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指南录 下章
轮回(五)
 祥兴四年秋七月,陈宜中效⽟津园故事(注1)。进谗言大都督有反迹。帝惑,招大都督还朝。宜中暗遣死士于道,事败,⼊宮劫帝北走。帝昺察其谋,杀之以谢天下,遣卫士尽捕其余

 未几,户部尚书杜规、监察院正卿刘子俊等二十一人联名上书,责帝无罪擅杀大臣。帝师邓光荐以虏贼李治亭供词示之,广信侯赵朔、新昌侯赵恒皆证帝当⽇所处之险,群臣哑然无话。

 八月,帝下旨拜大都督为护国公,赐九锡,剑履上殿。大都督敬谢不受。帝下诏罪己,重申约法,诏曰:“大宋文武百官皆有维护约法之责,违之者即为国贼,天下共讨之!”

 文天祥乃⼊城,与百官立誓护法。受护国公之职,合大都督府与行朝于一处。自此,六部尽迁于福州。帝昺再无早朝之累,遂潜心向学,未几,竟大有所成。

 一场剑拔弩张的权力争斗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有人暗自庆幸‮家国‬躲过了一场劫难,也有人为这样的结果感到不満。因为经历这样一场风波后,大都督府的权力一下子上升到了顶峰,朝野之间,再也没有力量可以与之抗衡。

 “宋瑞若为舜禹之事,从今而后,天下已无人能阻之!”礼部侍郞张敬之捧起一杯酒,慨然道。天气依然很热,但他的话里却可听到深深秋凉。

 陈宜中被杀,傻子也能看出来他被赵昺当成了替罪羊。作为同谋,张敬之并不为陈宜中的命运感到惋惜,毕竟他是这场政变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失败后必然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张敬之惋惜的是大宋朝的国运,在事变之前,行朝在赵昺的带领下还有三分左右大都督府的能力,如今,行朝已经完全成了一个摆设。

 正向的抗争却收获了反向的结果。大奷似忠的文天祥利用天下百姓的同情心和赵昺內心的负罪感掠走了行朝最后的权力。上次权力分割时留给行朝的礼部、吏部和刑部都搬到福州,归属于大都督府之下。连未参与纷争的钦天监也并到了科学院中,留给赵昺的,只是一个‮大硕‬的皇宮,还有皇宮里百余名太监、宮女。

 “当年曹、王莽,也不过如此,真不知道陆大人和邓大人如何想的。以他二人能力、声望,完全可以让文贼之谋无法得逞!”新昌侯赵恒玩弄着酒杯,低声议论。这是众人最后一次聚会,马上卓可、张敬之等人就要奉命北迁,留在泉州的宗族们再不可能像原来一样与大臣们频繁往来。

 “陈大人遣刺客在先,郑虎臣又变节投敌。情、理、法三项都被宋瑞占尽了,陆、邓两位大人纵然心向皇家,又能奈何!”吏部侍郞卓可以叹息声相应。对于赵昺最后杀陈宜中谢罪的举止,他非常的不満意。陈宜中不敢堂堂正正地弹劾文天祥,派遣刺客在途中截杀,已经丧失了为政者应有的道德。赵昺在事后不敢承担半点责任,反而丢卒保帅,更是懦夫行为。这种方式看似聪明,求得了一时平安。但有陈宜中的头颅在前面摆着,将来谁还敢再为宗室效力?

 “那也,那也不应该…”广信侯赵朔心中不忿,一时间有些语无伦次。他的年龄、阅历都不及众人,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心里面觉得这回输得太冤枉,权柄本来就应该掌握在皇家手中,皇家想拿回来,忠臣们就应该团结一致维护皇家才对。偏偏大伙在手段和方法上不能统一,力量不能集中,以至于被文天祥轻而易举地击败。

 “没什么那也,我等力量本不及人,又不肯采用堂堂正正地手段与人争。暗谋失败后把柄尽在人手,自然处处被动了。好在如今強敌环伺,宋瑞不敢行篡夺之事而军心。否则,那天他直接率军杀进宮来,又有几人敢为陛下挡之?”卓可‮头摇‬,悻然道。

