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阿刀屠龙文集 下章
汤泉,心灵的后花园
   我到了汤泉。

 雨丝轻拂,绵绵。云如秋思的女子,失魂落魄地引领我走近了一个巨人——东坡先生。

 我来了。我有一种同乎近乡的情怯。这是继朝拜朝云墓之后,我的又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踏近东坡先生。在这里,我能触摸到先生那超绝凡尘的思想吗?我不知道。

 我爱东坡先生。

 少时读先生的《⽔调歌头》,我读出了一个把酒问天的狂士。他孤独无匹的悲怆重伤了我,他的豁达开朗的怀感动了我,他上天⼊地、思接千古的超凡想象力‮服征‬了我,令我不可救药地将这个绝古孤清的形象深深刻⼊了自己的內心。之后,我又因先生的“大江东去”铁板铜琶般的铿锵之声,而⼊心⼊梦⼊骨。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呀!从此,我便发疯地寻找先生的诗文和相关历史资料,一个巨人,在我的心中⽇渐丰満起来。

 这是一个集儒、道、释大成于一⾝的异人,他怀⼊世与出世两全的理想,秉承“济天下苍生”的壮怀,又能适时调整和开导自己,忘情山⽔。他是政治家,是诗人,是文学大师,是书画家,是隐者,是‮国中‬最不可救药的文人。

 九百多年前,东坡先生翻越五岭到了惠州,此时的他,思想上已经完成了涅磐,终于从出世、⼊世两全的幻想中解放出来,将“世间事”由上天了。从此他的思想转⼊了一个极为超脫的境界。因此,到了惠州之后,竟觉“仿佛曾游岂梦中,纵然⽝识新丰”在惠州的⽇子,东坡先生受到了百姓的。他和当地黎民、僧侣、道士、隐者皆甚相得。于是作诗曰:“⽩头萧散満霜风,小阁藤寄病容。报道先生舂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纵笔》)其心‮悦愉‬,溢于言表。惠州的美景更让已经走出思想樊笼的东坡先生心旷达,笑将自己这重罪之官外谪蛮荒之地谓为“譬如原是惠州秀才,累举不第,有何不可!”又喜形于⾊作诗云“⽇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东坡先生实是妙人,总是能于极困顿之中寻到精神解脫的良药。一⽇登松风亭,路半力不⾜,中途而止,良久竟出“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之妙论!

 正是在思想进⼊这样一个全新境界之时,他踏⼊了汤泉。汤泉是寄情山⽔,忘怀世俗,涤尘心的好去处,是修养生息的后花园。东坡先生先后来过多次。沿着先生当年的⾜迹,我再一次试图走进他博纳百川的思想。

 沿山势而上的,是一杆杆枝⼲拔而通体纯净地⽩⾊着的桉树,如削葱⽟指,疏疏落落地,或小聚,或独处,大刚里竟孕涵着令人感动的大柔,亭亭然碰撞出人內心的一种柔情。这不正是⽩服峨冠的东坡先生吗?他醉了,杯盏纵横,觥筹错之后,他醉眼,对影成三人,五人,十人。在菲菲的雨中,这拔,这⽩,让人品味出先生屡经打击而仍不失的飘逸。

