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帝内经 下章
第六十七篇 五运行大论
  【原文】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现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国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乙,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了王,火主戊癸。子牛之上,少明主之;丑未之上,太阳主之;寅申之上,少主之;卯酉之上,明主之;后成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主之。不合,其故何也?

 歧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考,数之可十,谁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译文】

 黄帝坐在明堂里,开始厘正天之纲纪,考建五握运行的常理,向天师岐伯请问到:在以前的医论中曾经言道,天地的动静,是以自然界中变化莫测的物象为纲纪,升降,是以寒暑的更换,显示它的征兆。我也听先生将过五运的规律,先生所讲的仅是五运之气各主一岁。关于六十甲子,从甲年开始定运的问题,我又与鬼叟区进一步加以讨论,鬼叟区说,土运主甲已年,金运主已庾年,水运主丙辛年,木运主丁壬年,火运主戊癸年。子午年是少司天,辰戌是太司天,巳亥年是厥司,这些,与以前所论的不怎么符合,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他是阐明其中的道理的,这里指的是天地运气的变化。关于之数,可以数的,是人身中的,因而合乎可以数的出的之数。至于明的变化,若进一步推演之,可以从十而至百,由千而及万,所以天地的变化,不能用数字去类推,只能从自然万象的变化中去推求。

 【原文】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能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教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氏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考,奎壁角轻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译文】

 黄帝说:我想听听运气学说是怎样创始的。

 岐伯说:你提这个问题很高明的啊!我曾看到《太始天元册》文记载,赤的天气,经过牛、女二宿及西北方的戊分;黄的天气,经过心、尾二宿及东南方的已分;青色的天气,经过危、室二宿与柳、鬼二宿之间;白色的天气,经过亢、氐二宿与昴、毕二宿之间;黑色的天气,经过张、翼二宿与娄、胃二宿之间。所谓戊分,即奎、壁二宿所在处,己分,即角、轸二宿所在处,奎、壁正当秋分时,渐短,气渐寒,角、轸正当分时,渐长,气渐暖,所以是天地的门户。这是推演气候的开始,自然规律的所在,不可以不通。

 【原文】

 帝曰:善。论言无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左少,右太阳;见少,左太,右厥;见太,左少,右少;见少,在明,右太;见明,左太阳,右少;见太阳,左厥,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译文】

 黄帝说:好。在天元纪大论中曾说:天地是万物的上下,左右是的道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这里所说的“上下”指的是从该年的司天在泉,以见所在的位置。所说的“左右”指的是司天的左右间气,凡是厥司天,左间是少,右间是太阳;少司天,左间是少,右间是厥;太司天,左间是少,右间是少;少司天,左间是明,右间是太明司天,左间是太阳,右间是少;太阳司天,左间是厥,右间是明。这里说的左右,是面向北方所见的位置。

 【原文】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厥在上,则少在下,左明,右太阳;少明在上,则明在下,左太阳,右少;太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明,右明;少在上,则厥朗在下,左少朋,右太阳;明在上,则少在下,左太阳,右厥;太阳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少,右少阻。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邀,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译文】

 黄帝说:什么叫做在泉?

 岐伯说:厥司天,则少在泉,在泉的左间是明,右间是太;少司天则明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太阳,右间是少;太司天则太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厥,右间是明;少司天则厥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少,右间是太阳;明司天则少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太,右间是劂;太阳司天则太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少,右间是少。这里所说的左右是面向南方所见的位置。客气和主气互相感,客主之六气互相加临,若客主之气相得的就属平和,不相得的就要生病。

 【原文】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

 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帝曰:动静何如?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帝曰:余闻鬼臾区: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运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峰而已,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耀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气也。形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视其象,虽远可知也。

 【译文】

 黄帝说:若客主之气相得而生病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气相得指的气生主气,若主气生客气,是上下颠倒,叫做下临上,仍属不当其位,所以也要生病。

 黄帝说:天地的动静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天在上,自东而西是向右运行;地在下,自东而西是向左运行,左行和右行,当一年的时间,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及其余数四分度之一,而复会于原来的位置。

 黄帝说:我听到鬼叟区说:应地之气是静止而不动的。现在先生乃说:“下者左行”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想听听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天地的运动和静止,五行的递迁和往复,鬼叟区虽然知道了天的运行情况,但是没有全面的了解。关于天地变化的作用,天显示的是月二十八宿等星象,地形成了有形的物质。月五星围绕在太空之中,五行附着在大地之上。所以地载运各类有形的物质。太空布列受天之气的星象。地之形质与天之气的运动,就象根本和枝叶的关系。虽然距离很远,但通过对形象的观察,仍然可以晓得他们的情况。

 【原文】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大虚之中者也。

 帝曰:冯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人,故令虚而生化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译文】

 黄帝说:大地是不是在下面呢?

 岐伯说:应该说大地是在人的下面,在太空的中间。

 黄帝说:它在太空中间依靠的是什么呢?

 岐伯说:是空间的大气把他举起来的。燥气使它干燥,暑气使它蒸发,风气使它动气使它滋润,寒气使它坚实,火气使它温暖。所以风寒在于下,燥热在于上,气在于中,火气游行于中间,一年之内,风寒暑燥火六气下临于大地,由于他感受了六气的影响而才化生为万物。所以燥气太过地就干燥,暑气太过地就炽热,风气太过地就动气太过地就泥泞,寒气太过地就坼裂,火气太过地就坚固。

 【原文】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

 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帝曰:间气何如?

 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帝曰:期之奈何?

 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这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译文】

 黄帝说:司天在泉之气,对人的影响,从脉上怎样观察呢?

