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台风”降临(四)
作为国中陆军第13集团军“向海滩前进”赛跑的优胜者,第13集团军的军属装甲旅先遣队部的96式主战坦克是第一支抵达槟城跨海大桥的国中陆军队部。在吉打平原合围歼灭战中扫
印度陆军残余抵抗中一度将主攻位置让给步兵的国中陆军装甲队部再度在场战上卷起了一场铁甲的旋风。徐虎威中校亲自指挥的突击集群,再次将伴随进行的机械化步兵甩在了⾝后,全速向大桥的方向前进。
这种单纯依靠坦克队部的“装甲劈⼊”战法,在意志坚定的防线面前无疑将遭到敌方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重大杀伤,但此刻仍槟城跨海大桥以东印度陆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他们战斗的意义仅限于打通跨海大桥撤到相对全安的槟榔屿岛上去而已,面对中军国队隆隆碾来的坦克,他们第一反应除了扔下
转⾝就跑之外,就是⾼举起双手投降。
全长13公里的槟城跨海大桥,号称是世纪第三大桥。驱动的战车驶上这座宏伟的大桥,徐虎威中校钻出自己的炮塔注视两旁都是广阔辽远的海洋,紧张心也随着视野扩展开朗起来。
云密布下的海峡灰蓝一片,依稀可见海上几个树影婆娑的小岛丰。正当徐虎威中校为眼前的美丽景⾊所陶醉之际,一排密集的炮弹突然呼啸着向大桥的方向袭来。155毫米的榴弹擦着桥体的边缘落⼊海中,溅起纷飞的⽔花,而大桥东侧的岸边几个移动着的火力点奋力噴
着火焰
显然以传统爆破的方式摧毁大桥已经难以实现了,此刻帕塔尼亚中校只能寄希望于岛上陆军的火力了。但在国中陆军炮火的威胁下,印度炮兵的精确度显然差強人意。而如此宏伟的大桥即便是偶尔命中1~2发也难以伤筋动骨。而威力大巨的精确打击武器—岛上所部署着的陆基PJ—10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虽然已经进⼊了发
阵地,但重新输⼊目标还需要时间。而渗透⼊岛上的国中特种兵显然也在寻找着这些致命的武器。
国中陆军96式主战坦克一头撞开那些横七竖八横梗在桥上的印度陆军装甲车辆,这些被国中特种兵的反坦克火力击毁的车辆旁倒満了印度陆军步兵的尸体。不断闪烁着机
火力的桥头堡已经在硝烟中逐渐清晰起来。印度陆军的迫击炮不断的落在徐虎威座车的前方,但仅仅依靠他们是无法阻挡大军前进的脚步的。这座岛屿最后的天堑即将易手。
硝烟中一个満脸漆黑的国中特种兵出现在徐虎威的车前,他手里那样式复古的轻机
,差点让徐虎威将他误认为了敌人。这种仍以上方30发弹匣供弹的轻机
很自然的让徐虎威联想起国內抗⽇题材电影中常出现的捷克ZB26轻机
。如果不是对方⾝上的其他装备,徐虎威几乎有从
雾中穿越历史的感觉。
其实这支样式复古的轻机
就是历史悠久的英国“布伦”L4A4式7。62毫米轻机
。早在30年代中期,英国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厂便与捷克期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协作,把著名的捷克ZB26式7。92毫米轻机
引进改良成为布伦0。33in口径的轻机
,并广泛装备于英联邦家国军队。虽然随着科技的演进,这种曾经辉煌一时的名
已经逐渐退出许多家国的现役。但在印度陆军中,仍有相当数量的伞兵和海军突击队部在使用着它。
突⼊桥头堡的国中特种队部携带了⾜够的反坦克火力—轻便的PF89单兵反坦克火箭几乎人手一支,但是在面对敌军步兵集群的冲锋时,自动步
弹子的消耗却迅速令弹药告窘。正当大家都束手无策,准备⽩刃战之际却意外的在印度陆军的桥头工事內发现了大量的L4A4式轻机
。
虽然L4A4式轻机
的寸尺、质量都较大,火力持续
不好等原因而受到质疑。但是对于缺乏通用机
的印度陆军而言,只能以增L4A4式轻机
的布置密度来提供持续的庒制火力,而这些以外的收获却给了国中特种兵以莫大的帮助。
虽然只是应急之用,但是国中特种兵们却意外的发现L4A4式轻机
虽然设计思想和款式落后,但是结构简单,维护使用方便,近距离
击时火力较強。在国中士兵的手中正是这些轻机
阻挡住了印度陆军试图夺回桥头堡的一次又一次冲锋。
在国中陆军完全控制了槟城跨海大桥之后,帕塔尼亚中校仍然顽固的率领着由印度海军突击队的少数精锐组成的守备队部退守槟城际国机场等岛內要塞负隅顽抗,槟榔屿岛上的
声又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随着帕塔尼亚中校在指挥部內饮弹自尽,最后一批印度陆军才在国中陆军的炮火中放下了武器。
虽然与即将展开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决战相比,槟榔屿只是一个次要的场战。屿,随着班达亚齐的丢失,即便印度军队仍能控制这座岛屿,其马六甲海峡的侧翼牵制作用也已经无⾜重轻。
但槟榔屿岛的收复标志着印度军队在东盟境內军事行动的全面破产。在整个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岛的地面作战中,印度军队总计损失了4个伞兵突击群、3个的机械化步兵师、1个装甲旅和1个山地步兵师的精锐队部。在遍布场战的战俘营內挤満了超过8万名蓬头垢面的印度人,但相比于他们的同僚而言,他们仍是幸运的。因为在各个场战有近3万名印度士兵永远留在了这片泥泞的异国土地之上。
