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刹那芳华 下章
二百一十七、漫游
 二百一十七、漫游

 芳华等人乘坐的电车带着他们从利马特河西岸,跨过河上古老的石桥到了东岸,没有多远就到了苏黎世大学。

 这所大学成立于1833年,产生过包括伦琴、爱因斯坦在内的12位诺贝尔奖得主。它不但是瑞士最大的综合大学,在世界的排名也是百名以内。

 芳华很喜欢校园的建筑,外观古朴庄重,大气不花哨,有中世纪英国城堡的感觉。但内在又是现代化的装修照明,时尚而便利。

 医学院神经外科的现任主任B教授负责指导三个人的进修学习,不过他暂时不在,是由他的工作秘书S女士接待的。

 S女士已经帮他们租好了房子,就在医院附近的街区,上班、购物都很方便。房东都是长期和医院合作的家庭,专门租房给来医院实习进修的医生们。

 S女士给芳华介绍的这家房东是徳裔瑞士人,家中有个十岁的小女孩在学校里正在学汉语,听说这次来的进修医生中有中国女,便主动要求芳华入住,条件就是请她帮助辅导小女孩的中文,而她的食宿费可以减半就学费了。

 这苏黎世的物价很贵,能节约一笔不小的开销,当然是芳华求之不得的事情。

 这家的男主人叫鲁迪,女儿叫佩特拉,他们这周末都没有去度假,而是特意赶来医院接芳华这个房客。齐大夫和宋大夫的房东也是如此。

 这让初来异地他乡的三个人一下子觉得温暖的。他们听S秘书待完毕这几天的安排后,就分别跟着各自的房东去自己的住地了。

 鲁迪先生大约四十岁左右,长得颇为壮,不过人并不鲁,倒是有种乡下农夫般的憨厚气质。

 此时,小雪已经基本停了,路上也没什么积雪,鲁迪家就在利马特河边的一座公寓,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所以,他帮芳华拖着行李箱子,在前面开道。

 芳华则一手拖着小行李箱,一手牵着佩特拉的手,在后面边走边聊。

 佩特拉金发碧眼,五官轮廓深刻而精致,标准的耳曼小美女,只是鼻梁两边有一些雀斑,不过倒是显得俏皮的。

 欧洲的国家多,这里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似乎生来就有语言天赋。苏黎世本是瑞士的德语区,不过这里大部分人也会讲点法语和英语。

 小佩特拉也是同时在学习英语和法语,而且小小年纪的她居然还要挑战号称最难学的语言——汉语,因为她的梦想就是大学毕业后环游世界,中国也是其中一站。

 这小姑娘真是让芳华既喜欢又佩服,还有一点点惭愧:自己还没有一个小孩子有志气啊。

 佩特拉边走边用蹩脚的中文,间杂着较为畅的英语,和芳华介绍着苏黎世和自己的一些情况。

 原来,苏黎世和中国云南的昆明市早在20年前就结成了姐妹城市,而且苏黎世大学也早在1950年就成立了汉学系,在苏黎世有很多中国留学生,也常常可以见到大量的中国游客,在班霍夫大街的许多名牌商品、奢侈品的店铺里都有中文导购。

 总之,中国风在苏黎世很流行,这里的很多人对中国文化都很感兴趣,佩特拉就是这样一位很喜欢中国的小姑娘。

 她说,自从去年看过这里的华人在十月份中国国庆搞过的游行后,就喜欢上了中国小孩穿的很漂亮的“唐装”也喜欢那些很漂亮的龙和狮子,还有那些阿姨们打的鼓也很有趣。

 芳华呵呵一笑:真是孩子啊,就喜欢热闹。

 佩特拉还指着周围的建筑给芳华介绍。

 其它的芳华也没记住,只知道医学院过来一点就是美术馆,里面藏有很多艺术大师的作品,很值得一看。当然,苏黎世城里的博物馆、艺术馆、画廊特别多,都很值得去看看的。

 芳华印象最深刻的建筑物是在这一带,无论走到哪儿都能看到的——格罗斯大教堂。

 因为这座教堂的双塔非常独特,不是芳华印象中的西方教堂那种哥特式的、带十字架的尖顶,而是长方形的塔楼上有个小圆顶。

 这个样子被雨果形容是“好一对硕大的胡椒瓶”

