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章
第十七章 传承(三)
 ⼊夜后,秦王府的书房中。灯火通明。掺了龙涎香的灯油,将香气散播到书房中的每一个角落。龙涎香有宁神定气之效,从轩窗外的荷塘中又有着徐徐清风吹来,但坐在书房中的宁易,⾝前摆着的冰镇香薷饮一点没动,却是有些急躁上火。

 就如赵瑜订立皇子⼊军学制度时的期愿,与皇子们在军学同班的同窗学友,现在都不出意料的成了皇子们的心腹。赵伯铭的十几名同学,甚至还包括中途被淘汰,最后编⼊士官行列的那些人,如今都是秦王府中的座上宾。其中最为亲附的,也就是现下坐在秦王府书房中的宁易及远在云南行省的陆游两人。

 陆游有文才有武略,在毕业后的六年里,在西南边陲屡立战功,而其诗名更在武功之上,他的诗词在京中也多有传唱,一篇大理赋,甚至博得了多名文坛前辈的赞誉。是赵伯铭左膀右臂的当然人选,不过他是个自由散淡的子,现在又远在万里之外,故而在参谋部中就职的宁易便更得赵伯铭的信重。

 且相对于陆游。宁易功名之心就重了一些,助赵伯铭夺嫡位的念头也更加迫切。这也是他和陆游家世不同的缘故。陆游之祖陆佃,是上了人碑的元佑琊,其⽗也是曾在新旧两朝为官,他是正苗红的士大夫‮弟子‬,文才气度都是家学渊源,而从幼时培养出来见识,让他不愿过多的涉⾜储位之争。

 而宁易的出生远低于陆游,其⽗不过是个早早‮役退‬的士官,在吉林行省不过是个军屯的屯长而已。而祖辈,更是不知是何许人。低微的⾝世,使得宁易的功名之心便远重于陆游。

 当然相对而言,宁易在赵伯铭心目中的重要并不下于陆游。其推荐他⼊学的世伯李乾,也是他如今的岳⽗,现在已经统领职方司东北房。虽然在洪武二十八年的现在,东北再无一家异心之族,旧时曾经在职方司中煊赫一时的东北房便⽇渐没落。职方司的工作主要是刺探敌国‮报情‬,对外而不对內,对內的侦查基本上都是由飞鱼卫来完成。所以现在的东北房除了勘探地理,⽇复一⽇的绘制地图以外,也没有别的任务。不过,人脉就是人脉,李乾在职方司沉浮多年,上下皆是悉,且还在皇宋地理学会中挂了名,⾝份和地位皆不可小觑,让人不得不重视起来。

 同时宁易本⾝也是才⼲卓异。在陆军总参谋部中如鱼得⽔,深得好评。在秦王府中,也是赵伯铭最为看重的谋主之一。当岐王赵师弘被赵瑜招进宮后,收到消息的赵伯铭第一个通知的便是宁易。

 “官家招了岐王进宮?!”宁易惊问着。

 赵师弘进宮并不算新闻,他是长孙,年节进宮参拜皇祖⽗、皇祖⺟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眼下正是三王夺嫡的关键时候,好不容易赵伯铭kao着蓬莱洲远征队的回归占了上风,但故太子的嫡子却突然横里杀了出来,让人实在有些措手不及。按正理,今夜应该是设宮宴款待从极东蓬莱洲回来的薛定锷一行,怎么又突然招了赵师弘进宮陛见?

 “啊,是这样没错!”赵伯铭却没有宁易那般急躁,低头轻轻转着小巧的⽩⽟茶盏,杯中的茶⽔如碧,映衬着羊脂⽩⽟也变成了碧⽟⾊。

 “大王,这事情有些不对!这时机选得也是太过莫名其妙!”宁易皱着眉。

 赵伯铭看似不以为意的笑着“祖⽗要见孙子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师弘自小可就比我家的两个孩儿招人疼。”

 “大王!”宁易不信以赵伯铭的政治智慧会看不出来其中的问题,但他辅佐这位六大王,却总是摆出一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沉稳模样,实在让人看得上火。若真的不在意,何必找了他进府来商议。

 “区区⻩口小儿。就算再挑不出人,也不会轮到他的头上。我们这些皇子还在呢,还能选到皇孙的那一辈?”赵伯铭依然将悠闲自如写在脸上“不用急,不用急!”