 岐伯说:司天在泉之气,胜气和复气的发作,不表现于脉搏上。《脉法》上说:司天在泉之气的变化,不能根据脉象进行诊察。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间气的反应怎样呢?

 岐伯说:可以随着每年间气应于左右手的脉搏去测知。

 黄帝说:怎样测知呢?

 岐伯说:脉气与岁气相应的就平和,脉气与岁气相违的就生病,相应之脉不当其位而见于他位的要生病,左右脉互移其位的要生病,相应之脉位反见于克贼脉象的,病情危重,两手尺脉和寸脉相反的,就要死亡,左右手互相见的,也要死亡。首先要确立每年的运气,以测知岁气与脉象相应的正常情况,明确左右间气应当出现的位置,然后才可以预测人的生死和病情的逆顺。

 【原文】

 帝曰:寒暑燥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直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为苍,其化为荣,其虫,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责为限,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译文】

 黄帝说:寒暑燥风火六气,与人体是怎样应和的呢?对于万物的生化,又有什么关系呢?

 岐伯说:东方应而生风,春风能使木类生长,木类声酸味,酸味滋养肝脏,肝滋养筋膜,肝气输于筋膜,其气又能滋养心脏。六气在太天深远无边,在人为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在地为万物的生化。生化然后能生成五味,认识了事物的规律,然后能生成智慧,深远无边的宇宙,生成变化莫测的神,变化而生成万物之气机。神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在天应在风,在地应在木,在人体应在筋,在气应在柔和,在脏应在肝。其为温暖,其德为平和,其功用为动,其为青,其生化为繁荣,其虫为虫,其政为升散,其令为宣布舒发,其变动为摧折败坏,其灾为陨落,其味为酸,其情志为怒。怒能伤肝,悲哀能抑制怒气;风气能伤肝,燥气能克制风气;酸味能伤筋,辛味能克制酸味。

 【原文】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其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音播焰,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腔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生土,土生甘,甘生脾,牌生生肺。其在天为,在地为土,在体为,在气为充,在藏为脾。其静兼,其德为孺,其用为化,其为黄,其化为盈,其虫保,其政为褴,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管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股思;,风胜;甘伤脾,酸胜甘。

 【译文】

 南方应夏而生热,热盛则生火,火能生苦味,苦味入心,滋养心脏,心能生血,心气通过血以滋养脾脏。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在热,在地应在火,在人体应在脉,在气应在气生长,在脏应在心。其为暑热,其德为显现物象,其功用为躁动,其为赤,其生化为茂盛,其虫为羽虫,其政为明显,其令为热盛,其变动为炎热灼烁,其灾为#灼焚烧,其味为苦,其情志为喜。喜能伤心,恐惧能抑制喜气;热能伤气,寒能克制热气;苦味能伤气,咸味能克制苦味。

 中央应长夏而生能生土,土能生甘味,甘味入脾,能滋养脾脏,脾能滋肌,脾气通过肌而滋养肺脏。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于,在地应于土,人体应于,在气应于物体充盈,在脏应于脾。其安静能兼化万物,其德为濡润,其功用为生化,其黄,其生化为万物盈满,其虫为倮虫,其政为安静,其令为布化云雨,其变化为久雨不止,其灾为雨土崩,其味为甘,其情志为思。思能伤脾,仇能抑制思虑;思能伤肌,风能克制气,甘味能伤脾,酸味能克制甘味。

 【原文】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皮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在气为成,在藏为肺,其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其变肃杀,其责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优;热伤皮,寒股热;辛伤皮,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成,成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藏为肾。其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银雪,其变凝冽,其昏冰雹,其味为威,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荣成伤血,甘胜成。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当其位则正。

 【译文】

 西方应秋而生燥,燥能声金,金能生辛味,辛味入肺而能滋养肺脏,肺能滋养皮,肺气通过皮而又能滋养肾脏。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于燥,在地应于金,在人体应于皮,在气应于万物成,在脏应于肺。其为清凉,其德为洁净,其功用为坚固,其为白,其生化为收敛,其虫为介虫,其政为刚劲切切,其令为雾,其变动为严酷摧残,其灾为青干而凋落,其味为辛,其情志为忧愁。忧能伤肺,喜能抑制忧愁;热能伤皮,寒能克制热气;味能伤皮,苦味能克制辛味。

 北方应冬而生寒,寒能生水,水能生咸味,咸味入肾而能滋养肾脏,肾能滋养骨髓,肾气同过骨髓而能滋养肝脏。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于寒,在地应于水,在人体应于骨,在气应于物体坚实,在脏应于肾。其为严凛,其德为寒冷,其功用为闭藏,其为黑,其生化为整肃,其虫为鳞虫,其政为平静,其令为霰雪其变动为水冰气寒,其灾为冰雹,其味为咸,其情志为恐。恐能伤肾,思能抑制恐惧,寒能伤血,燥能克制寒气;咸味能伤血,甘味能克制咸味。

 【原文】

 帝曰:病生之变何如?

 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帝曰:主岁何如?

 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胞而海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海而乘之,己所胜轻而悔之;侮反受,侮而受,寡于畏也。

 帝曰:善。

 【译文】

 黄帝说:气致病所发生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来气与主时之方位相合,则病情轻微,来气与主时之方位不相合,则病情严重。

 黄帝说:五气主岁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凡气有余,则能克制自己能克制的气,而又能欺侮克制自己的气;气不足,则克制自己的气趁其不足而来欺侮,自己所能克制的气也轻蔑地欺侮自己。由于本气有余而进行欺侮或乘别气之不足而进行欺侮的,也往往要受,是因为它无所谓忌,而缺少防御的能力。

 黄帝说:好。  m.xZixS.cOM
上章 黄帝内经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