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初蓄力量
转眼已至1119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1118年十一月,改政和年号为重和,1119年二月又改重和为宣和。政和、重和、宣和,三和重叠,徽宗朝本来以和为贵。神宗、哲宗时期多年对西夏用兵,到徽宗时代,民众厌倦战争,希望和平,在皇帝的年号之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若非蔡京、童贯等人一力主张对夏、辽作战,也许战争会少一些。而今宋夏停战,对辽按兵不动,和字年号倒与实际合上了若干节拍。
宋人虽然不想战争,但女真的崛起,不久的将来辽国灭亡之后,金人就要驱兵来犯。树
静而风不止,想和平又哪能如愿。历史即将走到十字路口,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未来亚欧大陆的历史走向,将要在这几年之中定下基调。一旦金人进
而宋庭萎缩,则形成宋金夏三足鼎立之势,此后东方大地狼烟不熄,征战不休,势必给北方和西域其他民族以可乘之机,正如当年蒙古雄起一样,一扫天下,给亚欧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警示时人,刘通常与左右谈论天下大势,剖析未来的历史走向,有识之士惕然惶恐,对刘通的远见既感钦佩,对未来的局势又是忧心忡忡。刘通每向徽宗上表,暗示江南的情况堪虑,委婉建议取消花石纲,适当降低课税。徽宗没当回事,认为刘通杞人忧天,何况还要建造宫室园林,正为臣属所献的花石纲而陶醉呢,哪肯取消?东南乃是钱粮重地,降低赋税简直是割
,那是没有可能的。
对于朱勔等人献花石纲取悦徽宗一事,太学生邓肃等人向有微词,为此被蔡京等人压制,当然不受重用,1119年十一月邓肃还因写诗讥刺而被诏令放归田里。为防类似吕将事件再次发生,刘通将邓肃等人调来西北,蔡京、朱勔等人巴不得他们离开京城,省得碍手碍脚,对刘通的调人提议一拍即合。
邓肃与吕将本来熟悉,吕将愤世嫉俗而避世,后又入世。邓肃抨击时弊但不避世,调任西北后与刘通交往渐深,引刘通为知己。邓肃的学识与见识不亚于吕将,西北又多一个干才,无疑是件振奋的事情。
三月里一天,邓肃与公孙胜来见刘通。二人都是制置署文吏,邓肃为正六品,公孙胜升为从六品。
邓肃说道:“军事改良、农商新政已有时
,下一阶段的计划,我们拟了一个方案,请大人过目。”
刘通接过文本,浏览一遍,而后进行商讨。刘通:“对辽夏二国,当取何策较妥?”
邓肃:“收复故土是主,议和是宾。契丹人心慌乱,以攻心为上。辽西军民尚在观望,对于辽西,可助其扶贫救弱,昭示我仁侠
怀,阐释我宽仁之政。西夏意向模糊,咱们需当探明西夏的取向,再定行止。”
公孙:“放宽边境限制,鼓励边民往来,加大边境贸易,引其民,化其兵,使其离不开我们。辽国局势渐恶,可派得力之人前往辽西联络,待时机到来,大人可亲往西京笼络。西夏国主李乾顺,任用贤能,暂无可乘之隙。可与之联手,共图契丹。”
邓肃:“我等不必非与西夏结盟,所虑者,我出兵北上时,西夏乘虚而入。下次他们来邀,大人可到西夏走一趟,探其国势民情。”
刘通:“二位所见甚为在理。江南之事很是重要,吕将暂时不能过来,要不然你们一个在长安,另二个出辽夏,岂不甚好。”
公孙:“何不将吴用叫来?”
刘通:“京东之地,要防范契丹女真,晁盖、吴用、林冲等人堪当大用,再
人手,王波、陈疏等人势孤力单,难以应付。”
邓肃:“要不,让安主簿北上辽西,我或公孙出西夏?”安尧臣现任京兆府主簿。
公孙:“他跟大人出使辽国,对契丹事务知之较详,是个上佳人选。”
随后,邓肃前往西夏,安尧臣去西京道,公孙胜留在长安。刘通拟写奏折上报徽宗,阐明西出、北上之意,此正是刘通出任西北的初衷,徽宗心中有数。
1119年的年辰天灾频仍,东南水灾,京西饥荒,淮河
域大旱,
民四散。大宋朝廷四处赈灾,顾此失彼。赵老大不肯调低税赋,花石纲仍在征集,蔡京的搜刮政策依然故我,北宋的局势很不乐观,蔡京、童贯等人要想北伐,哪有余力。
秦川大地继续蓄积力量,向前发展,不觉又是一年。
西北的军事整顿初显成效,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经过屯田,一部分军饷自给自足,裁撤的冗兵分批消化,一部分转到河北,一部分就地转民,小部分转回地方。所节约的粮饷用于
兵建设,加上后期投入,组建轻骑兵和重骑兵。轻骑兵装备强弓硬弩,重骑兵装备马刀长矛。
此外,组建火器营三千,配备新旧火器;组建特种兵三千,专门从事刺探、侦查、策反任务,其配备在全军首屈一指,有强弩、短刀、马刀、长
和火器,其刀具皆为
钢所制。同时,进一步对军队的职能进行分工,在将官中分出参谋营,在常规兵种当中分出工兵、后勤兵,进行专业化建设。军队作战,后勤保障相当重要,打仗几乎一半打的是后勤,古代运输落后,后勤兵种占了三分之一强,后勤兵种之中包括医疗救护营。医护营请民间郎中教授救护治伤之法,聘请郎中当任军医,刘通也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急救知识传给医护营。
西北军队以正规军队的标准来建设,其目标是威武之师,仁义之师,大众之师。掠夺型军队是不需要什么后勤部队的,他们是一群豺狼野兽,是一帮强盗,是对人类的破坏,而不是对人类的建设,带来的是灾难,而不是福祗,虽然有可能盛极一时,但不可能长久。
经过二年多的发展,粮食多起来了,牲口多起来了,从事工商矿业的人多了,煤铁等物资除了供应西北用度,还外销辽夏西域和中原各地。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下一步该考虑发展文化事业,拓展交通,改良人事体制了。
宣和二年六月,公元1120年夏天,刘通等人在筹备长安书院,长安书院也在东郊选址。古代有不少民办书院,官学根本不足以教化民众,官学之中多为世家后裔、士族豪绅子弟,广大贫寒之士难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民办书院大多为有公心的大家族所举办。
在长安书院之外,鼓励各地官府和民间筹资兴建学堂。没有地盘和设施的,想法租借场地。教育是基础
事业,需要长期经营。刘通鼓励兴办教育,与人事改制同时进行。官府的富余人员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发给特别俸银,民间兴办教育的一部分资金也归他们。没有专长只吃闲饭的,动员其从事工商或到矿山谋取出路。就算用闲钱养着一帮富余人员,也不愿他们挤在那里指手画脚,扯皮误事。大锅饭不会生出大同社会,只会带来低效率,打消人们的积极
、创造力,阻碍社会的发展。
M.Xz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