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臣 下章
第一百一十章 朝会
 说实话,张信的想法其实也是非常不成的,本没有经过深思虑,只是觉得既然杨廷和可以这样做,那为什么不做得更绝一些,反正现在太监们的势力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这时不痛打落⽔狗更待何时。

 而朱厚刚刚登基,正是想着大展鸿图之时,也想做出一翻成绩让朝廷百官心悦臣服起来,加上也没有认识到宦官对于他有什么样的作用,而且对张信也非常信任,种种原因综合起来,朱厚心里有了定论。

 “皇上可以查阅历朝太监档案,经过对比皇上就可以知道,当年二十监衙门全部內侍不过数千人,如今恐怕已有万数千人吧。”张信自己也不清楚这个数据是否正确,反正不怕朱厚真的去查。

 “张侍读言之有理,朕明⽩该怎么做了。”朱厚断然说道,其实哪位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谁不想有一番作为,让别人刮目相看,在青史上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坚持不下去而已。

 朱厚也是如此,他是由宗室‮弟子‬的⾝份继承大统的,在陌生的环境里更希望做出成绩来让朝臣认同,而张信的提议更是让他心动不已,决心从本朝起,断绝內侍⼲预朝政的源,给后世继任者做一个榜样。

 可以说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朱厚,明显是被张信给忽悠了,如果再过几年朱厚应该明⽩这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现在他却毫不知情,被张信鼓动得満腔热忱,热⾎***之下恨不得马上开始朝会,向大臣们说出自己的宏伟计划。

 “皇上,拜见邵太妃的时间到了。”这时殿外传来⻩锦求见的声音。朱厚这才冷静下来,知道如果没有事情⻩锦不会打搅自己的,传唤他进来之后,⻩锦恭敬的禀报道。

 邵太妃。宪宗成化皇帝地妃子,兴王的生⺟,朱厚的祖⺟,朱厚登基之后,把对⽗⺟的思念转移到祖⺟⾝上,规定好时间每天都要去看望她,朱厚公务繁忙,害怕自己忘记有这回事,所以让⻩锦经常提醒。

 “走。随朕去拜见邵太妃。”心情舒畅之下,朱厚也没有想那么多,直接对张信说道,完全没有意识到除了皇帝与太监之外,內宮中是不允许其他男人随意进出地,幸好朱厚年纪还小,后宮还没有充实起来。不然张信肯定少不了被言官讽谏。

 如果换成其他臣子,在这个时候肯定会委婉的拒绝朱厚的提议,但张信还没有经过礼官的培训,对这方面的噤忌不怎么了解,既然皇帝叫道,张信当然欣然前往。

 朱厚与邵太妃见面的情形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与在兴王府时拜见蒋妃没有什么差别。无非是关心慰问其⾝体情况,心情怎么样,吃喝用度有什么要求没有。然后就是说起天气、风向之类的琐事,最后朱厚就借故要批阅奏折告退离去,从头到尾本没有张信什么事,也没有他说话的地方。

 而邵太妃给张信的印象却非常好,气质⾼贵那是正常地,毕竟在皇宮居住久了,难免也得其中熏陶,难得的是邵太妃有些清心寡,毕竟受冷落几十年了。如今自己的孙子当上皇帝。却从来没有对朱厚提出过什么要求来,在张信看来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张信认为换成自己应该做不到。

 探望邵太妃之后,从朱厚脸上露出的微笑就可以知道,他现在的心情很好,摆驾转回乾清宮,准备继续努力批阅奏折,一行人浩浩的朝乾清宮出发,途中路过一个装修精美地大园子,从规格来看与乾清宮有得一比。

 “⻩锦,那边是什么地方?”皇帝出行时,太监宮女都肃静跟随着,也只有张信敢在这个时候说话,但张信还是知道基本礼节的,声音非常的轻微。

 “那是坤宁宮,是皇太后住的地方。”⻩锦轻轻的瞄了一眼张信说的地方,快速转过头来悄悄的说道。

 张信轻轻点头表示明⽩,也没有再继续好奇地询问下去,能在皇宮中被称为皇太后的就只有弘治皇帝的皇后、正德皇帝地生⺟张氏了,传闻弘治皇帝后宮之中除了这位张太后之外,本没有其他妃子,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张信暗暗的猜测着。

 “张侍读,你在想些什么?”当张信思虑飘飞之时,朱厚的声音传来。

 “皇太后。”张信下意识的脫口而出,回过神来才发现众人已经回到乾清宮大殿之內,而朱厚正站在自己的旁边。

 “什么意思。”朱厚硬声问道,语气透出不慡快之意,可见朱厚心里有些不待见皇太后,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群臣的意思是希望朱厚能认孝宗弘治皇帝为⽗,认皇太后张氏为⺟,继续孝宗一脉之嗣,这让天孝顺的朱厚如何能同意,自然而然的也对张皇太后产生反感地心理。

 “刚才路过坤宁宮时,皇上为何不去给皇太后请安。”看到朱厚脸上地不慡,张信意识到自己的⿇烦来了,情急之下聪明地智商迅速占领⾼地,马上敛容肃穆责问朱厚来,当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害怕朱厚当场翻脸。