 芳华听了佩特拉的介绍后,再看看那双塔不会心一笑:真的很像没想到雨果那个老儿还这么幽默啊。

 正因为这双塔形象如此独特,所以格罗斯教堂就成了苏黎世的城市标志,经常被印在明信片和纪念品上,就连苏黎世大学的校徽也是这双塔标志。这又让芳华想起了母校的钟楼,不对这双塔更有了几分亲近。

 佩特拉的家就在双塔教堂南边,是临河的一栋民居。

 原来鲁迪家是开酪蛋糕店的,瑞士的酪可是一绝啊。

 进屋后,芳华见到了女主人米娅。还好,小佩特拉长得很像妈妈,不像爸爸不过,佩特拉妈**五官更漂亮些,身材也丰多了。

 也难怪啊,家里就是开酪店的,能不近水楼台先得月吗?就算不怎么吃,天天闻着这香味,估计也能长胖吧

 米娅不怎么说话,但还是常常有礼貌地微笑着。

 当芳华提着行李到了楼上自己的房间时,看到屋内窗明几净,上还铺着雪白的单,立刻知道了这女主人很好客。

 鲁迪和米娅给芳华简单介绍了一下家里的格局,然后请她和他们共进晚餐。

 芳华看自己的盘子里那一大块猪肘子,不暗暗咋舌:这能吃完吗?

 不过她用餐刀划下来一片尝了尝,发觉还好吃的。

 猪肘子的外皮很酥脆,皮下的则有肥有瘦,煮得烂而滑,再和餐盘里的酸卷心菜一起吃——酸咸搭配,倒也不腻。

 于是,芳华成功地将这肘子消灭了。只是最后还是吃得很撑,甚至撑得她只吃得下一块德国小面包。那面包是很好吃,可惜她实在撑不下了。

 而鲁迪一家人大吃大嚼的食量,也看得芳华的眼珠子都差点掉了下来。

 且不说壮汉鲁迪了,就是丰主妇米娅也是消灭了一片猪肘子后,又吃了一大盘马铃薯和香肠,就连小佩特拉也比芳华多吃不少啊。

 芳华生平头一次为自己的胃口羞愧居然给中国人丢脸了啊

 不过,德国人要都是这么能吃的话,也难怪他们国家的足球运动员体能那么好了。

 饭后,米娅看芳华总是不停打呵欠,知道她的时差还没倒过来,就拉走着芳华说话的佩特拉,陪着芳华上楼给她指点浴室。

 芳华谢过后,简单地洗了个澡就上睡觉了,实在是又困又累了。

 不过,在睡之前,她还是给嘉辉发了条国际短信:“EverythingisOK,callyouto摸rrow。”

 第二天她迷糊糊地睡到了八点钟,是被教堂的钟声唤醒的。

 起来推开窗,芳华发现昨天的小雪完全对这座城市没什么影响,窗外碧空如洗,今天是个晴朗的好天气啊。

 芳华收拾好了下楼,才发现房东一家人都不在家,在餐桌上倒是有留给自己的早餐——涂着厚厚油还有酪、果酱的面包是主食,配菜是一盘切好的拌着番茄酱汁的香肠和火腿,旁边还放着一杯牛和一杯果汁。

