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莱坞制作 下章
第1150章 效果太榛了
 其中,变形金刚多年积攒下的粉丝以及杜克强大的个人号召力,都起了异常关键的作用。从周五开始,《变形金刚》来了在北美的第一个周末,由于此前三天的放映,影片的口碑已经传播开来。

 尽管口碑有褒有贬,观众还是蜂拥而至。因为在普通观众的口口相传中,《变形金刚》是一部无比精彩的科幻动作大片。这样的影片正是最受暑期档观众喜欢的类型。“在那些美好的时光里,我们满眼是鲜明的色彩,眼花缭的变形动作。

 满耳是机械摩擦的声音,节奏感十足的摇滚乐。神奇的科幻概念,层出不穷的科技名词让电视机前的小脑瓜全力运转。

 那些时光里,我们都成了宇宙大舞台旁边的小观众,从一场场正与、美与丑、善与恶的较量中,收获着种种喜怒哀乐的感受。”

 “瑰丽的想象,生动的故事,优秀的制作,使《变形金刚》完美融入我们的童年生活,成为回忆中难以磨灭的经典。”变形金刚们的反复观看,是这部影片票房最基础的保障。

 而绝大部分路人观众的支持,则是《变形金刚》票房突飞猛进的关键。《变形金刚》上映以来,确有评论对它提出非议,认为其商业味道过浓。

 但北美主媒体和书迷的反应,整体评价相当积极,震撼的动作场面和恢弘的背景音乐足以让观众亢奋,很多路人书迷表示,此片在视觉上的冲击不亚于1993年看《侏罗纪公园》的感觉“就是在影院目瞪口呆,死也不去厕所!”

 影片虽然偏青少年向,但三四十岁的观众也不在少数。“都三十多岁的人了,在电影院里听见擎天柱说‘汽车人变形’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这是一位书迷在论坛上的发言,而他所代表的那一代人对《变形金刚》具有的深刻感情,正是这部真人动画电影能够获得如此高票房的基础。

 发行方华纳兄弟的发言人迈克·沃尔曼也站出来为影片摇旗呐喊“《变形金刚》创造了有史以来最的三个工作票房,这部电影的吸引力非常广泛,它是那种可以吸引整整一家人去看的暑期大片,我们将兴奋的看到它在周末的时间里继续高歌猛进。”

 确实,《变形金刚》在北美得到了毁誉杂陈的评价,但抨击基本都来自严重式微的职业影评界。

 类似“杜克·罗森伯格根本不会表现角色的人和深度”、“曾经拍摄出《黑暗骑士》这般优秀作品的导演竟然拍出如此一部烂片”的言论层出不穷。

 就连对待杜克比较友善的《洛杉矶时报》的专栏影评人肯尼斯·图兰,都认为他在特效上做的有些过火。

 “机器人互相撞击后冲破整栋大楼、大楼倒下时砸到大街上、战斗机在头上盘旋、威震天和正派英雄擎天柱的终极大战…在震耳发馈的战斗声中,还有强烈的重金属音乐伴奏。

 无休无止的CGI制作场面太多了,多得让人受不了,也让人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剧组应该再去评估一下他们的策略。

 而不应该在银幕上简单地玩这些变形和对打游戏。我的意思是,CGI是这部电影至关重要的元素,但我们的匹萨不能全部由CGI组成。”然而,没多少书迷买他们的帐,《变形金刚》拍摄制作出来,本就不是给喜欢温如水的电影的人看的。

 票房无疑是这部影片在北美受程度的最好明证。周末所能拿到的票房数字,对一部暑期档商业大作来说无疑相当重要。

 在首周末开端的周五这一天,《变形金刚》就出了一副极其出色的答卷。哪怕此前已经在北美放映了三天,影片在周五一天还是拿到了3726万美元。

 在中国的全球首映式结束后,剧组就分为了两部分,杜克带领一小部分人留在了中国,配合影片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宣传,蒂娜·菲则带领剧组主要的演职人员返回北美,重点顾及北美市场的宣传。

 一次通告上,作为制片人的蒂娜·菲也被记者问到了关于职业影评人抨击影片的问题,她受到杜克的影响,对影评人的恶感可谓深蒂固。

 “剧组所有人员尽我们所能的努力工作,我很高兴看到除了影评人之外观众都喜欢这部电影,那就让我们无视那些影评人吧,他们可以代表观众吗?不能!

 所以,电影首先就是要让观众喜欢。”面对众多的媒体记者,蒂娜·菲的话一点都不客气“在北美,自由市场的理念深入人心,如果观众不喜欢一部影片,他们就不会在这上面投入一美分。

 但现在的形势是,大多数观众明显非常喜欢《变形金刚》,又何必在乎只有三百多人的群体的看法呢?”

 相比于杜克有时要注意公众形象,蒂娜·菲的话更为直接“尽管遭到影评人的猛烈抨击,大多数观众仍然涌进电影院观看《变形金刚》真人电影,这个事实是导致影评人对这部影片恼怒和猛烈抨击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的评论总被公众所无视。”

 “他们是活在过去的一批人,时代变了,他们却没有改变,依然认为自己才是电影业的中心,一段影评就能决定一部电影的生或者死,总是想当然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替全美的所有观众挑选影片,想要影响他们什么样的影片该看,什么样的影片不该看。”

 “但现在的信息更加自由了,新成长起来的一代,选择电影方面不会笃信任何专业人士,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购票,毫不客气的说,影评人是一个正在迅速滑落的行业。”

 “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影评人不满,他们开始改变以前相对还算公正的立场,总想对年轻观众指手画脚。

 他们本应客观的对电影本身评论,最后却是与主观众的冲突。只因他们抛弃了电影角度,一切以自我为正确标准,高高在上的攻击观众的喜好。”

 “其实,这些影评人都已经不值得我们去关注了,他们几乎没有在‘评论电影’,都只是在‘用力吆喝’,想要重新恢复十年乃至二十年前作为影评人的风光地位。”

 当记者问及对杜克工作的看法时,蒂娜·菲满口都是称赞“我们这些朋友管他那种工作方式叫‘杜式操作系统’,感觉就像应对战争一样,糟糟的。

 到处都是爆炸声,场地四周能想到的地方全架着摄像机,你站在那里,会觉得自己像是个傻瓜,不知道干什么才好。

 但是杜克剪辑完成,天哪,效果太了,他简直是用摄像机完成了一出出妙绝伦的芭蕾舞,他完全知道哪一片碎片应该拼到什么地方,他脑子非常的灵。”某个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

 或许是蒂娜·菲对影评人看法最好的注解。CinemaScore在全美最著名的四家影院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统计调查。

 而这项直接被命名为“你会不会根据知名影评人的影评去选择影片”的调查结果公布后,将知名影评人摆在了一个万分尴尬的位置。  M.xzIxs.Com
上章 好莱坞制作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