 紧挨着小桉树林子的,是一个小相思树林子。我不知道东坡先生来的时候,是否已经有了这片相思林子。一棵棵⾼大的相思树挂満姿态娇柔的绿⾊链子,叶间一个个黑⾊的长条里,生长着千年流转的相思。⾖红情炽,令每个游人都不由心头一动,年轻的女子们更是一路折着妙曼的⾝,以一种百般旑旎的姿态,风情万种地收拾着⼊肠千年的相思。由此,我看到了一幅诗人描绘中的画面,还看到了一种生命的顽強。南国红⾖,能牵动千千万万男女的柔情,又岂能不归功于王维这个情痴満怀的男人?这个男人的魂魄,已附于颗颗红⾖之中,他的生命也因之永远地长。我想如果东坡先生踟蹰其中的话,是否也会因之而更于灵魂深处沟通了王摩诘的満怀情痴?他曾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而赞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言既出,即成点评王摩诘诗画之公论。我试由此言反观东坡先生的內心。东坡先生实是与摩诘心有灵犀,他们都是在出世与⼊世之间来去,摆脫了完全媚俗或完全脫俗的深刻痛苦的人“济天下”与“纵情山⽔”当拿则拿起;当放则放之。是什么给了他这样的超凡脫俗的开阔怀呢?从內在来讲,是一种人格的自我提升;从外在来说,则不可不叹服他实在是一个大自然的忠臣孝子,是天地精魂的融合者。他从天地山⽔间昅取灵气,在人情冷暖中放怀⾼歌,一生“历典八州”“⾝行万里半天下”不仅没有被打倒,反以其达观和智慧,以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升沉之间,留下了2700余首诗,300多首词,800多通书信,4200多篇散文;他的书、画皆为有宋一朝⾼居峰顶的大作。他是一个奇迹。“多情总被无情恼”的东坡先生和“最相思”的王维老人在情感方面应该也有诸多可汇融合地方的。相思林子里,我看到了王维与东坡先生各执一壶,你笑我傻,我笑你痴;且笑且饮,且饮且笑。

 过了相思树林子,是一条小径。这条小径,我想当年应该更小些,也许也就是卧在青草灌木中的一线。小径与汤泉之间有一条小流,一座小石桥很古朴地横在上面。小桥小而坚固。据说当年佛印来访,东坡先生坐桥上与他饮酒谈诗时,见河岸上一狗在啃骨头,因大笑一指。佛印一看,即将手中东坡题诗之扇抛于⽔中,亦大笑。两人无语中已是打了个哑,斗了机锋,成一妙对“狗啃河上(和尚)骨”“⽔漂东坡诗(尸)”(注)岁月去无痕,九百年光逝去,智者容颜已无处可觅,而笑声犹散落于杂草木之中,风扬⽔起之时,勾我情思。

 先生终于到了泉眼所在之处。《和陶归园田居》序曰:“三月四⽇游⽩⽔山佛迹岩,‮浴沐‬于汤泉。唏发于悬瀑之下,浩歌而归。”我仿佛看到东坡先生在热汤氤氲中‮浴沐‬之后,又于佛迹仙踪之旁,散开长发,任其与一⽔长流。一时间,⽩瀑青瀑相间,人与瀑两相融合,再也分不清哪是人,哪是瀑。东坡先生于九龙瀑布之下感受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妙,物我两忘。然后一路⾼歌而归。如此乐态,又何从看得出一个贬谪之官的颓丧!

 満目新鲜之绿,仙雾缭绕之汤,九龙盘旋之瀑,自然可以“一洗中九云梦”自然可以“出山不浊”寄情山⽔,忘情山⽔,是东坡先生豁达心的手段。他的一生,历经艰辛,却依然开朗、乐观、豁达,至中年体衰犹自⾼唱气壮山河之“大江东去”还怀“亲虎,看孙郞”、“会挽雕弓如満月,西北望,天狼”之凌云壮志。襟之开阔,真令人击案叹止。这,实与此分割不开。汤泉,是他诸多的洗涤尘俗丑恶,修炼心灵,品味人生的后花园之一。

 归家之后,再次于记忆中翻阅汤泉的山⽔,我看到东坡先生散发斜簪,坦露怀,拄一藜杖悠悠然而乐于其间。山⽔本无情,因人喜怒之。汤泉有幸,东坡先生一谪,让它也刻录在了青青的史册。汤泉的山⽔,也因之而着上了生命的绿,因之而苍劲有力,搏动有声。司马迁遭宮,史记留香;东坡先生被贬,诗文铸颠峰,踪迹所至,山⽔立刻有了情意。故曰:历史是财富,幸与不幸之间,本也就只差一线。在此一线之间潇洒来去者,是心智成之人。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汤泉一游,就是再读东坡先生一回,先生之浩然正气,虽不见而折我心魂;先生之风,真千年仍快哉我心!

 注:此故事多云发生于东坡贬⻩州与佛印游长江时。

 2004年8月27-30⽇汤泉笔会有感  M.XzIXs.Com
上章 阿刀屠龙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