 芳华觉得这早餐的分量和质量,绝不亚于昨天的晚餐。

 她不想:要是这半年都这么个吃法的话,自己回去后一定能让嘉辉“惊喜”了。

 再仔细看,餐桌上还着张字条,上面书写的英文中文相杂,应该是佩特拉写的。原来她们一家子去教堂做礼拜去了,请芳华起来后自便。

 芳华餐一顿后,决定出去散散步、消消食。她昨天已经在S秘书那儿要了张苏黎世的城市地图,而且这附近的格罗斯教堂标志这么明显,是绝不怕迷路的。

 芳华留了张字条后,就出门了,向西走不了多远就到了利马特河边。

 这河与城市东南方向的苏黎世湖相连,河水和湖水都是清蓝澄澈,还有白天鹅、黑头鸭、鸳鸯等水鸟畅游其中。

 芳华朝着与格罗斯双塔隔河相望的圣母大教堂走去,因为这个也是标志很明显的建筑。那教堂倒是哥特式的大尖顶,不过却是绿色的。

 芳华再看看河两岸的建筑,又觉得它们很像孩子们玩的积木玩具房,造型十分规整,虽然大多色彩淡雅,但也有些教堂的屋顶颜色或红或绿,奇特而丽。

 不过,这些建筑可都是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也就是所谓的老城区。

 这里街巷的路,都是用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年代太久了,已经被人们的脚印磨得发亮。昨天的小雪,让这些石板路面还有些,闪烁着一种古老而明净的亮

 老城区里很少看到私家车,只有电车这样的才可以通过,所以芳华很放松地在这既古老又充满现代气息的街巷里漫步起来。

 圣母大教堂再往西就是昨天芳华经过的班霍夫大街了,芳华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那些豪华品牌的橱窗眼馋一下就算了。因为这里的商品的卖价都很贵,要在这里买东西,还不如到欧洲其他地方买呢。

 不过,这可是传说中的世界上最昂贵的大街啊。也许,芳华正驻足的地方,下面就是某家大银行的金库呢。

 芳华想想,都忍不住来回踱踱步,好多沾一点这里的金气。

 沿着班霍夫大街往北走了一段后,芳华又按着地图和昨天佩特拉的介绍,往右拐进了一条小巷。这条巷子名叫奥古斯丁小巷,也是很有特色的。

 因为它两边的建筑,自二楼以上的楼层,总会时不时地伸出一个凸窗。

 这凸窗是类似于阳台的结构,比一般的阳台小,又比窗户大一些。每个凸窗的主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凸窗刷上风格各异的绘画、或是配上精美的浮雕等装饰。

 所以,行走于这小巷之中,仿佛是在一条展示装潢彩饰的艺术长廊里漫步。

 芳华感觉这凸窗比那班霍夫大街上的商店橱窗都好看。

 不过,即使是班霍夫大街上林立的银行、保险公司和易所的房子,也全都保持着中世纪的那种传统古雅的建筑风格,房子外部也有很多气度不俗的雕塑和浮雕,如果不仔细看,还会以为是某个艺术馆或博物馆呢。

 苏黎世可完全不像摩天大厦林立的纽约那样富贵人、纸醉金,它的古朴和雍容显示着一种低调的奢华。

 走到小巷中段,有条朝北的岔路是通向河边的坡地——林登霍夫山丘,据说是观赏苏黎世老城和几座标志教堂的最佳地点。

 不过,芳华今天有点累了,就不去那山丘了。她继续朝着南边那个很有特点的教堂走去。

 圣彼得教堂的钟楼很出名,因为它的钟面比伦敦的大本钟还大,是欧洲最大的钟,那上面的罗马数字和时针分针,隔得老远都看得清清楚楚。

 圣彼得和绿顶圣母教堂南北相对,从它们之间的石板桥上往东,就又回到了格罗斯双塔,芳华也就此结束了自己对苏黎世的第一次漫游。

 虽然这还不是苏黎世最美的季节,但这湖畔城市的内敛、优雅、干净、美丽,已经深深吸引了她。

 她感到自己一定会在苏黎世度过难忘而美好的半年时光。  m.xZIxS.cOm
上章 重生之刹那芳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