥师北上。与此同时。他率领大军从平原郡南下,南北夹击济北郡的宇文军,彻底将其歼灭。随后,再乘李密和王世充打得如火如荼,大军无法脫⾝之际,南下攻打黎,夺取黎仓,继而进东都。

 然而。有时候战争地结局是不以人地意志为转移的。

 李靖会打仗,徐圆朗和他相比自然差了许多,然而,由于后勤的限制,李靖地兵力只有五千人,当他面对有着一万兵力却依然拒不出战的徐圆朗时,就很有一些老鼠拉⻳没有办法的感觉。

 大军相持,然后派小股‮队部‬断其粮道。

 这是打破敌军死守战术的最佳招法。可惜,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李靖用不上这一招,徐圆朗对自己的粮道异常小心。押送军粮地‮队部‬都在两千人以上,而且。从任城到泗⽔,道路并不遥远,也没有什么险要的所在,不要说李靖的兵力不够,菗不出军队去騒扰对方的粮道,就算有⾜够的兵力,要想截断徐圆朗的这条运输线,也见得能成功。

 最后,他只有在本方粮尽之前撤军,返回齐郡。

 在这之前,他也做过一些撤军的假象,想把徐圆朗的大军引过泗⽔,然后,猛地回师,杀对方一个回马,结果,徐圆朗并没有上当,当他真正撤军地时候,徐圆朗自然也没有胆子率军渡河攻击,只是‮出派‬斥候目送敌军离境。

 李靖既然没能攻下鲁郡,⾼畅的南北夹击计划也就成了泡影,南下的大计更是无法实施,只要宇文化及仍然占据聊城,不解决这个钉子,他就没有办法南下进驻中原。

 眼看就要⼊冬了,再发起大规模的战事就不是什么好地选择了,既然在今年內无法南下,⾼畅⼲脆就放弃了这个念头,一心扑到內政和军事建设上,打仗,比拼的是主帅地智慧,将领的勇猛,士兵的勇气,然而,更为重要的还是比拼国力的強弱,钱比你多很多,人比你多很多,粮食比你多很多,武器甲冑比你多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我不是太脑残,你是断不能将我击败的,历史上的那些以弱胜強,弱的那一方也不见得是真的弱啊!

 南下既然不通,西进则更是艰难。

 太原郡,李唐经营多年,早就深蒂固,他们的军队又牢牢地控制着雀鼠⾕,井等沟通东西的咽喉要道,那些关卡还真应了那句老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苏定方部共有一千人,要想无声无息地通过那些关卡,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选择的道路异常崎岖和隐秘,乃是山里的采葯人小道,到处悬崖峭壁,溪⾕急,太行之险,不亚于蜀道之难,这一千人中,能够翻越大山到达西边的恐怕也只有五六成而已。

 翻到山那边后,还要建立秘密基地,隐蔵行踪,那也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情,眼看冬天就要来了,对苏定方的考验将更为严厉,不过,若是他真能开建出一条

 道,在太行以西建立起前进基地来,夏国和李唐之间就会在暗地里调转过来。

 任重而道远啊!

 苏定方,希望你不会让我失望!

 就在⾼畅在平原为西进的苏定方部担心时,被他算计的李渊也在对西面的形势感到忧虑,他那战败回京的二儿子李世民再次离开了长安,向西攻击薛仁果。

 —

 一⼲幕僚皆认为,薛举一死,薛仁果要想控制他老爹的旧部尚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些骄兵悍将不见得会卖他的帐,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与之战,使其无法整顿军心,如此,拖也要拖死他。

 战败后,在府中静养的李世民也向自己的老子表态,说是这次一定一雪前聇,平定陇西。

 于是,李渊应众人之请,任命李世民为元帅,率领征集来的数万士卒西征薛仁果,经过一番小规模的战斗后,西秦军和唐军在浅⽔原再次对阵,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这一次,唐军仍然采用了上一次的战术,深沟⾼垒,拒不出战,薛仁果本想像他老爹一样‮出派‬精骑迂回到唐军后方騒扰对方的粮道,然而,这一招已经行不通了。

 在上一次浅⽔原大战中,薛举虽然获胜,然而,其精锐骑兵在猛冲唐军步兵方阵时,也损失惨重,他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休整‮队部‬,以便恢复战力,就因病去世了,他一死,继位的薛仁果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更是没能顾得上整军这一面,因此,整个西秦军的战斗力比起上一次要差了不少。

 再加上,薛仁果当太子时,和许多将领都不和睦,登上皇位后,各将领都对他感到猜疑和恐惧,生怕被他拿来开刀,故而,隐隐有防范他的意思,对他的军令也多加猜测,看是不是对自己有坏处,违的时候,也比比皆是。

 如果,薛举的智囊,薛仁果和众将都信服的谋士郝瑗没有因为伤心过度而病逝的话,薛仁果与部将们之间的矛盾也许能够化解,然而,郝瑗一死,这化解之期就遥遥无期了,西秦的国势也就相应的一落千丈了。

 没有郝瑗在后方筹划,西秦军的后勤供应也就一团糟,不过,薛仁果自负骁勇,认为后勤是小事,因而不加理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峙中,唐军渐渐占据了上风。

 在浅⽔原,李世民采用的是深沟⾼垒,闭营不出的防守战略,在偃师,李密的瓦岗军却采取了不同的战术。

 在李密召开的全军将领军事会议上,裴仁基提出了一个建议,和李世民对付薛仁果的战术相差不多,只是,更具主动而已。

 裴仁基认为,王世充倾巢而出,东都洛的防务一定非常空虚,我们可以派遣三万精兵沿洛⽔北上,近东都,另外留下一只军队控制险要,使得王世充无法东进洛口,王世充若是回军,我们就按兵不动,他如果再出,我们就再次近东都,使其疲于奔命,狼狈不堪,他的军队缺粮,时间稍微一长,就不难将其击破了。

 李密认为裴仁基的建议很好,决定采用他的战法。

 然而,新投降的樊文超,陈智略等将领为了邀宠,他们不愿意不战而胜,如此,他们就不会建立任何功劳,⽇后,李密得到天下,论功行赏,他们也就得不到什么好处了,所以,他们纷纷站出来说话,反对裴仁基的建议。

 他们认为,我军的兵力远在敌军之上,这股敌军又多次被我军打败,早就心惊胆颤,说不定只要我军一攻击,对方就会崩溃,再加上新降的部众都是江淮的勇士,他们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为密公效命,建立功勋,希望密公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像单雄信这样的老臣子也认为应该主动出击,于是,众将随⾝附和,慷慨昂,主张主动进攻的十之七八。

 最终,李密决定顺应民意,率军主动出击。

 见李密心意已决,裴仁基最后也只有叹了叹气,什么也没有说了。

 九月十三⽇,王世充‮出派‬
‮队部‬強渡洛⽔,攻击在城北筑营的单雄信部,大战的帷幕正式拉开。  m.xZIxS.cOm
上章 隋末逐鹿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