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阿湄文集 下章
冰心的文学人生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冰心

 1999年3月19

 八宝山第一告别室。

 这是个特别的灵堂。没有哀乐,没有黑纱,没有白花。海鸥的叫和着阵阵涛声,小号与管风琴的协奏自遥远的天际飘来,大海般蔚蓝的背景下,几千枝鲜红的玫瑰簇拥着八个大字:“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安卧在花丛中的那位老人,就是冰心。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每个人的人生都带着童年的烙印,冰心也在回忆录中说过“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的刻划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

 冰心出生于1900年10月5,虽然那不是一个太平盛世,但她却有着幸福的童年。她本名谢婉莹,父亲谢葆璋是一位海军军官,参加过甲午海战,抗击过寇,后在山东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母亲是典型的贤良母,读过很多书,情恬淡,富有感情。冰心在福州出生,7个月后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又迁往烟台。烟台的大海伴她走过大部分的童年时光,给予她深厚的艺术熏陶和无穷的奇幻想像,成为她毕生文学创作与审美‮趣情‬的泉源。在这里,她浸染了中国古典文学,接触了西方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还承继了中国人强烈深沉的爱国情结。

 是一个夏天的黄昏,她和父亲在海边散布。看着大海、灯塔和岛屿在逐渐加深的暮色中的美妙变化,她忍不住发出了赞叹,父亲却摇头慨叹:“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何止一个烟台?…比如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是很美很美的…”小冰心就要求父亲带她去看一看,一向温和的父亲竟拣起一块卵石狠狠地向海上扔去,一面说:“现在我不愿意去!你知道,那些港口现在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有,只有烟台是我们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个不冻港!”

 花的价值,要因着果儿而定!——冰心

 辛亥革命后,冰心全家迁回福州,她结束塾馆学习,考入福州女子师范。1913年她随父迁至北京,后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一心想成为医生。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犹如一声惊雷,把冰心从狭小、安稳的生活中“震”上了写作道路。在爱国之情的下,她参加了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工作,用白话文作武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又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凸现那个时代的种种问题:列强侵略、军阀混战、贫富悬殊、封建制度对人的摧残、妇女问题,等等。

 1921年,冰心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超人》,立刻在知识分子群中引起强烈反响。这部小说表现了当时青年人比较普遍的一种时代病,主人公何彬在五四运动的高中骤然觉醒,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投入改革社会的洪中,但却在中国特有的社会现实面前屡屡碰壁,碰得头破血,之后便急遽地堕入悲观厌世的深渊里,甚至想结束生命。主编茅盾在审稿时竟被感动得流泪,刊登时特意加了附注:“谁能看了何彬的信不哭?如果有不哭的啊,他不是‘超人’,他是不懂得吧!”

 与此同时,冰心还在诸多领域进行着开拓的创作。1921年发表的散文《笑》,被公认为现代散文史上第一篇具有典型意义的美文。在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她还写出了300多首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水》,显示出独特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使“繁星体”、“水体”风靡一时,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也被称为“诗国的探险家”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她开始陆续在《晨报》“儿童世界”专栏发表一系列通讯散文,被视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作,也被视为她最主要的代表作,后来结集出版,总名为《寄小读者》,传极为久远,出版之后10年间就出了40多版,许多家庭祖孙三代都是读着这部书成长起来的。

 1932年,《冰心全集》三卷本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作家全集。

 抗战争中,冰心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发表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精美散文。

 建国后,冰心创作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等,皆脍炙人口。

 她还出版了多种译作,如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翻译精品。

 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冰心

 文化大革命中,冰心被抄家,被关进“牛棚”在中国作协扫了两年厕所,年届70时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尽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她始终以超然的态度面对一切,坚信真理和正义必胜。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冰心来了生平第二次创作高。1980年6月,她先患脑血栓,后骨折,但依旧不曾放下手中的笔,还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将近90岁时,创作的《落价》和《远来的和尚》又同时荣获了“南车杯”百花奖。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还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如此高龄,创作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风格之独特,堪称生命奇迹和文学奇迹,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都算得上一大壮丽动人的景观。

 人类呵!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冰心

 纵观冰心75年的创作生涯,可以看到,有一条情感主线贯穿其全部作品,那就是一个字——爱:爱祖国,爱民族,爱世界,爱人类,爱自然,爱亲友,爱孩子,爱生活…无限的博,无限的深,无限的真。

 即使是惘的青少年时代,最初发现混乱的社会与美好的理想之间存在矛盾的时候,她也不肯轻率地以愤懑甚或只是抱怨的态度看待,而是用温婉、文雅、忧郁的文字,诚恳、深切、含蓄地表达着不解与彷徨。晚年身历坎坷,文风大变,如《我请求》、《我感谢》等,都是针对时弊大胆直书的醒世文字,但依旧充溢着强烈的爱的情。

 总起来看,这种种爱的中心是母爱、童心和自然。

 孩子与母亲的爱是双向的,这爱也正因了汇而更深厚。母亲爱孩子,是“直接地爱我的自身”不带任何功利的目的,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孩子说“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并由爱母亲至爱别人“担负别人的痛苦”“肩起爱的旗帜”

 五四之前,封建礼教对人尤其是孩子天的压抑,实际是对生命本身的摧残与否定。冰心在歌唱母爱之外,发现童心,关怀童心,照亮了这片爱的荒原。她说,世界上没有一朵不美的花,世界上没有一个不可爱的孩子。她说,要把花、光和爱献给小读者,要为小读者写作。

 以这两种爱为基点,冰心爱一切的生命,无论是辽阔的大海、高山,还是细小的蒲公英、石竹花,甚至只是一滴朝、一茎细草。大自然在她笔下呈现出鲜活灵动的情态,月光与繁星无时不笼罩着我们,水与南风无处不包容着我们,叫我们怎能不爱这个世界呢?

 但是,冰心思想的潜并不仅止于此,而是携带着爱与生命继续前行,带我们进入更深的认识层面:人与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万全之爱”人的生命不是孤寂的独立存在,人的灵魂可以借助爱超脱于痛苦的渊薮,世界会因此进入大光明之中…

 1999年2月28,冰心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我的朋友!别了,我把最后一页,留与你们!——冰心  m.xZixS.cOM
上章 阿湄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