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诗
一
如果说小说是庄严的谎话,那么诗的意趣便是悖谬的庄严。
小说家善于把几阵风
在一抹微澜上,使之变成惊涛骇
,这是一种看待生活的态度。
而诗人常常让十五的月亮缺半边,这也是一种观照生活的方式。这其中的准则往往不在于什么茶,而在怎么个泡法。但不管怎么说,诗之
是附在一张生活的皮上。
二
然而有的时候,诗是非实在化存在于空白之中。它是建筑无形的什么,不是描绘有形的什么。如一间房,真正起作用的是中间空的部分;如笛,不可无孔,无孔则无声,但不可空对空——这便是用有形的实在建筑无形的存在。
三
诗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专注和超越。
专注使得自己成为手术室中的无影灯。
“为了看清夜空的星星,我必须熄灭手中的灯盏。”否则,你将“看不清一只飞翔的鸟。”
诗,又是真实的替代物,是一种对生活的提升和超越。
对虚枉的把握是诗人的天分,只要虚枉不失重量。“
有成竹”——但东坡的
中之竹绝非眼中之竹。
所以,凡高笔下的向
葵和
尚的蓝色的苹果才成了诗。郑板桥在评黄慎的画时说:“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真魂躲藏在语言的背后,并通过语言渗透出来,是
灵对生命体顿悟的产物,单凭语言本身的营造是徒劳的。正如一个人剃秃了头,决不意味着他已经真正入了法门。
青年诗人晓雪作过这样的比喻:“诗好比一棵树,扎在生活的大地上,无数的
却伸向传统的深层土壤,无数的花果则面向未来的天空。”
四
长诗,短诗,哪一个更好?
给一个正常人截掉两只胳膊是可笑的,给维纳斯硬添上两只胳膊也是枉然的。
诗如裙,短裙下面需有一双秀丽的腿,使美在短之外得到延伸。
五
诗是感情沉淀的产物,诗人的情感是一种宗教式的情感。
喜怒哀乐,都有可能成为诗歌产生的契机。诗人是放逐感情的狂徒,又是收束情感的哲人。——诗人应当既能以痴狂的
情深入宇宙的万千动象,又能以参禅的宁静涵映世界的广大
微。
六
更多的时候,平和出诗人,用“超旷空灵”的心境把握外物,静观“野渡无人”“千壑生烟”
之后,才能把忧伤写的透明,品味热情;把热情写得渺远,咀嚼冷峻。
任何急功近利,浮躁轻
,都无助于真正的艺术。
七
一首好诗,应该具有专利权,而非仿古赝品,也非舶来品,以一家之风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然而并不是说拒绝他山之石,割断历史。尽可以拿来,进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八
新的思想不断被发现,这是事实;思想被世代传抄,这也是事实。
传统的思想和新的诗歌精神有时则需要语言的挪亚方舟来解救。
九
爱唱主旋律的,就让他惊淘拍岸,洪钟大吕;爱敲边鼓的,就让他晓风残月,断桥
水。这选择的本身并不意味着王国维所言的“独上高楼“、”衣带渐宽“、“蓦然回首”这三种境界的存殁。
葱姜蒜,缺了哪一味,都是诗坛的寂寞。
十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每一颗石子里,都有大漠的影子;每一首诗,都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它可以是昨天的回音壁,今天的记事珠,还可以是明天的启示录。
诗歌演绎的历史,便是生活变迁的历史。
M.xZ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