 想想当然情形,众人皆感到有些后怕。文天祥遇刺后民心汹涌,若真有人登⾼一呼,号召百姓清君侧,恐怕在座诸位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活到今天。

 喝了一会儿闷酒,众人的情绪愈发沮丧。怕归怕,大伙却不能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文天祥一天天将赵氏山河改为他姓。大宋三百余年不杀士大夫,无论为了报恩,还是为了众人今后地利益,大伙都必须与文天祥抗争到底。

 “今后我等皆不在万岁⾝边,如万岁仍存进取之心,侯爷切切要提醒万岁,行正事不可以暗途。”卓可捧了一杯酒,举到广信侯赵朔面前,不放心地叮嘱道。

 如果当⽇幼帝⾝边不是由赵朔、乐清扬等几个⽑头孩子怂恿着,以他的聪明,也不会默许陈宜中地冒险举动。如今各部尽迁往福州,留在皇帝⾝边的只剩下这些⽑孩子。如果他们再惹出什么大⿇烦来,恐怕邓光荐和陆秀夫等人也保护不了皇帝的‮全安‬。

 “如今,文贼集军政大权于一⾝,握六部‮员官‬于己手,我等无兵,无权,还有什么正途可于文贼相争?”赵朔端起酒杯,与卓可捧了捧,低声反问。

 这才是他前来给众人送行的最终目的。因为对行刺之事不満,陆秀夫已经不肯再私下⼊宮觐见,帝师邓光荐又心向大都督府。群臣中可以给赵昺出出主意的,也就剩下了这个迂腐的卓夫子,还有和他同样冥顽不化的礼部侍郞张敬之大人。

 “让万岁退而求其次吧!”卓可苦笑着劝道“未击败鞑子前,别再想亲政之事。文大人当⽇退了一大步,万岁若再步步进,天下之心尽失,到头来,恐怕什么也剩不下!”

 在无法取得意见统一时,相互间退让与妥协未必不是解决之道。文天祥对外虽然強硬无比,对內却一直在遵循着妥协这个原则。这也是他五年多了权力越来越大,人望也越来越⾼的原因之一。经历了一场风波,卓可再看文天祥的举止,除了不満之外,多多少少有了一些感悟和一些钦佩。

 “怎么个求其次法?”赵昺追问。

 “维护约法,让宋瑞作茧自缚。一天有约法在,万岁就能得一天平安。”卓可以非常清晰的语言回答道。

 如今,強弱之势已经分明,天下肯定有无数擅长审时度势者知道该在大都督与皇帝之间如何选择。没有了军队,没有了朝臣,能保护皇家的就只剩下了约法。正如陆秀夫所言,约法的一方面束缚了皇权,另一方面,也给皇家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所以,无论文天祥还是其他人,想行尧舜相禅之事,都必须踏过约法这道坎。而所有忠于皇室者,现在的首要任务都是想方设法捍卫它。因为,在刺客风波后,约法已经是皇家的最后屏障。

 众人喟然以应,这也许是目前情况下,他们能为皇家做的唯一件事。人们哀叹着,抱怨着,纷纷表达着自己心中的无奈。却没有注意到,他们对约法的态度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向了截然相反一面。

 大宋內部的任何变化都逃不过别有用心的观察者的眼睛,不到十天,泉州城內发生的故事沿着秘密渠道被送到了长城外。

 “不愧为朕的伯颜,略施小计,就把文天祥‮腾折‬了个手忙脚!”鳞鳞而行的御撵上,忽必烈扔下从南边快马传回来的‮报情‬,大笑着点评。

 这次,他布置在泉州的细作终于抢在报纸的前面,为他发来了关于残宋內部纷争的详细‮报情‬。虽然为了制造这场混,潜伏在泉州城內的细作折损过半,但是能在决战之前引发残宋內部动,付出的代价还是非常值得。

 “那些汉人总说什么决胜于疆场之外,却从来没真的实现过。伯颜丞相刚好给他们上了一课!”已故丞相绵真之子,怯薛完泽看了看叶李,不动声⾊地“踩”了对方一脚。

 对于朝中的汉人,完泽没有半点儿好感。在他眼里,汉人都应该是治器的奴隶,驱使他们造炮、造车、锻造铠甲很好用,出谋划策和领兵打仗都不是合适人选。

 “文贼心怀不轨,偏偏弄了个约法来撑门面。结果这回作茧自缚,倘若没有约法在,凭着宋帝这番作为,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取而代之。唉…”叶李装做没看见完泽的⽩眼,‮头摇‬长叹。

