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莱坞制作 下章
第1355章 想找到自己
 此外,这100部电影都是由好莱坞6大电影公司迪士尼、华纳兄弟、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索尼哥伦比亚和环球影业制作或发行的,它们也共同组成了美国电影协会…MPAA。

 这些电影公司尽管只制作好莱坞每年不到百分之三十的电影,但占据了全球票房市场和主要电影专营权的绝大部分,这些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公司在全球电影发行市场上几乎占据了霸主地位。

 这些大公司如今的票房大片,无论是形式还是目标观众,都明显开始呈现标准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好莱坞主电影的分级被定为“须有家长指导观看”(PG)或“13岁以下儿童宜在家长指导下才能观看”(PG-13),这说明了这些电影都在逐渐瞄准全球的家庭市场。

 与之相对的,是那些曾经是电影公司中砥柱,儿童和青少年在没有家长陪同下不得观看的限制级(R)电影,在数量和吸引力上逐渐式微,而到目前为止,全球市场上总票房前30的电影,没有一部是限制级的。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好莱坞电影公司一个明显试图扩大合家电影观众群的做法就是开创了PG-13等级(特别辅导级,建议13岁后儿童观看),起源是1984年的美国电影《夺宝奇兵》。

 PG-13是PG和R级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允许13岁以下儿童在成人陪同下观看,PG或PG-13评级已经成为了票房成功的首要条件,因为可以进影院观影的人群范围足够广泛。

 虽然合家电影现在演变成的各种各样,但最受的还是奇幻和科幻的类型,最为典型的就是超级英雄电影。

 而《蝙蝠侠》三部曲无论怎么变,都改变不了超级英雄电影的事实,而奇幻和科幻的类型,才是真正能冲出北美、横行世界的电影。电影产业的多种合作以及衍生市场的整合直接影响到了电影题材本身。

 最明显的,就是能看到接环和奇幻主题成批的增长,千禧年后这类主题成为合家大片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这类影片成为好莱坞的主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奇幻题材拥有高度视觉化的形式感,能足国际消费者对视觉震撼的需求。第二,因为这种题材的领域一般都离了地球实际,这样避免了因社会文化因素而疏远了非西方观众。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丰富的虚构世界能够为电影周边商品和其他商业搭配开发提供无限的机会。

 比如华纳兄弟通过《蝙蝠侠》《哈利波特》和《魔戒》系列,用电影将一个已经闻名的、有着深蒂固粉丝的、叙述的世界变为现实,建立在这之上的系列电影、副产品和电影风格让华纳在千禧年之后成为了“世界建筑”里的领路人。

 观众们通过口耳相传、社网络和粉丝俱乐部对电影进行积极地描述,并购买相关产品,这些都从很大程度上延伸了一部作品的生命,这类跨媒体的相互作用维系着后好莱坞时代的电影发展,也为电影工业的决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毫无疑问,《黑暗骑士崛起》必然要遵循这些。***“雅虎娱乐讯,华纳兄弟前正式宣布,杜克·罗森伯格执导的《蝙蝠侠》三部曲完结篇将于明年五月份第一个周末上映,影片分为普通2D、3D和IMAX3D三个不同版本,目前影片仍未最终确定片名,开机时间也没有明确。”

 剧组才刚刚成立,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处于最初级的阶段,具体的工作暂时由查尔斯·罗文和安娜·普林茨负责,杜克还在对剧本进行必要的修改。这个剧本的大纲和设定是他十年前完成的,公爵工作室的编审组也早早依照大纲完成了剧本的编写。

 由于三部曲一脉相承,基本保持了原本的面貌,但时间在变,环境在变,杜克的目光和审美也在随着改变。十年前的这个剧本,在他看来已经不能足于这部终章的需要了。

 《蝙蝠侠》三部曲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电影,却远远没有离超级英雄影片的范畴,此类电影无非打来打去,杜克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打。

 所有电影的做法,都是制造个矛盾,丢给观众,让观众不由自主的站在矛的一边或盾的一边,自然而然被影片牵着鼻子走,导演给他看什么都乐意。

 制造矛盾的水平,决定着电影吸引观众的水平。世间矛盾,有三大层次:最高层次,理念的矛盾。中间层次,人的矛盾。最低层次,物的矛盾。比如说前两部中,蝙蝠侠与小丑、双面人、影武者联盟的矛盾,就是理念的矛盾。

 而在这个完成的剧本中,蝙蝠侠与贝恩的矛盾,是人的矛盾。蝙蝠侠与核弹的矛盾,是物的矛盾。纵观超级英雄电影,如何摆平这三者的矛盾,耗尽编导们的脑汁。

 最常见的模式,是在不断处理物的矛盾的同时,英雄与坏人之间人的矛盾逐渐升级和消解,最后靠理念的矛盾进行主题的升华。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基本就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放在《阿凡达》,就是先阻止强拆,再杀了上校。

 最后选择做个纳威人。放在《终结者2》,就是先炸了研究中心,再搞定T1000,最后T800自我牺牲。《黑暗骑士》的卓尔不群,就是因为通篇打破了矛盾设计的常见手法。

 在所有尽可能的矛盾点上都套上理念矛盾,最后的双船博弈大高,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不是因为有人在尝试拆炸弹,而是因为随时会有一方按按钮。

 而且这部电影里有五大阵营“蝙蝠侠,哈维·丹特,小丑,黑帮,市民”每个阵营都很有立场、有观点、有作为。

 如今这个剧本里根本没有堪称阵营的东西存在,黑帮被消灭了,市民只是单纯的围观和尾随,警方全程是摆设,半路杀出来个美国军方在打酱油…

 为什么没有市民质疑贝恩的统治?《复仇者联盟》里都有人选择在洛基面前不跪,吉姆·戈登的信念一下就完了吗?

 为什么没有市民猜测谁手中有核弹按钮?蝙蝠侠的“不杀”大旗到底为结局贡献了多大作用?这些都是杜克需要考虑的,当然,这些都是为影片的趣味和惊险刺服务的。

 只是增加这方面的必要元素,而不是影片本身真正要实现的目的。否则,《黑暗骑士崛起》就不是一部暑期档商业片,而是一部彻底小众化的黑帮文艺片了。

 从一开始,杜克就下定决心让《黑暗骑士崛起》具备所有必要的惊险刺和趣味,这些都是一部暑期档大片必不可少的元素。

 动作场面宏大,故事情节满,人物性格都很鲜明,所有构成一部精彩大戏的要素都掌控得非常到位,缺一不可,在《开战时刻》中,观众可以看到年轻的布鲁斯·韦恩身上的悲剧色彩和他的痛苦,并由此产生的愤怒。

 他觉得无助、无奈,他在寻找一条出路,想找到他自己,想知道自己能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然后就是《黑暗骑士》,他找到了那条出路,他变得自信成。  M.XzIxs.Com
上章 好莱坞制作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