 “岐王就算有千般不是,但也终归是有真龙⾎脉。长孙犹子,大王切不可疏忽大意!”

 赵伯铭抬起眼,看了看疾⾊上面的宁易,突然笑道:“易哥儿,要不要打个赌?”

 宁易眨了眨眼睛,有些不快的问道:“…赌什么?”

 “赌⽗皇今天招我那侄儿⼊宮是为了什么!”

 “还能有什么?”宁易的回答毫不犹豫“岐王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明年开舂就到了⼊军学的年纪。应该就是为了岐王⼊学的事。”

 “这不是早就猜到了吗?”赵伯铭轻笑着“那怎么还这么心急!”

 “可时机不对啊!”政治上没有意外,尤其是洪武皇帝这样坐龙庭坐了近三十年的皇帝,怎么可能会临时起意,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把沉寂已久的皇长孙赵师弘招出来,宁易便是想不通这一点。

 “而且听说岐王的格和相貌越来越神似故去的懿文太子,平常跪在人群中到没什么,但现在单独站在官家面前,却多半会引起官家对太子的怀念之情。若⽇后其在军学中再表现得优异一点,那就给时局平添了一份变数,对大王来说绝非幸事。”说着说着,宁易的脸⾊越来越郑重“太子的人望,这些年并未消退多少,尤其是看到晋王、鲁王那般模样,天下臣民都在怀念故太子的仁厚。今年懿文太子的冥诞,并非整岁数。皇宋新闻上却有一整版的纪念文章。当太子的嫡子走上台面,哪会不引起民众的爱屋及乌之心?”

 “你放心,我知道的!”赵伯铭将终于将一口没喝的茶盏放了下来,只看看他的语气和动作,却看起来还是没有多少放在心上,仅仅是看在宁易苦谏的面子上,才回应了一句。

 可宁易暗暗舒了一口气,他与赵伯铭十几年的情,知道这位秦王殿下绕了半天,终于要说正事了。

 赵伯铭抬眼看看宁易,道:“倒是⽗皇的六十大寿明年就要到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不得不早点做些准备。”

 ‘我们?’宁易抓住了赵伯铭话中用的词,心知六大王肯定是想要他出面做些什么。他定下心来,看赵伯铭打得什么主意。随口便问着“不知大王想要做什么准备?筹办的礼物有定见了吗?”

 “天子富有天下,⽗皇那里是什么都不缺。献一些平常的东西,哪能让⽗皇⼊眼,连句好都捞不到。”赵伯铭心中早已盘算得定,现今就需要让宁易去为他完成“只是我想着,⽗皇将年号定位洪武,已经二十八年没有变过,这些年朝臣们几次上书改元,都没有得到回应。可见⽗皇的征战之心至今犹存。不过自从八年前,我大宋将陇右南省彻底呑并,已经八年没打仗了。而万人以上的战争,还是九年前平灭大理,设立云南行省的时候…”

 宁易的眼睛亮了起来“…大王的意思是?…”

 赵伯铭断然道:“我是想进行第二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之战是当年光复陇右的战役,而现在赵伯铭却又提起第二次西征。宁易猜想着他的目标“是翻山越岭还是远涉重洋?”

 “渡海!去天竺!”赵伯铭揭开自己计划“如果有可能的话,顺便将大食也打一下。用一个辉煌的胜利,来庆祝⽗皇六十大寿。”

 宁易闭起了眼睛。略略扬起头,像是在考虑,半刻后才一下睁开“大王想让我向上提出西征天竺的方略?!”

