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戈文集 下章
帽疙瘩
   旧时,襄人戴一种帽子,顶上都有个疙瘩,不知谁人发明,反正帽子上都有,看不出有什么用处,可要是拽掉,确实很难看,想必是装饰作用。武昌起义后,革命军进入襄城,新式军装,洋洋炮,大沿帽戴的有规有矩,引的小城人一阵惊喜,撵着队伍指指点点,胆子大的伸手摸摸托,更有甚者,要摸兵士的大沿帽,想看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街道狭窄,你拥我挤,艰难通过的兵士差一点被绊倒,有个兵士不耐烦了,大吼一声:“莫跟到。”众人吓了一跳,连忙后退。那个兵士还狠狠的看了围观者几眼,兵士是汉口一带的人,声音吼的大,有着很重的乡音,众人没有听明白说的什么,以为兵爷发脾气了,互相交流眼神,感觉在说帽疙瘩,不约而同摸着帽顶,把眼光投向一位穿长衫的读书人。读书人也在纳闷,看看众人,又看看远去的兵爷的帽子,立刻醒悟过来,说新军都戴着大沿帽,革命了,帽疙瘩不许要了。众人纷纷称赞读书人,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一,城里的帽疙瘩都拽掉了。

 革命军驻扎下来,首领和当地士绅见面,看着士绅们总觉得很别扭,忽然发现都没有帽疙瘩,犹如瓜皮扣在头上,便请教有何讲究。士绅们说,革命军不让要帽疙瘩。首领没发布过此条命令,马上觉得有人造谣生事,下令严查,很快查到那位士兵。士兵也莫名其妙,大呼冤枉,只好叫来几个当事人,才弄明原委。原来兵士“莫跟到”与襄人说“帽疙瘩”非常相似。众人一笑了之,小城重又归于平静。

 所谓“以讹传讹”大概就是这种情景,这起事件的始作蛹者应该是穿长衫的读书人,中国人一贯对读书人信赖有加,一般有什么问题多喜欢找读书人拿个主意。读书人有两种,一种是从书外面走进书里面,弄的明明白白,又走了出来,能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处理事情干净利落,有跟有据,属于书读通了的一类;另一种是从书外面走进书里面,转了半天也找不到出去的路径,却自以为弄明白了,一辈子在书里面打转,遇见什么事情喜欢想当然,自以为是,所谓“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是也,常常误己误人,如果担当大任,则误国误民,事件中那位穿长衫者当属此类。亏有明白首领主事,一查到底,真相得以大白,否则,一场历史冤案将传下来,史学家不知会怎样批评革命军弄出这等荒唐事体?历史上一些事件所以成为冤案,大概多是这般形成的?

 2005-10-25  M.xzIxs.COm
上章 艾戈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