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地宫(下)
奇迹终于出现,杨逍与聂灵珊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前。在他们的眼前,出现了一片新的天地。
希望产生于失望之中。当杨逍与聂灵珊顶着烟雾霉气进入大门之后,一个令他们目瞪口呆的奇迹出现了。
在火炬的照耀之下,三个汉白玉宝座出现在杨逍与聂灵珊的眼前。宝座才面东放置,中央一个较大,旁边的两个比较小。
中央宝座的靠背雕四个龙头,伸向两端。靠背后又雕一条纹龙,作戏珠状。四周俱浮雕云纹,大有腾云驾雾之势。两侧的宝座踏板前放置“五供”中央为黄琉璃花瓶。五供前有一口巨大的青花龙缸,缸内贮油质,油面有铜制圆瓢子一个,瓢子中有一
灯
,
端有烧过的痕迹,这便是史书上所说的“长明灯”——万年灯。
在宝座的后面,三个硕大无比的朱红色棺椁静静地排列在棺
之上。在大殿的每一处,都散落着金银雕像,玉制工艺品,古董花瓶,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在柔和的灯光下,这宝物的光辉让这黑暗的大殿变成了人间仙境。
被眼前的景物所震撼,杨逍与聂灵珊都没有说话,幽深的地宫一片寂静,
蒙昏暗的灯光里,只有一行行泪水在各自的脸上
淌、
淌…
杨逍首先中震撼中醒悟过来,拍了一下仍然愣在原处的聂灵珊“我们走近去看一下,或许有新的发现呢?”
聂灵珊点了点头,跟在杨逍的后面,朝着那三个宝座所在的地方走去。看着脚下摆着的成串的鸡蛋大小的珍珠,聂灵珊好奇的拿起一串,想不到这珍珠用手一捏,就化成了粉末。时间太长,这些珍珠都已经变质。
走近摆放长明灯的地方,杨逍仔细观察眼前这盛放万年灯的油质的巨大的青花龙缸。龙缸的颈和底部有莲瓣纹饰,中部绘有云龙纹,云似飘移
动,龙如初入苍穹,二龙一前一后,腾云驾雾,直冲天宇,一种维妙维肖的动感,使整个器物充满神韵。
杨逍摸着这罕见的陶器,心中充满赞赏,突然他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道:“建文帝,我们来到了建文帝的陵墓。”
见聂灵珊用怀疑的眼神看着自己,杨逍激动的道:“你看这里,这上面写着‘大明建文年间制’的题款。难怪这陵墓的所有的装饰都那么眼
,原来是建文皇帝的陵墓。”
“建文帝,这是哪个皇帝啊?”聂灵珊的历史知识比较贫乏,闻言有些疑惑的道。
杨逍马上将脑子中有关建文帝有关的知识告诉聂灵珊道:“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前,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结果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不服,打着便以朝中齐泰、黄子澄等
臣在皇帝面前拨弄是非为借口,毅然打起“清君侧”的大旗,宣布起兵,以靖“国难。”这场历时四年的叔侄之间的战争被称为‘靖难之役’”
聂灵珊好奇道:“那建文帝与朱棣之间的战争谁赢了呢?”
杨逍道:“朱棣亲率大军离开北平,经过4年的征战厮杀,终于攻克了南京城,打败了建文帝。他自己称帝,史称永乐帝,又称明成祖。”
聂灵珊追问道:“那建文皇帝呢?”