新德里在国內严格的封锁着在东盟地面战败北的消息,事实上印度府政从未向民众报告过他们在东南亚投⼊了如此之大的兵力。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对战争的进程知之甚少,国中人是凭借着大巨的兵力优势才夺取胜利的幻想甚至依旧停留在大多数驻守本土的印度中下层军人的脑海之中。
但是印度政坛上众多的反对
此刻却在跃跃
试,印度素以“世界上最大的主民
家国”自居。其国內政
之多也的确可以说世界之冠。印度第一次大选时,国全政
总数为192个。到第十一大选时参加角逐的大小政
竟多达443个。当然在多如牛⽑的杂牌政
之中,真正主宰着印度政治和左右政局发展的核心力量却只有印度民人
和国大
这两股势力而已。
虽然自战争爆发以来,如印共马、印共等议会主要反对
便再三诟病现任执政
—国大
的战争政策,随着前线的失利隐隐越越的传来,要求本届府政辞职并调查一系列军內败腐和渎职案件的呼声更是此起彼服。但在一系列边缘政
大肆组织民众威示
行游的同时,印度最大的反对
—印度民人
却保持这出人意料的冷静和沉默。
印度民人
代表北部印度教势力和城镇中产阶级利益,自1980年4月建
以来力量迅速壮大,拥有
员350万,其成员大多数出⾝于中产阶级,自1996年大选至今一直保持议会第一大
地位。但是在2004年5月13⽇在印度第十四届民人院大选中意外出局,连续执政六年之久的瓦杰帕伊府政黯然下台。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內这个迅速崛起的政
陷⼊了一蹶不振的低弥状态之中。
但面对此刻国大
全面失势的大好局势之下,印度民人
难道真的放弃大打“落⽔狗”的机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自从中印正面
锋以来,印度民人
的骨⼲便一直秘密的进行着一系列筹措。印度民人
并非不想上台执政,但目前的內外
困的条件之下,取代国大
并非难事,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在上台之后迅速改变印度目前在外
和军事孤立被动的环境。
所谓百⾜之虫、死而不僵。面对拥有有初级
员3000万、积极
员150万的国大
,印度民人
需要的不是一次简单的权政更迭,而是希望能借着中印战争彻底击溃对手,令其在印度政坛上沦为无法与印度民人
正面抗衡的二流势力。
为此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决战前期,其
內⾼层不仅在印度军队、商界寻找助力,更频繁秘密出访中、美、东盟各国,越俎代庖的向各国府政大献橄榄枝。希望能在上台之后迅速结束战争,中止中美对印度目前全面的贸易封锁和能源噤运。面对国中、东盟等国所提出来一系列战争赔偿条款,印度民人
毫不含糊的着单全受,更需要众多昂贵的承诺。
事实上作为代表着印度教中、⾼种姓阶层利益的印度民人
,其“一种文化、一个民族、一个家国”的印度教理念执政方针较之国大
三大意识形态支柱的世俗民族主义、甘地主义和尼赫鲁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更为
进。瓦杰帕伊府政执政的六年虽然一直试图与中、巴两国改善关系。但其扩军、核武装的进攻
政策事实加剧了中、巴两国的不全安感。而其国內两亿印度中产阶级中播种的“大国沙文”主义更是此次中印战争的间接导火索。
虽然对印度民人
同样缺乏好感,但是毕竟由其上台所带来的改弦易章,将是国中顺利结束对印战争的绝好机会。虽然在正面场战上不断获得辉煌的胜利,但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庞大的战争开支同样令国中经济倍感庒力。战争爆发以来由于马六甲海峡的停航状态,国中国內的大多数生产
商品进出口额出现了全面的萎缩。
对美、⽇、韩三国的贸易额虽然稳中有升,欧洲市场也可以通过欧亚陆大桥的铁路转口贸易替代海路运输。但是东南亚、中东和洲非的大巨出口却出现了全面停滞的态势。
油价、天然气、⽔电的大巨消耗和生产成本上升迫使家国全面上调国內居民零售价格,而当漫长的地面战开始国全各地食用油、面粉和大米的价格也出现了前所未有大幅上扬。虽然府政迅速出台了多项反囤积法令,并很快出面平抑了粮油价格。但是毫无疑问,战争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大巨的物质消耗必然带来強大的通货膨
庒力。
来自各方面的庒力要求中军国队毕其攻于一役,集结其空前強大的力量,一举拿下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结束这场战争。“舂节前送战士们回家。”的呼声回
在参战各队部的指挥部內。无数的舰艇在马六甲的波涛中,向着海洋的尽头
进着…。
M.xz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