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活记 下章
第二五八章 由外而内
 继续在长城大饭店休息了两天,并跟其他各个部委的人再次商讨了一些合作细节之后,唐便离开了这个号称正处在“生机”的老北京。因为在他看来,现在这个极度缺少绿化的北京,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有的,可能也只是遍地的工地,炎热的气温以及飞扬的粉尘…如果这里不是中国的政治首都,他真难想象在这里生活是一种什么滋味。

 当然,他也明白到自己这是太苛求了,毕竟他现在的生活跟过去那种小市民的生活已经千差万远,不能照搬香港的生活对照这里。

 现在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开始,这种工地四处的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唐前生所在的那个小城,在后来一样是这副模样,整个中国全都如此,只是早晚有不同而已,世界在后来称呼中国就是一个大工地,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车里的唐,一路上不知道看到多少正在修建的工地,他也知道这种城市化是一种必然,但他就是不喜欢。

 “其实就算要搞建设,也有很多方法么。”又路过一个天作业的工地,看着许多孩子在旁边玩,唐轻轻的摇摇头“难道跟后来一样,把工地围起来不让外人进来就那么困难么?非要这种开放式建设?尘土飞扬又不安全?“你在说什么?”一边的林美玉问。

 “哦,没,没什么。”唐摇摇头,很快就转过了头。神情淡然道“只是在看一些无法改变的东西而已。”

 从北京离开后,唐马上飞去上海,然后就在上海主要高层的热烈招待下,二话不说,先去招待所吃了个饭。

 在这场饭桌上地最高接待者,赫然就是一个带着眼镜,穿着朴素,满脸微笑而又显得十分慈祥和蔼的中年人。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市市委记,后世大名鼎鼎的江某人。

 不得不说,尽管后世对他的评价多种多样,但现在真的接触起来。唐却感到他身上真的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或者说平易近人也可以,让人很容易就在他面前放下包袱,放下戒心,可以在最快的速度内把他当成不错地朋友。当然,那也仅仅是不知道他后来具体发迹历程的前提下。

 不过连邓牛人跟铁娘子都见过了,再见这样的第三代。唐也没什么压力了,更何况现在是他们在努力讨好自己,心里的足感不要太小。

 另外就是。唐还发现这顿饭其实并不奢侈。如果按照当前地吃饭标准来说。甚至可以说寒酸。比如也就十几个北方常见地炒青菜。一点小米粥、辣菜咸菜加馒头。再有就是多加了一些南方常见小吃…不客气地说。唐当年没去香港之前。在北城县那个穷困地靠海小县城里。吃地都比这个好不知道多少倍。

 看了这些菜。唐也曾暗暗叹过气。因为他不知道这是上海市这时期请客吃饭真地这样朴素呢。还是特意照顾自己…毕竟当初跟邓首长吃饭地时候。中南海地厨师曾问过自己要吃什么。自己当时就说过不要奢华。要吃家常菜。

 如果是前者。那么他地确可以对此时地江记或者整个上海地领导团体赞叹一下。但如果是后者。就只能说明上海现在地管理团队逢上峰地手段已经十分高超。并且对中央内部地某些情报也了如指掌…

 “这就是上海帮啊。”酒席快结束地时候。唐微笑了下。

 吃过饭之后。下午唐再三要求不要休息。要先去正在改建中地宝钢二期以及新地飞机制造厂去看看。

 对于唐地这个要求。上海市政府没有任何地推。也没有对唐说诸如车马劳顿之类地。而是迅速派出干员陪同唐一起去参观。并充当解说。

 这次陪同唐一起考察的,是上海市委副记黄某,他过去曾经是上海工业工作委记,也一直是主抓上海的工业,所以这次陪同他来是最合适的。

 他们首先去了宝钢,宝钢二期整个就是一个超大地工地,到处都是钢筋水泥以及人头涌涌。

 “看,这里就是宝钢二期未来的工厂厂地。”头戴安全帽的黄副记指着那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对唐解说道“现在设备还没有运过来,但我们已经在最快的速度对整个工业场地进行了规划布局,都是我们的设计专家跟日本以及德国的专家相互论证很久才定下的。目前这里,就是将来的厂房区,那边就是生活区,我们地这次规划,全部都是世界先进水平,也是我国第一个高现代化地工业城。”

 “嗯。”唐点了点头,其实现在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他也看不出什么来,只是看到地方貌似很大,然后工人干劲很足。

 “对了,日本专家…可靠么?”唐忽然问。

 “嗯?”黄记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

 “你们不是说设计这个工业城的专家还有日本人么?”唐只得再问“我是问日本地专家,他们的设计可信么?”