杨逍补充道:“燕军入城后,朱棣立即派出人马,前往皇宫捉拿建文帝朱允炆。
这时,皇宫突然起火,烈焰冲天,混乱中却找不到建文帝的踪迹。朱棣闻讯,急忙下令紧闭宫门、城门,派人四处搜寻。
一连数
,叛军一无所获。朱棣把一些没死的太监和宫女找来询问,一位大胆的太监指着一具烧焦的尸体说这便是皇帝,其余内侍也随声附合。于是朱棣命人把这具尸体当作皇帝盛殓起来。至于那是真皇帝、假皇帝抑或是一名太监宫女,却无从证实。
关于建文帝的生死,众说纷纭,难辨真伪。有人说他出逃后先到神乐观暂避战
,之后三人相伴
迹江湖,行踪遍及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江苏等地,并在国外度过了后半生…各种传说已无确切文字史料记载,至今仍是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聂灵珊感叹一声,然后道:“那建文皇帝应该没有被他叔叔杀死吧。”
杨逍点了点头,指着眼前的龙座道:“看来,建文皇帝后来应该逃掉了追杀。看这里的铭文,他应该葬在了这个地方。没想到一代皇帝,竟然跑到巴厘岛这样的小地方终老。”
聂灵珊走到龙座前,却发现这椅子上摆着一卷黄
的东西。轻轻的拿起这块步,只见上面写着圣旨两个字。原来这个东西,是建文皇帝的遗诏。
杨逍将这道圣旨打开,只见上面写着蝇头小楷,记载着这一段曾经尘封的历史。这上面的字迹清秀,是那位只当了四年皇帝的建文帝的真迹。原来,历史的真相是这样的——
当年,当金川门失守的消息传至皇宫后,建文帝长吁短叹,徘徊前庭,打算自尽。这时一个老太监猛然想起了太祖朱元璋的遗嘱,便急忙拿出一个铁皮箱递给皇帝,说是太祖临终前交给他收藏的,太祖特意叮嘱:“遇大难,启之。”
建文帝打开铁箱一看,里面有三张度牒,分别写着“应文”、“应贤”、“应能”三个名字。有三副袈裟,僧靴僧帽,一把剃刀,十锭银子。另外还有太祖朱元璋亲笔朱书一封:“应文从鬼门出逃,余人从御沟出走。”
刚巧建文帝身边的两个太监一个叫杨应能,一个叫叶希贤,两人读罢朱书,像是心有所悟,解开了“天机”便自愿与朱允炆一起落发为僧,按朱书所示,分头逃离京城。
这三个人当中的杨应能,竟然是天龙门的弟子。在危难之时,他想到了向天龙门求救。为了保护建文帝以及自己的子弟,天龙门发动全体门人,保护建文帝。天龙门在江湖上的地位非常崇高,可是参与到这夺嫡的皇权斗争之中,也是非常的险恶。
建文帝本想雄心
收复失地,光复帝位。只可惜朱棣也是一代明君,迅速的将朝中局面安定了下来。不仅如此,朱棣称帝后,确实派出许多心腹查访过朱允炆的踪迹。大臣胡节到处巡游就领有这一旨意,后来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就曾肩负这项重大使命,其主要目的就是打探建文帝是否已逃往海外并建立新的政权。
为了保护建文帝不被杀害,天龙门的精英损失惨重,只留下了杨应能等几位武功高强之士。被
无奈之下,建文帝取出预先留下的一笔巨大的财宝,制造了几艘大船,在杨应能与叶希贤等忠义人士的保护下,远渡重洋,来到这巴厘岛上。
巴厘岛上本来有一群原著民,尚未开化。这时,那个姓叶的小太监拿出自己拿手的把戏,训练野兽,宣称建文帝是所谓‘巫蛊教’教主,要众位教徒臣服。在他
出了几手小小的神迹之后,这些原始民都开始臣服于这个教派之下。
为了躲避追杀,建文帝特意开辟了一片原始森林,设置了很多的陷阱,就是眼前的这片‘死亡丛林’。
这时,建文帝已别无所求,开始建造自己的地下陵寝,希望自己死后可以厚葬。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之后,他终于建造了这样巨大的地下宫殿。
可是,这时为了‘巫蛊教’的立下汗马功劳的叶希贤,不希望这样一大笔财宝埋藏于地下,与建文帝发生了争执,渐有不臣之心。由于叶希贤擅长于这些‘巫蛊’之术,在教中渐渐培养出了大批亲信。
这时,为了保护建文皇帝不被杀害,杨应能所在的‘天龙门’与叶希贤的‘巫蛊教’的信徒发生了大火拼。最后,这两个人皆死于这场火拼之中。
这场浩劫,让这建文皇帝心灰意冷。随后,他遣散了最后跟随的他的这两批人,并称自己是不祥之人,不允许任何人接近他,将自己关在这地下宫殿里。
因‘天龙门’众门人的家都远在中国,叶落归
,所以他们就乘了几艘船,离开了巴厘岛,重新回到中国,隐姓埋名,不问世事。因害怕朱棣的报复,他们决定不与世俗之人接触,隐居在一个深山之中,一直
传到现在,也就是杨逍父亲所在的这一只。
而‘巫蛊教’的信徒大部分都是巴厘岛的原住民,根本不可能离开巴厘岛。他们则被驱逐出了‘死亡丛林’之外,重新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这两批人,都别要求不要向外面透
这里的任何秘密,否则不得好死。
离开‘死亡丛林’的这批人,不甘寂寞,重新建立了‘巫蛊教’,只是这些人所建立的‘巫蛊教’已与以前的‘巫蛊教’大相径庭,偏离了原本的教义。
这位建文帝不仅仅性格软弱无能,还没有生育能力,一生都没能留下子嗣。最后,他一个人在这个地下宫殿自行了断,留下这分遗言。在他的棺材旁边,还摆放了另外两个人的棺材,这两个人,就是杨应能与叶希贤。虽然这两个人死于火并,可他们从一开始,就跟着建文帝,一路出生入死,算是肱骨之臣,被建文帝赐予大将军的称号,并获得与他同
的荣耀。
最后,他留了一首绝命诗。
修短有数兮,
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
死则觉也;
失吾亲而归兮,
惭余之不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
是则可悼也。
M.Xz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