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状元风流 下章
第五章 谦于书斋
 第二,陈尧咨早早的就起,在丫鬟秋蓉的服侍下很快的就洗漱完毕。这厮现在对这样的待遇,简直就是享受的不想再拒绝。

 本来他是不到上三竿不起的主,可是,自从被这个丫鬟秋蓉照顾而起,他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睡觉和起时刻,自然早早的就爬起来了。这厮之福,还真不一般。

 在这个年代,武侠故事都充满这神奇,绝对不是电影里记载的潺潺弱弱之体。据史料记载,宋代历史上柳永、苏轼这些。他年纪小,父母都由得他玩耍,但大哥、二哥已经年岁长大,尤其大哥、已是年及弱冠,每早晨都比修习武艺强身健体,看着大哥那展翅舞的样子,他拼命的忍住,没有笑出声。这是什么武学嘛,以前看电视上,还认为古代的武学已经失传了,现在看,整个就是现代武学的翻版嘛。

 “我岂不是也要和他们这样,一阵的风摆柳似的舞。”

 他心里暗自想着,

 “不行,绝对不行,唉,还是那些大侠似的武艺比较潇洒。”

 “后市不是有很多武艺都很髓吗,何不拿来自己练练,强身健体。”

 对啊,这些总比眼前两个白痴好,难怪古时候练武都在家里不出去,原来是怕出丑。想想看后世的那些人,公园里随处可见,动作潇洒,身形畅,惹人羡慕啊。

 “自己现在才十岁,从小练起,岂不是对以后大有裨益。”

 他由眼前的场景有所触动,在心里暗自盘算。

 “后世自己最了解什么武学呢,大力金刚掌,是什么玩意;易筋经,都是金庸害的;降龙十八掌,好似太抽象了…最后盘算了一下,后世流行最多的就是太极拳了,容易学,动作潇洒,于身心有益,还可以到外面去挥舞,果然一举多得。太极拳是人拳、秀才拳。拳理完全源于化哲理,太极拳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以化为依归,而拳法的每一个动作也都符合这些哲理。所以练太极者武功文练、武者文相。”

 打定主意,便在脑海盘算了起来。陈尧咨是敢说便做的主,就在陈府院子里,双手后,双脚微分,全身松开,两臂一起一落。

 “伴随着两臂的起落,两脚也同时有双沉或双轻的变化。不能浮,也不能重。从脚底的松紧分布来看,同一只脚在沉时或轻时,还有之分。起则升于九天,落则沉于地狱!”

 他心里边想着边开始了练习。以前体育老师和体育老师搞好关系,现在终于拿上了用场。

 慢慢的的,进入了招式之境,一招“太极起式”从他的身影上展现开来。接着“揽雀尾”、“搂膝拗步”、“手挥琵琶”、“肘底看锤”、“白鹤亮翅”等招式从一招一式的演化过来,自然之中,不觉得进入了忘我之境。

 在院子里飞舞的陈尧叟、陈尧佐两兄弟也慢慢的停下了手中的招式,开始觉得很奇怪,接着便是被这些招式吸引,浑身一股收自然之气,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看着看着,便直直的被这些拳式吸引。

 待到陈尧咨“如封似闭”、“抱虎归山”、“十字手”、“收式”住拳。两兄弟还在回味,站在那里木痴似的,仿似在回味书中的圣人玄奥。

 陈尧佐最先醒悟过来,便笑着开口道:

 “三弟,你这套拳法是父亲什么时候教授给你的,往日叫你练习,你便懒睡不醒。今儿个怎么这么早,难道是被秋蓉告到娘亲那里了。”摸摸陈尧咨的头,开心的调笑道。

 “这不是父亲叫我的,是我跟别人学的。”陈尧咨回头跟二哥说道,这二哥还够情义的,帮助自己讨回面子。

 “三弟,你跟谁学的,我们可不可以跟你一起去拜访。”

 大哥陈尧叟也笑着说话问道。还是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将近弱冠的人就是不错,不学二哥机灵。

 “这个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你想学我可以教你们,但记住,不能给外人说,说是我交给你们的。”

 陈尧咨怎么能说的清楚太极拳,这拳法在后世就有几个派,分好多宗,他一个二把手水平怎么能懂太极那么深奥玄学。

 “真的,你能教我们,你这么小,能记得住?”

 陈尧佐有些疑问。

 但陈尧叟开口说话了“二弟,你不要小瞧人,你的字有三弟写的好么?写那么好的字,练那么好的拳,定是高人,这得讲求缘分。三弟肯教我们,已经是福了。那我们明开始就和你学,你看如何,三弟?”

 陈尧叟这人还真有礼贤下士的风度,据史实记载,他真有大度之风。

 “无妨,我们明开始,便一起出去练拳如何?”

 陈尧叟、陈尧佐听闻,顿时喜出望外。“好,明咱们三兄弟便如此,可好?”

 陈尧佐又发话了“

 这拳既是好拳,我倒想到一个练拳的好去处,县城东北有一处小山湾,此地茂林修竹,清幽绝俗,湾内边有一天然,够宽敞,以前咱三兄弟玩耍去的,正是在小山之上。咱们兄弟三人即练拳,又登山,岂不美哉?”

 “对对对,此乃绝妙好处,早起来,如临仙府,不是正合这拳之意境。三弟,你看可否?”陈尧叟也问道。

 “对啊,我怎么忘记这么一处地方,咱三兄弟还曾言要给那去一儒雅名字的。咱们明便闻起舞,如何?”陈尧咨问道。

 陈尧叟二人立即赞成。三人打定主意,便一起走向正堂吃早餐。早饭过后还要去学堂,虽说学堂不远,但他们还没有迟到的经历。

 …

 …

 谦于书斋是刘夫子的私人书斋。刘夫子也是年轻就州试考取的秀才资格,出生于没落的书香门第,倒也是读诗书的才士。但为人也古板有余,变通不足,仕途不顺之下,老来回乡便在家里做起这私塾。曾经对李公子、陈尧咨之类的顽劣子弟做出过正面引导似的教育,连那戒尺都为他们二人一人准备了一支。

 …

 …

 谦于书院书院,也就是在刘夫子的家里,也就在城里不远处的凌云山上,走着这林荫的小道绕道不远,一座微显落魄宅邸就展现在眼前。宅门上挂着的牌匾上写着风雅的行书“谦于书院”四个大字,陈尧咨三兄弟一路上也会同了几个书院的玩伴,便一同便走进这古朴的宅子。

 书斋不大,学子也就那么几十人。陈尧咨跟着两个哥哥很快的就找到了书斋的正堂。只见门前匾额从右而左上书“谦于书斋”二字,门下右上一联曰:

 “大学释格物致知,天下家传户颂。”

 左边边下联曰:

 “半亩寻源头活水,贤辈道立德明。”

 看此情景,陈尧咨不住称叹:好一派风情奇秀之书斋,果真求学之地,书卷讲经之处。能在如此圣地求学,也不枉此生走一遭了。

 正是:凌云高山隐才学,万夫风于斯生。毕竟这文雅之地,也算人杰地灵了。

 
上章 状元风流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