 “呵呵。”黄记这次听明白了,只见他笑了笑“放心吧,日本来的专家很敬业,何况这次的规划因为您的大力投资,我们不存在资金缺口,加上还有德国的专家,我们自己也不是糊涂蛋…嗯,反正这次的规划您放心,绝对不会有问题,日本专家的设计,也的确都是最好的。”

 “是么。”唐点了点头“还是小心点好,我记得上次宝钢一期不是吃过日本人的亏么?比如关键配件很贵。”

 “是吃过亏,但后来我们仔细想,其实也不能全怪日本人,毕竟纯粹在商业方面,他们也没错。”黄记叹了口气“归到底还是缺钱啊。让我们明明知道日本人的设计会成本高,但相比而言,我们当时的能力只能引进日本的那套技术,德国的方案好是好,但还不适合上海这种铁矿石资源缺乏的地区,而且也比日本的招标贵。”

 听到黄记这么说,唐翻了翻白眼:“真服了您,吃了大亏,还说不怪人家使诈?”

 “呵呵,谁让我们第一次都不懂里面的诀窍呢。”黄记淡淡的一笑“不过使诈一次,第二次就不灵光了,吃过一次亏,有坏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将来,我们一定是要走出去,跟世界接轨的,那时候的商业欺诈更加多,我们现在吃点小亏,能引起大多数人的警惕,对未来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就算日本人,当年不也吃过美国人很多亏么,都一样的,这是后来者在发展路上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之一。”

 听到黄副记这么说,唐也只能是微微摇了摇头,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

 仔细一想,他们说的或许也有点道理,中国现在不是没有明白人,而是明白人太少了,而少数的明白人,也大都不在具体领导位子上,这就造成了上下节。大飞机项目如此,宝钢一期也是如此。

 中国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最上层要搞某个项目,下层具体研究人员也信心满,但中层具体管理者,就总是信心缺缺。

 唐还记得,前世曾在网上看过N多帖子,有的说是改革开放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让这些大项目下马,因为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了,所以大家都寻思赚钱,不去考虑研究了。

 在过去,唐也深以为然,但现在亲自接触过程不识等具体研究建设人员之后,他深深的明白到,过去看到的听到的,未必就是对的。至少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研究人员,大部分还是有着一种使命感跟责任感,他们对物质普遍看的很淡,反而对自己手头的研究项目表现出一种罕有的狂热感。而上层领导,比如邓也好,胡也好,他们都对这些大型项目也都是关怀备注,没有丝毫的忽视。

 按说,上曾领导重视,基础研究人员又有信心,项目应该是没问题,但坏就坏在中间环节,因为这些稍微了解点工业,但又其实不是研究人员的官僚们,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就是出工不出力,可着劲儿的要项目停工,然后可着劲儿的从项目基金中捞外快。

 后来虽然没有大肆报道关于这时期的管理层人员如何如何,但到了胡记时代,可以看到很多研究人员依然回来上工,但过去的那堆中层管理人员却都全部换了一茬,并且如果仔细研究也不难发现,这批人很多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就被各种理由下了监狱,而更多的主要首脑则逃去了国外,最典型的,就是几个让运十下马,并跟麦道飞机顺利洽谈合作事宜的国家大功臣,后来大都在美国活的相当滋润…

 想到这里,再联想到前面跟邓的见面,让唐忽然感到一阵无力,他不知道自己要是深入中国的政坛,到底会是什么一副样子。

 再次看向那一片工地,唐默默的想:“或许,由外而内,这就是我目前最正确的法子了。没错,不能直接走****,要跟****有限合作,自己以外商身份成立一些自己的机构,通过自己的机构多为老百姓做一些实际的福利。比如我可以直接多建设一些学校,多建设一些福利房,多搞一些更实惠的商业保险…这或许就是我回报祖国最好的办法了。”  m.xZixS.cOM
上章 重活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