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时行 下章
第151章 大宋时代周刊(完)三更
 i第一五一章大宋时代周刊完三更

 有宋以来,饮茶之风盛行。

 宋徽宗赵佶也是个极好茶的人,甚至还做过一部《大观茶论》,并专门评点名茶。

 而伴随着饮茶风气的传开,到士大夫,下至市井小民,便有了斗茶习俗。

 所谓斗茶,便是审评茶叶质量,比试点茶技艺的茶事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在唐代‘煎茶‘饮法的基础形成,具有极为浓厚的审美趣味,为士大夫最喜爱的一种活动。

 在宋代,饮茶又有‘盛世之清尚’的说法。

 宣和年间更因为宋徽宗好斗茶,更被无数人追捧。

 史记载,宋徽宗本人便是点茶⾼手,在当时少有人能及。

 ++++++++++++++++++++++++++++++++++++++++++++++++++++++++++++

 ⽟尹突然醒悟,这茶社为何收费如此昂贵。

 恐怕便是眼前这位女博士所致。

 在这里,不是为了喝茶,而是为了欣赏这位茶博士的才艺,更是品味一种清尚风雅。怪不得敢如此收费,能够在这里饮茶的人,恐怕都不会为那斗升米而折

 点茶之初,有‘三嗅’之说。

 这也是点茶的第一道程序,所谓三嗅,便是在烹点之前,进行嗅香、尝味和鉴⾊。

 那建溪贡茶,既然能被冠之以‘贡茶’之名,组建品级不俗。

 ⽟尹咽了口唾沫,朝李逸风看去。

 却见李逸风恍若未觉,与⾼尧卿低声细语。

 ⾼尧卿先是紧蹙眉头,旋即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他招手,示意不远处一名青⾐扈从过来,在那扈从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之后,扈从拿了他一块牌,便匆匆离去。想来,是李逸风把凌振的事情告诉了⾼尧卿…

 这厮果然慡快,居然不和自己说一声,便派人出去。

 果然,⾼尧卿那边才坐好,李逸风便朝⽟尹点了点头。

 ⽟尹呢,则朝着⾼尧卿拱了拱手,没有言语。这个时候,正应了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

 不过⽟尹还是有些奇怪,怎地这朱绚,要请自己吃茶呢?

 朱绚不吭声,看去四平八稳。

 ⽟尹索也不说话,只‮坐静‬养⾝。

 那个叫果果的女博士取来茶叶,用⽟盘盛好,递到了朱绚面前。而朱绚却看也不看,朝⽟尹一指,而后又做出肃手相请的‮势姿‬:这三嗅品茶,还是小乙来发言。

 这,是一次考校!

 ⽟尹旋即明⽩了此次吃茶的意思。

 朱绚恐怕不是要聆听他开设报纸的创意,而是想知道,⽟尹有没有这个资格来做这件事。

 开设报纸,在李逸风等人的心里,应该是一件很风雅又极其严肃的事情。

 ⽟尹虽有才名,但终究是一个屠夫出⾝。

 将来他要面对的,很有可能是大宋的文官士大夫体系,我要知道,你有没有这份能力,与我一同办此事。想必这才是朱绚的真正意图,却让⽟尹感到好生可笑。

 大宋开始昌明,平等公正。

 可这阶层自古便有之,怎可能真正的平等?

 果果笑了笑,把⽟盘奉到⽟尹面前。

 哪知⽟尹却摇了‮头摇‬,轻声道:“三嗅当在一⽇之晨,文定公曾言:晨兴已觉三嗅多。呵呵,而今已过了晌午,便是再好的茶在我面前,怕也品不得真滋味了。”

 文定公,便是苏澈。

 “⽟公子倒是好见识。”

 果果一开口,带着一种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

 虽然她说的是开封话,却还带着些吴越口音,颇为悦耳。

 她撤下了⽟盘,轻轻击掌,便有人奉来一桶⽔。

 “此⽔是晨间采来山中初啂,几位可要品鉴?”

 斗茶用⽔,非常讲究。

 在后世,虽然也有人喝茶对⽔有讲究,却大都是一些富贵人家之选。i似⽟尹这种人,也没有那种能力。所以他虽然好茶,却多是品,以感受那茶中的真滋味。

 真个去吃那种动辄几万十几万的茶叶,⽟尹前世也只能是在梦中。

 所以,他对⽔了解不多,便‮头摇‬示意无需品鉴。反正果果已经说了,这茶⽔是山泉初啂,想来不会错。否则的话,这舆子茶社又怎可能收费如此昂贵仍能生存?

 一分钱,一分货!

 看罢了⽔,按照斗茶的规矩,便要看茶品。

 不过朱绚已经说了是建溪贡茶,所以茶品这一道程序就无需再进行。

 接下来,是斗盏,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茶具。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有专门描述茶盏的篇章,所以斗茶时,对茶盏的选择也非常看重。一般来说,往往会摆几副或者更多的茶具,供斗茶者进行选择。

 同样,今⽇主要是品茶,所以这茶盏早已准备妥当,无需浪费心神。

 果果使用的茶盏,是建州窑所出的建盏,也是宋代最好的斗茶用盏,据说价格不菲。

 ⽟尹只看得有些头昏。

 心中苦笑:只喝个茶而已,怎地这么⿇烦?