 “没错!”赵伯铭重重的点头,双眼紧盯着宁易,观察着他面上表情的细微变化。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诸皇子都是闲王,只要不分封,就不会拥有实权。以赵伯铭的⾝份,若是推荐一两个贤才并没有什么关系,但若是直接cha手军务,不仅会惹起军方的反感,也肯定让他的⽗皇心中不快。所以如果要向上提出西征方略,也只有如今⾝在陆军总参谋部作战房中的宁易。

 “可我是陆军参谋部作战房的参谋,不是海军的。如果是渡海登陆,那是海军擅长的领域。”宁易笑了一笑,笑得很是苦涩“而且若是由我提出渡海远征天竺的预案,怕是还没到方案呈到曲副枢面前,就会给作战房里面的同事给生呑了。”

 宁易说得有些夸张,但事实却也不会差太多。大宋陆军海军之间恩恩怨怨在二十年后的现在,已经如同一团⿇一样难以‮开解‬。光是因为每年军费预算的分配,这仇就要结上一次。而对战功的认定,和爵位数量的分派,也是一样结下仇怨的途径。

 “我知道你们跟海军不对盘,但我只想问你一句,你愿不愿意打仗?想不想打仗?!”

 “当然!不仅是我,全天下的将校卒伍们,又有哪个不想打仗?!”宁易双手握紧了拳头,动得双颊上泛起了‮晕红‬“朝廷空养着百万雄师,却已经多少年没有打大仗了。我等自幼浸兵事,有十万兵甲盘踞于,三韬六略烂于腹,却只能⽇复一⽇的蹉跎下去。我等辛辛苦苦,苦学多年又是为何?!不是为了让兵法变成屠龙之技啊!”战争就意味着军功,有了军功才能获得封国和赐土。战争也意味着人口和财富。大宋每年对奴工的需求⽇益增长,地主、工厂主、种植园主,各项路桥建设,甚至富户豪民的宅院,都需要大批的奴工,但周边的蛮夷几乎已经被一扫而空。军人需要战争,而大宋也需要战争。

 可自从九年前平定了盘踞云南的大理国之后,大宋就再没有一场动用万人以上的战争。历年来的迁民实边,那些移民与当地的土著冲突无一⽇稍停,但总是仗着兵甲犀利,几乎次次大获全胜。而且东洋、西洋两个商业协会下属的奴隶组织,都是竭尽全力支持移民的战斗,并用支、弹药和一些战斗的必要物资,来换移民们的战利品。

 大宋周边已经没有強敌,向北拓边就跟小队出外探险一样的简单,而海外远航,所要提防的也只有恶劣的天候和风浪。现如今,就连北方草原上的部族,都老老实实做起了大宋的顺民。每年上百个海外藩国,从草原上招募的游牧民成千上万。而北方的龙骑兵、骁骑兵也有不少游牧民去报名参加,为着一个汉籍而拼命。

 把剑四顾心茫然的时代,找不到敌人便立不得功劳的军队中,怨言四起也不⾜为奇。宁易虽然说海军可能会杯葛他的提案,但他其实更清楚,只要他的一份方略奏上,听到消息的海军在杯葛之余,肯定会提出自己的开战方案,而陆军也肯定会争执到底。就如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两家从将军到小兵都会为自己而争夺立功的机会。最后,官司打到御前,肯定是两家各分一半的结果。而就算文官们不想开战,也会被已经将气氛炒热起来的陆海两军所庒倒。

 只要宁易将方案提上去,就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机会能得到军方的支持。而宁易背后站得是谁,没有人不心知肚明。军方因此而受益的将士们,也绝不可能会弄错感的对象。虽然赵伯铭看似对赵师弘受召之事并不在意,但眼下他的提议,却是一个直刺核心的反击。

 “只是官家那里…”宁易还有些疑问,虽然军方可以保证支持,但洪武官家的意见谁属还无法确定。开国之君三十年来积攒下来的威望没人敢轻忽视之。就算军政两班异口同声,只要赵瑜一句反对,整个风向就会调转。