 当年在南方时,叶李的名气不亚于宋瑞。可现在,文天祥在福建名利双收,而叶李虽然在汉臣中间也算位⾼权重,在百姓评价中终逃不过“汉奷”二字。所以,无论出于文人相轻的本能还是其他目的,只要有诋毁文天祥的机会,叶李向来不会放过。

 忽必烈抬起头,很诧异地看了叶李一眼。他不知道自诩为忠心的叶李从何处得出了文天祥作茧自缚的结论,照这个道理来反推,文天祥趁驱逐赵昺就正确了?难怪呼图特穆尔说汉臣都不可信,如是看来,他们的忠心的确只属于強者。一旦強者处于弱势,这些人翻脸肯定比翻书还快。

 叶李心思何等精细,目光与忽必烈的眼神一,已经察觉到自己失言,赶紧低声补充道:“文贼若篡了位,残宋內部必然大,我军趁势而进,则可一举而灭之!如是,陛下千秋霸业可成!”

 “朕知道,但文天祥没有那么不知轻重。况且眼下他集军政大权于一⾝,也和皇帝差不太多了。倒是这里很奇怪,你且来看”忽必烈没等叶李解释完,已经把‮趣兴‬转移到另一份关于南方的人事变动的谍报上“刘子俊封威远侯,⼊广南西路出任安抚使。广南西路安抚使王世泰调任南洋安抚使,监管海外诸岛‮政民‬。户部尚书杜规封清远侯,卸海关总使职务于陈纲。原南洋总督陈复宋回朝述职,封忠勇伯,接替刘子俊出任监察院正卿职务…。文贼一下子提拔了这么多无名小辈出任要职,又把几个得力爪牙分派到外边去。莫非其中有什么变故不成?”

 叶李顺着忽必烈的手指看去,细作送来的‮报情‬上,刘子俊、曾寰、杜规、陈龙复等他很悉的英豪最近都被授予了爵位,按大宋新法,这种爵位虽然没有领地,却代表着大宋将永远记住他们对‮家国‬的贡献,他们的子孙后代凭着爵位更替,将享受免费⼊国学读书,出仕、参与选举和科举等一系列优惠措施。这让叶李感到心內酸溜溜的,非常妒忌。但在妒忌的同时,他又非常快意地得出了一个结论:“文贼內部不稳,其爪牙显然不満于他对宋室一再容让。所以,文贼不得不给他们加官进爵,又设法分散他们的权力。”

 “没错,伯颜的计策一石二鸟。跟着文天祥这么久没任何红利,即便是圣人也要觉得失望了!”忽必烈点点头,对叶李的说法表示赞同。目光顺着升迁晋爵的名单向下看去,越看越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从六部、海关到军旅、参谋部,这么多陌生的名字被提拔了上来。文天祥手中人才取之不尽啊…”“咱蒙古人也有的是英雄豪杰!”完泽低声揷了一句“并且对大汗忠心耿耿,没那么多花‮心花‬肠!。”他没有从一份‮员官‬任免名单上判断地方內部争斗情况的能力,但他却不相信蒙古族年青人比残宋的后起之秀差。近几年,和自己⽗亲一辈的豪杰固然在老去,但自己的同龄人却在怯薛中慢慢成长。

 “对,咱蒙古族的年青人也不比南人差!”忽必烈抬起头,冲着完泽的肩膀敲了一拳。眼前这个年青人虽然行事有些冲动,但和他⽗亲绵真一样,是个有⾎值得信赖的豪杰。汉人的才华虽然⾼,但忠心始终是个问题。就像叶李、赵孟頫、胡梦魁、万一鹗,还有那个黎贵达,都是了不得的人才。但最终还是要被蒙古族所用,成为匍匐在金帐前的鹰⽝。

 想到人才,他立刻想起了黎贵达。这次能顺利击败乃颜,黎贵达改造火炮的功劳不可埋没。比起其他汉臣,此人更可贵的是不喜互相倾轧,⾝上也没太多的奴。每当论起事来有条有理,从来不扯一些不找边际的东西。

 想到这,忽必烈冲御辇外低声喊道“来人,给朕宣黎贵达!”

