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草原的命脉(上)
第五百四十一章 草原的命脉(上)
在朝廷的特别重视下,派到弘吉剌部教书育人的那些小伙子(年纪太大的往往都有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普遍看不起那些“蛮夷”而且还常常表现在脸上和嘴上,不易与弘吉剌人友好相处,赵旉深知旧文人的这个痼疾,自然不会选些老头子过去添乱。)不但要求学识出众(其实光是会说草原上的语言这一点,就已经能够刷掉很多人了,好在北地较为盛行的契丹语也可以拿来应付一下,要不然能够选到足够的人员也得打个问号。),而且还得仪表堂堂。虽然世上的男人总喜欢以“小白脸”这个称呼来贬低那些相貌比自己英俊的同
,但在女人之中,却始终都是偏爱“小白脸”的更多,而有文化有见识的“小白脸”就更加是女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了。这一点即使在崇尚武勇的草原上也不例外,甚至还因为肌
男太多引起审美疲劳的缘故,草原上的美女甚至比汉地女子更加偏爱那些看上去白皙秀气的男人,要不然当初诃额仑也不会对那个根本不会什么武艺的草原另类——篾儿乞人的少族长赤列都情有独钟了…
而且这些来自大宋的“教授”们年纪都不太大,又大多没有家庭的牵绊(否则也未必肯来),因此深受弘吉剌少女们的
也就不足为奇了。好在他们人数不多,否则弘吉剌部的小伙子们若因此纷纷娶不到满意的媳妇(不要求条件的话,女人还是不难找的,现在弘吉剌部是草原上最富裕的部落,实力也名列前茅,不知道有多少别的部落想将女儿嫁过来呢。),非跟他们拼命不可…
通婚历来都是民族融合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再辅之以强大的文化攻势,弘吉剌部汉化的度快得惊人,不过几年时间,弘吉剌部之中穿汉服说汉语就蔚然成风,还有不少人给自己取了汉名,包括他们那位远嫁建康的公主在内,诃额仑在与赵旉举行了正式的婚礼以后,就改名为月伦(其实这是汉语对“诃额仑”原本音的另一种翻译,历史上诃额仑也被称为月伦夫人,虽然这个名字读音与弘吉剌部原音差别稍大,但却更富美感,因此被赵旉选用。)了,赵旉还给她想了个汉姓“苏”自此诃额仑便改名为苏月伦,不管怎么样,至少听上去比诃额仑好听多了…
随着弘吉剌部的兴起与大宋的介入,大漠上各方势力的角逐愈jī烈,但却始终没法决出一个真正的霸主(其实主要是因为辛弃疾会坚定地执行了赵旉“离强合弱”的英明指示),再加上弘吉剌部所起到的屏藩作用,大漠对于朔方、燕云和女真故地的威胁被降到了最低的程度。而且在上次备受国内重臣诟病的出
之行中,赵旉已经敏锐地现了草原部族的命脉,虽然他们看似有着近乎无限的纵深,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即使是最纯粹的游牧部族,也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大漠各部的牧民口中常常提到的“水草”
草原人口中所谓的“水草”指的并非是那些水生植物,而是“水”和“草”人要喝水、光靠牛马羊
是不足以解渴的,毕竟这个年代还没出现专门产
的花白
牛;牲畜也要喝水,光靠青草同样无法
足它们对于水分的需要,何况总有一些时候它们是只能吃干草的。而且靠近水源的地方牧草也要茂盛得多,若以单位面积产草量来对比,水草肥美的地带往往是那些干旱贫瘠的荒漠化草原的数倍之多,这还没有考虑到荒漠化草原常常会出现旱灾而令牧草尽皆枯死的情况。所以“水草”之中“水”是关键,所谓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其实说成“逐水而居”才对,因为大漠上,有水就有草…
之所以要“逐”是因为水草最为肥美的大河(草原上降水量很不稳定,
量较小的河
和小溪随时可能干涸消失,无法作为定居的依靠。)沿岸肯定早就“名花有主”了,他们除非有强敌来犯、或者是气候异常,基本上都是半定居的,要不然历史上的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也不可能在草原上建城(虽然只是一两座城池,但毕竟是建了,证明他们确实有定居的生活方式存在。而且严格来说,契丹起家时所建的上京城也位于草原之上,情况也是差不多的。)。对于草原上绝大多数的部落来说,都只可能在那些稍次一等甚至差上很多的其他草场牧马放羊。
与其说他们是“那片草原降水较多、牧草长势较好,大漠上的部族便赶到那里放牧”还不如说他们根本就是“放纵牲畜自由食草,等到一片草场基本啃光之后就迁移到其他还有牧草的地方,称为游牧…”结果草原上的水土
失越来越厉害,后世的沙尘暴就是这样来的。赵旉现在还没有想得如此深入,但也意识到草原上的大河
域其大漠的
华地带,虽然面积相对于整个大漠来说不算很大,却养活了大漠上过三分之二的牲畜和人口,称其为草原的命脉也不为过。只要大宋控制了这些地带,大漠诸蕃除了老老实实地归顺大宋,便再没别的出路了。毕竟人口都没了,哪儿来的兵呢?
要知道历史上成吉思汗横扫天下固然有其自身才能与其敌人太没能力的因素,但若是没了三十万精锐的蒙古骑兵作为基本,他恐怕也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将大漠以外的例子也考虑进去,完颜阿骨打起兵的时候算是实力最弱的了,但当时哪怕只是生女真各部,人口加起来也有将近百万之众。“以夷制夷”的手段固然厉害,若没有具有相当实力的本族兵马作为基础,也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M.Xz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