 赵伯铭笑得更轻松,从案头取下一柄短弯刀。菗刀出鞘,只见刀面上尽是线条扭曲的黑⽩花纹,这是一柄来自西域大马士⾰镔铁刀,来自赵瑜所赐。他举刀比划着:“知子莫若⽗,知⽗也莫若子。⽗皇平生之愿,就是‮服征‬整个世界。若非如此,又何必‮出派‬环游地球的探险队?如今我的两个皇兄都习于安逸,他们为帝后都不会有开疆拓土的念头,这样如何能得到⽗皇的心?

 二哥做得蠢事太多,今生为储无望。但我那位四嫂早犯了七出之罪,只要⽗皇一句话,就能让她回娘家去。再为四哥找个贤淑的王妃又有何难?那样立四哥做太子的障碍也便不会再有,但⽗皇为何没有那么做,还不是四哥的格不招⽗皇喜嘛!若不是这个缘故,四哥的储位早就定下来了。”

 宁易拱了拱手:“晋王残,鲁王內怯。皆非天下真主。若其继承大统,绝非亿兆臣民之福。只有大王,英姿发…”

 “好了,好了,吹捧的话就不用说了!”赵伯铭弯刀一挥,打断宁易的话,寒芒自空中闪过,室內的灯火一阵摇曳“⽗皇最喜的就是战争和‮服征‬,单看他立了多少京观,看太庙中摆放着有多少金漆的夷王首级,就知道⽗皇毕生的心愿。如今我提出西征天竺和大食,就算⽗皇表面上不会有什么反应,但心里肯定是喜我这么做的…”

 “…只要⽗皇属意与我,就算天下皆否,储位也一样可以定下来。”赵伯铭一笑“而⺟后,则肯定会站在我这一边。”

 “那臣就先恭喜大王了!”宁易站起⾝拱拱手,算是恭喜。可坐下来,却正⾊说道:“不过还有件事,臣请大王对宗室‮弟子‬稍假以颜⾊,以全恺悌之道。”

 “知道了,知道了。”赵伯铭不耐烦的说着“时间也晚了,先吃点东西罢。在宮噤之前,消息应该就能传出来。”

 若说人无完人,总有一个缺点,那赵伯铭的缺点就是就是太过精刻自负,瞧不起才智平庸之辈。本来赵伯铭的智计才气就远在常人之上,自负一点并无大错。但因此对他的兄弟子侄们都看不起,偶尔还在言辞中表现出来,那就是个大问题了。

 宁易又叹了口气,只希望他的主君能逐渐改正这个缺点。

 到了夜中,宮中的消息传来,岐王在天子面前应对自如,考校的文武两方的课题也是回答得很出⾊,赵瑜龙颜大悦,称其是皇家的千里驹。被留了饭,得了不少赏赐,也受了明年⼊军学的旨意。

 “你看,果然是如此!”赵伯铭遣退了在小厅中助兴的几名绝⾊歌,对宁易说道“⽗皇的看重也不过如此。仅仅是为了将来分封做准备罢了。”

 宁易点了点头,在赵伯铭提出西征的方略后,赵师弘的恩赏多少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就看明年官家的六十大寿过得如何…”

 “六十吗?感觉⽗皇的五十大寿才过,转眼六十了!”赵伯铭轻叹了一声“…时间过得可真快!”

 宁易看了赵伯铭一眼,同时一笑,看透了一切。赵伯铭的话中还蔵着话。人生七十古来稀,洪武天子能活到六十,打破了宋室天子不过五旬的魔咒,却很难活到从心所不逾矩的七十岁。而赵伯铭如今还不到三十,十年后,也正是年富力強的时候。

 当然,这些蔵在心里的话,宁易和赵伯铭都不会说出来。在赵瑜面前,他们都会⾼呼着千秋万岁!  m.xZIxS.cOm
上章 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