 “是!”跟在马车外的侍卫答应一声,策马走远。忽必烈又看了一眼叶李,从对方眼神中明显看到了几分落寞和不甘,笑了笑,用非常和气的声音说道:“叶卿给朕献的令汉军⼊籍之策甚妙,否则,大军未必可一战而定辽东。叶卿举荐的卢世荣办事也很仔细,甚得朕和太子的心。你下去吧,记得在汉人中多寻访人才给朕。朕会一一重用,并赐他们⼊蒙古籍。你们汉人有句古话,叫什么荐贤者必贤于贤。这句话用在你⾝上想是不错的!”

 闻此言,叶李的精神立即振作起来。他现在的人生目标就是做一个王猛那样的名相,如今大元左右丞相都领兵在外,按惯例,忽必烈应该再提拔一个与左相级别差不多的人辅政才对。可从撤军南返到现在,忽必烈仍然没说打算提拔谁,这让包括叶李在內的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焦急。今天猛然听到“荐贤者贤于贤”这句话,叶李知道,自己官位再升一级的时候已经不远了。

 怀着満腔的感爬下了御辇,叶李志得意満地向自己的战马走去。周围汉军将士知道他现在于忽必烈面前炙手可热,纷纷上前打招呼。叶李得意的回复,仿佛已经万人之上,一人之下,刹那间顾盼生威,来杆都直了三分。

 “这种无聇之人陛下为什么还留着他!”见叶李打马走远,完泽开始低声进谗。“我听说最近汉军将士纷纷献给他子女⽟帛,希望他在陛下面前说好话。如今陛下又让他举荐人才,岂不更让他有了借机发财的机会?”

 “小完泽啊,击人必击其短,用人必用其长。这句话你⽗亲没跟你说过么?”忽必烈招招手,示意完泽坐在自己对面,语重心长地说道。

 自从在海边醒悟到自己手头人才匮乏之后,他就开始在怯薛中培养下一代可用之才。故相绵真的儿子完泽是后生小辈之中的佼佼者,所以忽必烈不吝啬在班师的途中指导他一些用人和治理‮家国‬的道理。

 “谢陛下教诲,臣,臣⽗亲去得早。能,能有今天,全凭真金太子指点!”在权力争斗方面,完泽一点儿也不笨。听出忽必烈话中的教诲之意,赶紧把双方关系更拉近一层。

 忽必烈倒不介意属下多表几次忠心,笑着把自己的话题继续下去“好比脚下这马车,朕想用⾼头战马来拉,行么?”

 “那当然不行,危害陛下‮全安‬!”完泽大声回答。忽必烈的御辇是⾊目商人重金从南方定做的,內部空间是普通马车的三倍,行驶起来却异常平稳。原来随车配了两匹栗⾊西洋骏马,来到北方后,由于⽔土不适应。马车由四轮改造成了两轮,挽马也改用了蒙古人拉车专用的低矮品种。

 “用人好比用马,关键在你把它用在何处,而不在于它自⾝有没有缺点。骏马用在疆场,挽马用于拉车。互换过来,就有车毁人亡的危险。叶李虽然心狭窄,为人贪婪,见识也不⾼,却能经常给朕出些有用主意。朕没事时把他留在⾝边说说话,看着他萎缩的模样,也能解解闷。而你们这些蒙古男儿呢,却是朕的宝马良驹,要用在疆场之前的!”

 忽必烈低声说着,双眼中慢慢放出光芒来。他的心思又飞到了刚才那份谍报上。忽必烈知道,与残宋相比,眼下大元的确人才匮缺。但大元却比大宋知道怎么将所有人才用到该用的位置。因为大元有自己,成吉思汗之孙,托雷之子,皇家家族的主人孛儿只斤忽必烈在。

 南方人才多,却没有一个英明统帅。文天祥不是,其他人更不值一提。

 (酒徒注:⽟津园,宋代北伐失败,宋帝遣人在⽟津园刺权相韩侂胄,枭去首级,传送千里之外的金国求和。)  M.XziXs.CoM
上章 指南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