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阿溟文集 下章
外婆
 我的外婆如果还活着应该有109岁的⾼龄了,她是在我14岁那年走的,上路时候已经87岁了。她一跤跌下去,再没有起来,无疾而终,神⾊安详,好象是去走亲戚似的。

 外婆带大了我,我的童年是和外婆一起渡过的。

 我降生在一个动的年代,那时我⺟亲因出生问题,被噤止行医,从县医院下放到了一个乡卫生院。

 那年月乡下的医生太少了,我⺟亲下去不久,被允许给贫下中农看病,遇到急疹,要背着药箱跑田坎,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她‮孕怀‬了。她不想要这个孩子,可⽗亲一定要,及至我出世,他们无法带我,只好把我给保姆全托。

 保姆是个姓彭的老婆婆,把我带得骨瘦如柴,一岁半了,还站不稳。

 有一次,大姐来看我,正巧遇见彭婆婆家吃中午饭,他们一家人在桌上吃饭,把我用一绳子绑在桌子脚上,任我哭闹,挣扎,没人抱起来哄一下。突然,系我的那条绳断了,我摔了下去,额头撞在桌子脚上,破了,鲜⾎直流,彭婆婆这才把我抱起来,一边用一条肮脏的手绢给我擦⾎,一边不耐烦地嘀咕:“哭什么哭,饭都不让人清清静静地吃一顿。”

 她一回头,猛地看见我大姐在门外,惊讶得合不拢嘴,随即换上亲昵的神态对我大姐说:“大妹子,你来啦,快来吃饭。”大姐人小,已经吓坏了,生怕彭婆婆把她也绑上,转⾝一路哭着跑回家,对我⺟亲说:“妈妈,你快把妹妹领回来吧,他们不给她饭吃,早晚得饿死,刚才还把头也摔破了。”

 我⺟亲急忙赶来,看到我额上的大口子,心疼极了,对彭婆婆说:“我带孩子到医院敷药。”把我带走了,再没有把我送去,也没有找保姆吵闹,她⾝份不好,不能和人计较。

 那次我额头上⾜⾜了五针,差点破相。

 万般无奈,我⺟亲把我送到了外婆⾝边。外婆看着我一副弱不噤风的样子,居然不敢要我,她对我⺟亲说:“这孩子的⾝体太弱了,怎么离得开娘呢?你还是带走吧,我担心带不活她,要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你代啊?”

 我⺟亲哭了起来,她说:“老⺟亲,我实在是没有精力带她了,你就给我带吧,是死是活,看她自己的命了,我不会怪你。”

 “怎么把孩子带成这样才给我送回来啊?解放前那么苦的⽇子,我带你们那么难,也没把你们带成这种样子,我可怜的小三三啊。”外婆也哭了,接着说:“你记着,你就是活到80岁,只要我还在,你也还有一个老⺟亲呢,我不会不管你们。”

 我⺟亲一步一回头地走了,她心里对还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一点信心。

 从此,我就成了外婆的小三三,跟着她住茅屋,睡挂蚊帐的老式,她⽩天把我背在肩上,晚上把我搂在怀里,用搪瓷盅蒸碗儿饭喂我。一月后,我⾝上长⾁了,外婆以为我浮肿了,吓坏了,托人带信叫回了我⺟亲。娘俩见面,外婆第一句话就说:“你这闺女我再不能给你带了,全⾝都肿了。”我在外婆背上睁着小眼睛打量我⺟亲,也不知道叫妈妈“你瞧,已经犯糊涂了,见了妈也不知道叫。”我⺟亲的眼里顿时盈満了泪,,叫外婆把孩子给她看看。

 接过孩子,我⺟亲心里一惊,孩子怎么变得这么坠手,她用手掐了掐我的脸,又捏了捏我的腿,破涕为笑了,说:“老⺟亲,这孩子不是肿了,是长⾁了。”

 “真的?”

 “当然,你瞧,这⾁是有弹的,按下去就弹起来了,没坑,不是浮肿。”

 外婆戴上老花镜,自己捏了捏,按了按,仔细看了看,好半天舒了口气,说:“阿弥陀佛,总算把小三三的命拣回来了。”

 到我能记事的时候,外婆总一⾝兰⾊的偏襟长衫,收拾得平平整整,⼲⼲净净,头发一丝不地梳在脑后,挽了个结,别着一银簪,几十年的劳累,皱纹爬満了她的脸,脸上有了老人斑,最要命的是,她的牙掉了好几颗,没有安假牙,嘴就陷下去了,扁扁的,岁月收去了她所有的风华,把她变成了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她举止端庄,言谈得体,口中没有市井中的耝话,脸上淡淡的,没有什么表情,很难看出她在想什么,做事轻手轻脚,显然有过良好的家庭熏陶。

