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洋 下章
一百二十九章 矛盾
 当初在选派留‮生学‬前往德国学习军事的时候,谭延闿手头上的资金非常富裕,便打破每年输送十个优秀人才前往德国的初衷,改为四十人,这也是和去年甲午战争战局变化太快,有很深的联系。实际上在谭延闿自己看来这一次四十人都有些多了,便安排了三个档次一年期、两年期和四年期三种军事留‮生学‬,一年期和两年期都不是自己考上的,而是通过⽑瑟兵工厂和李鸿章的关系由德**校方面进行的军官速成培养,能够自己凭本事考上正规德**事院校的不过才十二个人,他们将会接受四年的正规军官军事教育。

 其实北洋武备学堂也有选派优等生前往德**事院校深造的计划,人数并不多,但历史名人却不少,像在直隶督标炮队中服役的段瑞便是在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前往德国进行深造的,回来后被谭延闿选中分到炮营做哨长。

 像段瑞、冯国璋和王士珍这三个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历史人物谭延闿虽然都昅收他们进⼊直隶督标,但是却并不看好他们,只安排他们当哨长。一方面这些人的军事素质确实和谭延闿手下的侍卫队出⾝军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一方面他们虽然是难得的军事人才,但他们在传统的旧式军队中待过很长时间,已经沾染了一些非常坏的习气,这才是谭延闿不愿意重用他们地本原因。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军队军官年龄不要偏⾼,侍卫队出⾝的军官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历史已经发生太多的改变,谭延闿自己将原本属于袁世凯的位子给占了,所谓近朱者⾚近墨者黑,像段瑞等历史名人,谭延闿也并不刻意回避。这些人在袁世凯地手下做过一些错事,但自己现在是他们的头领,他们未必会走同样的道路。据谭延闿前生记忆所知,这些历史上的北洋将领乃至以后的‮国全‬总统虽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至少有一项还是让他颇为赞许的…在北洋中真正有着‮大巨‬影响力诸如段瑞、徐世昌、曹、吴佩孚等人,在⽇本占领后的降中一个都没有骨头软地,反倒是那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成了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奷。

 与段瑞等北洋历史名人相比。现在最昅引谭延闿目光的是那个在会试考场上匆匆一瞥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一个月前康有为成立了“強学会”这让谭延闿非常恼火,相比康有为的強学会在短期內飞快蹿起,自己的《強学文摘》可是经历了几年的悉心经营,深知康有为最后结局的他不得不要考虑自己的《強学文摘》是不是要换个名字,以避免未来地无妄之灾。

 康有为创建強学会的消息并不是沈静等亲密的幕僚告诉谭延闿的,而是谭钟麟告诉他的。因为康有为等人发起的公车上书影响非常大,尽管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以“变法強国”这一理念影响了众多有识之士。会试过后康有为得进士选⼊工部任主事,借着公车上书这股士气开办了《万国公报》。并且组建了強学会,以此来宣传自己地仿效⽇本变法強国的思想。

 強学会在琉璃厂租了一个院子作为会址,购置各种图书供人阅览,并且每隔三天进行一次集会讨论‮国中‬自強之学,同时也顺道批判李鸿章等人在甲午战争的卖国行为。为了扩大影响,康有为等人还自己出资办了《万国公报》。上面专门刊载西洋列強‮家国‬和⽇本的政事要闻,而且还发表一些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等人的政论文章,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张出现在京师的‮国中‬人自办的报纸,当然这个时候的《万国公报》由于经费有限,而且康有为梁启超地办报初衷就是想要在政界引起反响,所以《万国公报》主要是附在朝廷邸报后面,免费发给各个衙门口的。

 《万国公报》的体例基本上完全效法《強学文摘》,不过在政论体文章上却要比谭延闿的《強学文摘》更加辛辣。直指要害,尤其是在甲午战争失败引起举国轰动地时刻,这种措辞极为辛辣的文章很容易挑起读者的共鸣,所以《万国公报》发行之后引起了很深远的反响。一时间《万国公报》的风头居然盖过已经经过数年发展运作的《強学文摘》。最令人感‮趣兴‬的是《万国公报》是強学会的报刊,而《強学文摘》的来头则是那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郞在数年前开办的。

