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刺明 下章
第29章 将粗盐变成精盐
 (0029)

 谢谢“冷血无罪”和“·小良子·”的打赏~~~感激不尽~~~

 杨锐锋解释说,即墨营就在即墨县的北面,原来是驻扎战兵的军营,有几百名招募来的士兵驻扎在那里。平定登州孔有德作的时候,即墨营的士兵被调走,即墨营暂时就空了。孔有德带着部队投降后金以后,即墨营的士兵并没有回来驻扎,而是又被调到了河南前线,去和陕西起义军对抗去了。这样一来,即墨营就长期空置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盐枭们开始占据即墨营,作为易的场所。各地的小盐枭,将自己搜集到的私盐,贩卖到这里来。有些更大的盐枭,在这里收购大笔的收购私盐。如果将私盐直接贩卖到即墨营,每斤私盐可以卖到十文钱以上,

 但是,浮山所到即墨营,有上百里的路程,担盐要走两天。这一路上,很难说会不会遇到其他的盐枭,发生黑吃黑的一幕。这一幕的确很常见。一担盐到了即墨营,就是一两银子,足够让其他的盐枭们动心了。

 而且,说不定还会遇到盐检司的盐丁。遇到盐枭,最多是私盐被抢走,死亡几个人。如果遇到盐丁,那就要倾家产了。盐检司的拿手本领,就是抓住一个人,然后敲诈勒索其亲属,石头里面都要榨出油来。大明朝当官的,敲诈勒索钱财的本领,用炉火纯青来形容是绝对不为过的。

 “我来想办法吧。”

 张准毫不迟疑的将困难接了过来。

 他当即找来杨致远和郝林勇两人,商量将私盐运到即墨营的事情。

 杨致远有些担心的说道:“队长,你要是不去,路上肯定不安全。但是你要是去了,这边怎么办?”

 郝林勇也是这样认为。

 其实,张准也很头痛。

 统帅,就是应该和自己的军队在一起!

 没有了军队,统帅什么都不是!

 他如果去即墨营,必须带着护卫队的主力!

 将私盐弄到即墨营去,他有十足的把握。盐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家见了面,最多狠狠的打一架。杀掉对方的几个人,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实力,自然就不敢轻易来挑衅了。如果做得更加凶狠一点,干脆找上门去,将对方全部灭了,以绝后患。

 问题是,一去一回,至少需要四天的时间。四天的时间,足够王世新找准机会,将杨家屯平了。护卫队不能距离杨家屯太远,这是大家的共识。若是因为护送私盐,结果家里被人抄了,显然得不偿失。

 但是,张准要是不去,靠其他人,还真是没有什么把握。

 杨致远和郝林勇等人,还没有力量单独对抗盐枭。

 分身乏术,张准只好暂时将此事下来。

 数天的时间过去,护卫队的训练成绩是原来越好,新兵的刺杀技术,也已经可以上阵了。可是私盐积得也是越来越多了。到三月初,每家每户,都已经积了差不多一担盐,加上上次雷老三抢去的,差不多有两担盐了。

 护卫队战士的家里,都靠煮盐补贴生活,茶油酱醋米,都是从私盐而来的。现在私盐没办法卖出去,唯一的金钱来源断掉了,尽管每天还有鱼吃,可是人心却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浮动了。

 张准于是决定,用当初从雷老三那里缴获来的银子,将所有的私盐买下来。总共是六十担私盐,大约六千多斤,按照每斤五文钱的收购价,刚好是三十多两银子。这样一来,从雷老三那里缴获来的银子,基本上就花光了。

 私盐收购下来了,护卫队的人心也稳定了,大家继续安心训练。可是,这下轮到张准心了。这六十多担的私盐,如何处理,还真是个麻烦的事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户们将会煮出来更多的私盐。要是还卖不出去,还要积,他可没有钱收购这些私盐了。

 没有了收入,护卫队肯定要解散。

 怎么办?

 每个军户的目光,都集中在张准的身上。

 连杨凯德也都拄着拐杖起来转悠了。

 这么多的私盐卖不出去,他不能不着急啊!