 外婆每天早早地起,先把放出去,再打扫卫生,做早饭,然后给我穿⾐服,喂我吃饭。饭后她把我往背上一背,下地种菜,我小,不能不带着,有时她要给菜浇⽔浇粪,背不了我,就把我放菜地里,随我一个人怎么玩。一直要忙到天黑,我们祖孙俩洗过澡,她把⾐服洗了,才可以歇一下。外婆是个闲不住的人,这时她拿出针线篓,就着昏暗的灯光,戴着老花镜,补⾐服,纳鞋底。

 外婆的屋后紧靠着山,屋前地坝边有一笼葱绿的竹林,一股清澈的山泉绕着竹林流去,再往前就是外婆的菜地,右面是祠堂,已经没有放棺木了,住着十几家人,左边是一条大路,直通街区。

 外婆的只喂晚上一顿,平时往山上放,让自己找吃的。早晨,一大群放出去,有十几、二十只,它们叽叽咕咕地叫着,跑山上去了,消失在草丛中,无影无踪。傍晚时,外婆在屋前一唤,那些连跑带飞地回来了,有些⼲脆直接从崖上直飞下来,有的落到屋前的地坝里,有的就落到屋顶上了,外婆总愠道:“瘟,要把我屋顶弄漏了。”

 前面的菜地种青椒、茄子、卷心⽩、葱蒜一类,靠着山种南瓜,那藤顺着坡往山上爬,开花的时候,山坡上就点缀着⻩的南瓜花,南瓜花开多了,外婆把那种没有蒂的花摘回来炒着吃,味道很不错。秋天,外婆带着我顺着藤儿找⻩南瓜,找到一个,祖孙俩人就呼一声,那种喜悦啊,过了许多年仍然记忆犹新。

 遇上菜地里没活,外婆心情又好,就给我讲古说戏。傍晚,祖孙二人坐在竹林底下,外婆坐竹椅,我坐小竹凳子,把头靠在外婆膝上,静静地听着,外婆边讲边摇着一把大蒲扇,给我赶蚊子,那是一段十分温馨的时光。外婆目不识丁,却背得不少戏文,讲得不少古典,⾼兴起来还能哼上几句,她说她的妈妈就是用戏里书里的道理教育她的,她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戏里有,书里有,世上就有。”我的启蒙教育就是从戏文开始的。我从她口里听完了《柳荫记》、《王宝钏》、《梁山泊与祝英台》等戏,记忆最深的是,讲到梁山泊出嫁经过祝英台坟前,那一大段哀哀怨怨的戏,她总要情不自噤地哼起来,慢慢地眼里就噙着泪,唱到祝英台的坟开了,梁山泊跳⼊坟中时,外婆已泣不成声了,她的人和心全⼊了戏。

 外婆希望我象个大家闺秀那样,温柔贤淑,端庄內秀。与她的希望相反,我一天一天地长大了,子很野,象个男孩子。⽗⺟不在⾝边,外婆忙于生计,我就在街边巷尾、地角坎边和一帮孩子疯跑疯玩,爬树上房,招猫逗狗,很惹人嫌,也老要挨外婆说,我呢?人小,总也记不住。有一次,我们居然学小兵张嘎,爬到别人屋顶,把烟囱给堵上了,呛得人家骂大街。

 “谁家的小孩这么淘气啊,没爹管吗?实在没爹管,我来管。”

 我外婆听着不服气了,因为那帮孩子里,就我一人⽗⺟没在⾝边,在她听来明明是在说我,而且说得很难听。

 “你看见我家三三堵你烟囱吗?没有看见就不要平口⽩牙地污蔑人。”

 “这条街除了那几个孩子淘气,还会有谁?”

 “你逮着了吗?瞧你是非不分的样子,也配教育人?!我家三三的爸爸是‮察警‬,要你管?”

 在市井之中,‮察警‬很有威信,那人立即没话说了。

 傍晚,当我花着个脸回到家时,外婆一脸严肃,拿着竹竿候在门口了,我从没见过这阵势。外婆在我眼里一直很和善,即便我有什么错,她总是轻言细语地给我指出来“三三,你对人要有礼貌,客人来了,要端凳泡茶。”“三三,女孩子家不要站门槛,惹人笑话。”“三三,不要老咧着嘴大笑,女孩子家要笑不露齿。”等等,不怎么打骂我。我知道了事态的严重,轻手轻脚地想从她⾝边溜过去,她严厉地把我叫住了:  M.XziXs.CoM
上章 阿溟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