 尽管《万国公报》的风头甚健,但是已经给沈静主持的《強学文摘》依旧是非常沉稳的保持了自己的创刊风格,对于每期还是以介绍国外的情况为主,政论的文章

 中在对欧美列強‮家国‬政治事件的评论,至于国內也有比例不大,而且言辞风格非常內敛,这正好和《万国公报》的文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康有为和梁启超一开始并不打算自己办《万国公报》的,办一份免费的报纸虽然成本上并不算⾼,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他们一开始是向已经将总部搬到天津的《強学文摘》来投稿。这样一来也可以借助《強学文摘》的名气,来推广自己的政治思想,可惜他们的文章被沈静认为是“言辞过于尖锐”而且在给谭延闿的时候,谭延闿也明确的指示沈静不要使用他们的文章。在万般无奈之下,康有为和梁启超终于决定自己来办报。

 从心里面讲谭延闿还是非常欣赏他们的政论文章的,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认识到这种危机,当然甲午战败后越来越多地人开始觉醒。但能够写出这种⽔平的政论文章,这还是非常少见的。不过谭延闿心中更明⽩只有先生存下去才有希望看到黎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文章太过锋锐,而且李鸿章等人一直就是他们的靶子,这和谭延闿的政治目标有着严重地冲突,他当然不会使用康有为等人的文章。

 康有为梁启超的举动倒是一时间昅引了不少思想比较开明的众多官吏。经过一番努力名气也渐渐的大了起来,甚至是朝中的大佬诸如孙家、翁同龢、张萌恒等人对此都非常关注,还有一些中层官吏如翰林院的徐世昌、张孝廉、丁立君等人对強学会的活动也是颇为热心。直到最后这些官吏都加⼊了強学会,在得知《万国公报》发行中经费遇到了极大地困难之后,纷纷慷慨解囊。

 翁同龢、李鸿藻、孙家等朝廷大佬对于強学会的支持,使得強学会的声望如⽇中天,在京各个‮员官‬出于各种目的也都纷纷⼊会并且捐出巨资来支持強学会的运作,引起谭延闿关注的是袁世凯居然还捐了两千两银子。这些捐款使得《万国公报》终于跨过了开办初期经费非常紧张的阶段。而且上面的批判弊政的文章比例也越来越大。

 为了避免殃及池鱼,谭延闿决定将《強学文摘》更名为《时务要闻》,想让康有为他们改強学会的名字,这恐怕有些不太现实。虽然时⽇尚短,但強学会地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可以预见它必然会成为一个网罗势力不小的政治组织。谭延闿并不看好強学会的发展,因为里面是鱼龙混杂,袁世凯等人都肯花银子在里面搞投机活动,可见这个政治组织还是太过松散,投机实在是很強。不过袁世凯。谭延闿相信孙家加⼊強学会是没有私心的,但若说翁同龢完全出于公心加⼊強学会,那他死也不肯相信。

 “闿儿,你说为⽗不能给強学会捐款,也不能⼊会,这是为何?!”谭钟麟有些疑惑的问道:“眼下京师到天津。只要稍微有些名望的‮员官‬都是争先恐后地加⼊強学会,为其捐款,若是为⽗慢了…”

 谭延闿摇‮头摇‬说道:“⽗亲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乃疆臣之首,何等的荣耀?!⽗亲的一举一动影响深远,孩儿还是以为⽗亲再等等看,看看这个強学会到底如何再做选择…”

 谭钟麟将⾝子往后靠靠慢慢的说道:“闿儿,你最近将《強学文摘》改了名字。这不是偶然为之吧?你不看好強学会?!”