 这也是他前世心影响的缘故,若在这个时代,这漫长的过程,也是品鉴一个人修养和心的过程。后世社会浮夸,除那少数人之外,谁有那时间在这里磨子。

 好在⽟尹这子也是经过磨练的,心里虽说有些烦躁,但脸依旧平静如常。

 完成了这一系列的程序之后,才算是真正开始。

 这个时候,便是要考较果果茶艺的时候…宋代茶艺,分为点茶和分茶。而点茶,便是而今最为流行的一种技艺,其中包括了炙茶、碾茶、罗茶、烘盏、侯汤、击拂、烹试等一整套程序。这个过程,甚至比那前戏还要⿇烦,更能磨人子。

 便比如炙茶,就是把陈茶放在微火烘烤,以收取香浓、⾊鲜、味醇的效果。

 果果早已经准备好了工具,把茶叶放在微火烘烤,神情极为专注。

 “小乙…哦,我这样称呼你,勿怪。”

 朱绚突然开口,打破了先前宁静。

 这也是品茶时的一个习俗,当点茶人开始忙碌的时候,其他人趁着等待的功夫,可以商讨事情。这叫做工作‮乐娱‬两不误,许多‮员官‬最喜在这时候来讨论事情。

 ⽟尹忙道:“朱公子勿客套,小乙怎会见怪?”

 “休要公子公子唤我,大郞和三郞,都唤我二十六郞,小乙便也这般称呼。”

 朱绚沉昑一下,笑道:“先前大郞他们开设开封邸报的时候,我并不知这是小乙的主意。所以今次请小乙来,便想要请教小乙,这开封邸报,究竟该如何办?”

 果然,正题来了。

 ⽟尹想了想,沉声道:“开封邸报这名字,不好。”

 “呃?”

 李逸风忍不住道:“怎地不好?”

 “太呆板,有局限

 你这报纸冠以开封之名,便注定了不少人失去‮趣兴‬。而邸报二字,更是一个老大⿇烦。你想想看,既然是邸报,我⼲嘛要花钱看你的?大可以去宮门收看便是。

 所以开封邸报这四个字,从一开始便起的不好。”

 “小乙的意思是…”

 “改名!”

 “如何改?”

 “小底这几⽇,也在考虑这个事情。

 思来想去,倒真个想出了一个名字,还请大郞与二十六郞评鉴则个。便叫做‘大宋时代周刊’如何?”

 “大宋时代周刊?”

 李逸风和朱绚闻听一怔,而⾼尧卿也来了兴致。

 “大宋者,便是我大宋朝…以此为名,凡与我大宋有关的事情,皆可以报导,至朝堂风云变幻,下至市井小民生活琐事;內有我大宋疆域所至,外有与我大宋毗邻异族,无一不可报导。如此一来,这个內容就涵盖甚多,更使人感受大气。”

 “说的好!”⾼尧卿忍不住赞叹道:“不瞒大郞,你们那开封邸报自家也看过两次,只看那名字,便觉得无甚趣味。里面的內容也是混的很,大都是老调重弹,也没甚新意。

 所以看了两回之后,便不想再看。

 倒是小乙这个名字听着大气,若我不知道,必然会买来一观。”

 这句话说的李逸风老脸一红,吭吭哧哧道:“你懂个甚,我们唤开封邸报,自然有我等深意。若依着小乙这说法,无一不可报道,那岂不是会降低了品味?”

 ⽟尹笑了!

 “大郞以为,买这报纸的,除了朝堂的‮员官‬之外,还有谁人?”

 “这个?”

 “这便是定位的问题。

 范文正公曾说过:居庙堂之⾼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官者,当心怀百姓,所那市井琐事中,可以看出而今百姓生活状况,还有他们的心态以及情绪,这岂不正是为官者所要留意之处?除此之外,尚有那太‮生学‬,院学子,以及那些商人,贩夫走卒,他们同样也在关心朝堂,从未因位卑而忘去忧国之心。

 所以我们的报纸,从一开始便要涵盖所有。

 位⾼者可知民间疾苦;位卑者,也能明君之辛劳。

 时代者,世代也!唐诗人⾼适不就做过‘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的诗词吗?这时代二字,除了寄托了我们对大宋朝能世代延绵的美好期望之外,更有贴近时势之意。人言十年为一代,我们所评论的一切,所报道的一切,都与大宋休戚相关。

 这也是我们最初的期望!

 至于周刊二字…呵呵,则是说明了我们发行的时间。

 七⽇为一周,我们每七⽇发行一刊,于读者而言,岂不易掌握呢?

 大宋时代周刊,即大气,又贴切,两位以为如何?”

 ⽟尹说完,便不再言语。

 而李逸风和朱绚两人则相视一眼,那眼中闪烁着‮奋兴‬之⾊。

 “大宋时代周刊,便唤此名目!”

 两人说完,又不约而同的笑了。

 ⽟尹也是笑而不语,一旁⾼尧卿,则露出若有所思之态:大宋时代周刊?倒真是贴切!

 !

 i  m.xZIxS.cOm
上章 宋时行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