 “朕…”朱厚读《礼》、《孝经》,自然知道自己的行为有所不妥,但是从来没有人在自己面前向自己提及过,朱厚也自觉忽略过去,总不能说自己对皇太后抱有成见吧,若是旁人在问,朱厚早就生气拂袖而去了,但看到満脸正经之⾊的张信,朱厚一时之间却不知如何回答,

 “皇上可知,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大明若以孝治天下,则天下大治,政通人和。”张信朗朗而谈道:“皇上⾝为一国之君。当为天下表率。”

 张信明显带有忽悠的成份,但是虽然明代人非常注重孝顺的传统,但是从来没有人提倡过百善孝为先这个概念,朱厚虽然也一头雾⽔,但也不妨碍他明⽩张信的意思,隐隐约约觉得似乎张信说的非常有道理。

 儒家先贤孔子曾经说过:孝,德之本也,崇尚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当然把这句话奉为至理明言,虽然朱厚不想承认朝臣们地提议。认皇太后为生⺟,续弘治皇帝嗣,但⾝为当朝皇帝,供奉皇太后那是天经地义之事,朱厚也没有理由推脫,想到这里朱厚心里也泛起了嘀咕,难道张信和杨廷和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也赞成自己续嗣?

 “皇太后乃是后宮之主,皇上若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要是诚心向皇太后请求,太后慈心之下想必皇上应该可以得偿所愿地。”张信轻轻暗示起来,与之前的慷慨陈辞相比,这句话非常轻微,除了朱厚之外。旁边的太监宮女本没有听到。

 “你是说…她能同意吗?”朱厚这才恍然明⽩过来,张信是希望自己从皇太后那⼊手,得到太后的支持然后再反驳群臣的提议。设想虽然很好,但是朱厚却不知道这方法到底是否可行。

 “那就要看皇上的诚意了。”张信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但在这个时候只有微笑说道,绝对不能让朱厚看出自己的底气不⾜来,朱厚迟疑不决的看向张信,片刻之后觉得似乎可以试试看,心意一决即刻挥手说道:“来人,摆驾坤宁宮。”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翁。⽇⾼五尺犹拥被。”

 这首诗是明太祖朱元璋发自內心的感慨。当然不管他当时是出于什么样地心里做出这首诗来,但可以从诗中看出皇帝其实也不好当的。

 “四鼓而兴。未明视朝,晡时听政,昏乃还宮。”

 这是皇帝生活的写照,当然规定始终是规定,规定是由人来制定的,当然也由人而终结,太祖皇帝制定下来的制定,百多年来其实也没有几个皇帝做得到,而朱厚因为皇帝的宝座还没有坐热,所以才遵守祖宗的规定,天还没有亮就起来准备御门听政了。

 皇帝如此勤政,那底下地‮员官‬当然也要如此,虽然已经习惯正德皇帝在位时候的清闲,现在一下子要恢复早朝,有些‮员官‬暗地里叫苦,却不敢宣之于口,表面上个个欣鼓舞的赞成朱厚的英明之举。

 其实朝会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事情已经由內阁大学士们商议后,上奏折给皇帝让他批阅过,事情已经定案下来,朝会就是知会百官有这么一回事,具体决策本轮不到他们做主,朝会不过是个形式。

 时辰到,朱厚出现在大殿宝座之上,文武百官行大礼参拜,然后由执班太监唱道:“皇上临朝,有事紧奏,无事退朝。”

 底下‮员官‬为了显示自己还是有用处的,没有玩忽职守,纷纷的上前向皇帝奏起事情来,无论是一些⽑蒜⽪的小事,也不用皇帝自己费心,应该归哪个部门管地,那个部门的长官自然会站出来分皇上分忧,而其他闲着没事做的‮员官‬也站出来说上几句,以显示自己地存在。

 花了半天功夫终于逐一把事情解决,按理说这个时候执班太监再询问一次群臣是否还有事情上奏,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可以宣布退朝,百官可以回家吃饭,下午再来官署处理公务,但今天却有些特殊,待群臣把事情奏完之后,太监却没有出声。

 “诸位卿家,可还有要事上奏?”朱厚淡淡询问起来,这话应该是执班太监的活,怎么皇上亲开御口啊,其中必要缘由,在官场混的无一不是心思灵活之辈,马上就猜测出皇帝肯定有什么事情要说,纷纷侧耳聆听起来。

 “启禀皇上,今⽇之事已处理妥善,并无其他要事。”朝会有朝会的规定,虽然皇帝是问向众人,但负责回答的却是今天朝会的领班大臣內阁大学士蒋冕。

 “那就好。”朱厚満意的点头。然后微笑说道:“前⽇杨学士上奏,说前兵部尚书王琼当罪论死,朕觉得稍为不妥,不如给王琼一个自辩的机会。各位卿家认识如何?”