 杨锐锋到即墨县城去了几趟,想要重新找到买盐的盐商,结果发现,如果没有特别的关系,根本就没有人接受私盐。他了解到的情况是,不仅仅是杨家屯,就连其他各屯的私盐,同样难以卖出去。

 具体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好像是因为外面战的关系,有很多盐枭手中的私盐运输不出去,资金无法周转,自然不可能继续收购私盐了。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小道消息,说陕西起义军在河南闹的特别,连洛、开封这样的大城市,都要关门闭户,止人员进出了。

 “没有别的销售途径了吗?”张准问道。

 “没有了。”杨锐锋回答。

 杨锐锋说,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张准将私盐送到即墨营就能够解决了。就算将私盐送到即墨营去,也不会有大盐枭接手的。而且,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杨家屯一个地方才有。

 私盐必须有另外的销路。

 这是张准的想法。

 三月十五这天,天气不是很好,天空灰沉沉的,云层很厚,仿佛要下雨,但是始终没有下。空气显得非常沉闷,好像有种透不气来的感觉。

 早上起来,张准看到摆在空地中间的盐担,发现杨锐锋将几个盐担的蒙布揭开了,可能是检查盐巴有没有受。如果盐巴受,就会变质,盐商就更加不愿意收购了。

 看到张准出来,杨锐锋感慨的说道:“多好的盐啊,没有人收购,实在是太可惜了。”

 张准慢慢的走过去,扫了一眼箩筐里面的盐巴。

 他以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盐的质量,因为所有的盐担,都是被蒙起来的,以免了。现在,杨锐锋将蒙布拿开,张准才真正看到了这些海盐的真面目。他在盐担的旁边站了一会儿,神色有些疑惑。

 “这就是好盐吗?”

 张准自言自语的问道。

 毫无疑问,在张准的眼里,这些海盐只是最原始的盐巴,含有很多的杂质,表面带着黄黄的颜色,非常的难看。伸手抓起一把海盐,涩涩的,颗粒很大,也不均匀。这样的海盐,用来炒菜,显然有点勉强,也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

 他内心忽然微微一动,想起了什么,问道:“锋哥,所有的私盐,都是这样子的吗?”

 杨锐锋说道:“也不是。有些人喜欢往盐里面掺点泥土什么的,要么是掺点细沙,又或者是在盐担的下面藏一个大石头,增加重量,但是咱们杨家屯都是老实人,从来不干这事。”

 “…”这样的海盐还要往里面掺泥土,张准真的是无语了。

 为什么大家不将这海盐的质量弄的好一些呢?

 后世的盐都是粉末状的,细细的,白白的,看起来感觉很好啊!

 眼前的这些盐巴,要是放在后世,不要说卖三文钱一斤,就算是倒贴三文钱,恐怕都不会有人正面看一眼的,卖相实在是太糟糕了。

 沉默片刻,张准说道:“要是有质量更好的盐,会不会好卖一点?”

 杨锐锋说道:“质量更好的盐,只有盐和青盐了。不过,都是内地才有的,山东可没有。”

 他简略的解释说,盐都是富贵人家才用的,颜色洁白,粉末状,很均匀,摸起来手感很好,做出来的菜味道也均匀。比较高档的酒楼什么的,采用的也是盐。每斤盐的市场零售价至少在五六十文以上,而且供货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至于青盐,他其实从来没有见过,据说是来自遥远的大西北,非常的名贵,运到山东的青盐数量,数量很少,导致每斤青盐的售价都在一百文以上,绝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价。在山东,只有大富大贵的人家,才有钱购买青盐。一担海盐还不如数斤的青盐,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张准说道:“要是我能够将这些盐变成盐呢?”

 杨锐锋惊讶的看着他。

 将海盐变成盐?

 变戏法吗?

 张准没理睬他的惊讶,自顾自的说道:“能不能卖出去?”

 杨锐锋点头说道:“当然能…山东的盐和青盐,都是从陕西运过来的,现在陕西民,河南也民,道路被阻断,盐和私盐都运不过来,价格往上翻了好几番…”

 他详细的解释说,山东的盐其实在全国根本排不上号,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在山东的北面,是长芦盐场,在山东的南面,是江淮盐场,产量都很大,盐的产量也比较好。但是,全国最好的盐,依然是出自陕西都司宁夏镇盐池城、惠安堡、花马池,以及陕西行都司(即甘肃)西海(即青海湖)周边的盐。因为这些盐带有些许的青色,故名青盐。

 一直以来,青盐都有咸、寒、凉血、名目等药用功能。在大明朝,青盐的最大用处,不是用来调味,而是用来漱口的。富贵人家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青盐漱口。所以,对于某些人群来说,青盐不可或缺。现在道路阻断,外面的好盐运不进来,自己生产的盐又卖不出去,导致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好盐更贵了;一个是盐更加的便宜了。

 每天保底更新6000字,大家的推荐越多,收藏越多,更新越多~~  M.XzIXs.CoM
上章 刺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