 倾耳聆听地群臣顿时沉默起来,王琼之事可是经由內阁大学士们讨论商议之后做出地决定,知情者更是知道这个事情是內阁首辅杨廷和力成的,如果赞成皇帝地意见,那岂不是说与杨首辅作对,但反过来也是,如果不赞成,就是不给皇帝面子,那也…

 “皇上仁慈。臣觉得可以给王琼一个机会。”事实证明在朝中王琼还是有几个好友知已地,听到皇帝有意开恩,怎么可能不捉住这个机会,纷纷上前进言起来,而朱厚也乐见这种情况,这说明杨廷和的势力还没有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

 “杨学士,你认为如何?”朱厚微笑的向杨廷和询问起来。

 “臣并无异议。”一直默不作声的杨廷和心里当然不情愿。但是昨天才收到皇帝的礼遇之恩,现在也不好反对皇帝的意见,要知道还没有上朝的时候,群臣可是对他大为羡慕的,毕竟自大明开国以来,也没有几位臣子让皇帝专门派人为其上朝护行地。

 况且杨廷和也有计较,按照这个形势来看。任王琼再怎么‮腾折‬,最后可能保住命,但也没有办法再返朝与自己争相了。何必为了他与皇帝闹别扭呢,首辅要有首辅的气度,不能在群臣面前失去该有的气量。

 “那此事就由刑部处理吧。”朱厚很満意现在这个情况,非常有成就感,群臣以为皇帝没有别的事,准备听到退朝的声音,尽早回去之时,朱厚还有话要说。

 “还有关于张永、韦彬等人的处置。”朱厚脸上带着笑意说道:“杨学士认为不诛此曹,则国法不正。公道不明。九庙之灵不安,万姓之心不服。祸之机未息,太平之治未臻,朕…”

 朕字拉长音,明显有停顿,这让大殿內的百官地心悬了起来,先朝的时候他们已经受够太监们的‮害迫‬,现在终于报复回来,难道皇帝想把他们从轻发落,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以太监那‮态变‬的心理,如果他们以后再得势的话,在场的百官肯定没有好果子吃,连几个大学士脸上也浮现凝重之⾊,准备开口直言进谏。

 “朕觉得深以为然,除张永、⾕大用有功于朝廷,可解职回家之外,其余人等一律抄家斩首示众,以警世人。”朱厚冷然说道,随意之间就决定这些人地生死。

 “皇上英明,臣等附议。”心急的⽑纪上前一步,准备直言相谏之时,忽然听到皇帝所说的內容,连忙俯首说道,百官暗暗松气之后,当然马上阿谀奉承起来,反正说上几句好话也不用费力,皇帝既然爱听,那自己多说几句又何妨。

 “还有就是,朕决定从即⽇起,听从诸位卿家之意,招回镇守各地地守备太监们,但不可之过急,朕准备用一年时间完成这个目标。”朱厚侃侃说道,把张信的意思复述出来,让负责此事的大臣拿出一个详细处理些事的折子。

 此话一出,群臣昂,深明⽩宦官之祸的百官们当然毫不犹豫的支持皇帝的决定,同时争相争做这个事情的负责人来,朝臣们都知道,如果能负责此事,不仅在皇帝面前露脸,更是在天下人面前扬名,可谓名利双收之举啊。

 “臣愿意负责此事。”听完朱厚的讲述之后,大学士蒋冕上前说道,能为朝廷百官解决心头之患,他义不容辞,而其他还为此事争论不休地群臣也沉默起来,谁敢和位⾼权重地內阁大学士争名夺利啊。

 “蒋学士能为朕分忧,朕心慰之。”朱厚和颜悦⾊的说道:“除此之外,朕决定整治二十四衙门,效仿当年太祖之制,驱除內侍中冗滥之人,希望蒋学士一并为之。”

 听到朱厚这话,太和殿內文武百官脸上浮现出不可置信地神⾊,纷纷怀疑自己是否听错朱厚说的话,仿太祖之制整治二十四监,这可是百官梦寐以求的事情啊,就算杨廷和主持朝政的数十天里,都不敢动二十四监,现在听皇帝的意思是要恢复当年太祖皇帝时候的情况,太监宦官不允许⼲预朝政,而且还要把多余的太监赶走。

 “从即⽇起,民间自宮者,二十四监一律不许征用,二十四衙门各司各职內侍皆有定员,如有多出者,按律遣晒其归家。”看到殿內百官呆滞的模样,朱厚感到非常満意,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皇上圣明,臣一定遵旨照办。”百官有怎么样的反应蒋冕可管不着,但听到自己还要负责这件事的时候,他感到非常的动,这可是轰动天下的大事啊,如果处理的好,在青史上可能会留下自己光辉的一笔。

 太和殿內的百官都明⽩这点,看蒋冕的目光也变得复杂起来,有羡慕、嫉妒、不忿,都在后悔刚才为什么不争这个差事。

 “退朝。”

 在朱厚的示意下,执班太监传唱起来,声音却有些发颤,群臣这才收起心来,恭送朱厚摆驾回宮,早朝至此才算正式结束,但百官却没有就此回去,反而三五成群的对刚才之事纷纷议论起来。  m.xZixS.cOm
上章 明臣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