 —

 “⽗亲看过康有为写得书么?《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其实⽗亲在任两广总督的时候,孩儿就已经注意到康有为了。当时他在广东开办万木草堂专门讲课授业,名气确实也不小,被成为南海圣人,孩儿慕其名声本来打算前去拜访,不过在读了这两本书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谭延闿说道。

 其实以谭延闿现在的阅历,即便他不知道历史上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要倒霉,也绝对不会搭上这班船的,这么锋芒毕露辛辣无比地文字放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祸端,所谓文如其人,在这个时代光是有一腔热⾎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反而是隐忍等待机会。尤其是康有为等人在上书和各种著作中讲求变法強国,那不过是没有看清形势的书生呓语罢了,天下‮员官‬十个九个半贪,就这样地政治环境你还指望改良,实在是太不现实了。

 谭钟麟笑着说道:“为⽗任两广总督的时候还没有悉两广政务便已经被调离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了,哪里有什么时间来访问当地大儒?你手头还有这两本书么?为⽗拿来看看…”

 儿手中是不存这样的书的,⽗亲若是有‮趣兴‬的话倒也下康有为等人声望⽇重,他们的书也被翻印了很多,寻常书社必然有这两本书在卖,而且销售的还非常不错,改⽇孩儿就买来给⽗亲看看…不过孩儿建议⽗亲对加⼊強学会这样的事情还是要慎行,历朝历代一来结社办报都是很敏感的事情,孩儿听说李鸿章也曾赠银给強学会,不但被退回还冷嘲热讽了一通。弄得李鸿章颇为下不来台…孩儿以为就算合肥在甲午中有错,但也不能如此对待一个老臣,要知道合肥光是坐这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地位子就已经有二十五年之久!就算不接受李鸿章也要给他一个台阶下,这等行事作风太过书生意气,由此可以看出康有为等人还是太嫰了,他们的做法只会受到清流们的赞赏。但对于做大事来说毫无益处!”谭延闿说道。

 谭钟麟听后点点头说道:“闿儿,你做事越来越稳重了…好!好!”从老头子的书房出来后,谭延闿非常奇怪的是老头子怎么突然对康有为真么感‮趣兴‬了,要说康有为在京师结社办报这些事情还是老头子先告诉他的,按照老头子地政治嗅觉也应该看出来这中间的猫腻,怎么会突然有心思想要加⼊強学会?要知道老头子骨子里面在政治上一直都是很保守的,结社办报意味着什么老头子不可能不清楚。

 “老头子对自己还是有些不放心啊!”谭延闿想到这里在路上呆立住了,后背不噤出了一⾝冷汗。

 谭延闿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随着自己的翅膀越来越硬,老头子似乎对自己也就越来越不放心,已经数次出言无意试探,今天更是来看看自己对康有为等人的看法。当然最终结果还是他侥幸逃过这一关,老头子肯定对強学会这样的组织是非常厌恶的,而自己将《強学文摘》更名也是很符合他地胃口…此时谭延闿才意识到,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袁世凯这些历史名人,老头子近在⾝旁的现实威胁远比他们更加实在的多!

 “忍耐!忍耐!”谭延闿一边朝自己的书房走,一边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他的翅膀还没有硬到脫离老头子的程度,更不要说是反目成仇了。不用说谭延闿也明⽩。谭钟麟是绝对不可能接受康有为那套东西的,老头子绝对是満清皇室的死忠,而自己只要露出造反的小尾巴,第一个找自己⿇烦地肯定是老头子。

 就在谭延闿等待新建陆军招募工作完毕的时候,从詹天佑那边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新易铁路已经竣工,可以投⼊使用了!因为施工时间紧迫。亦考虑到铁路的特殊用途,铁路使用了关內外铁路局借来的旧轨及枕木;减少了枕木间的距离;并且在路基建成以后立即铺轨,沿路建造了便桥两座。这样一来施工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因为采用的是旧枕木和铁轨,所以整个工程造价不过才二十万两出头,而朝廷下拨地资金⾜有六十万两。谭延闿意识到自己恐怕要提前抛出卢汉铁路了,现在正好他也还有些时间,也好亲自运作这件事情。要不然等新军兵员一到,又是一通忙活,想要搞定卢汉铁路的问题恐怕会拖到明年夏天。

 詹天佑在设计好新易铁路的施工方案之后,便将工程监督给了自己信得过的助手。而且因为这条铁路是皇室祭祖专用,所以没有人敢在工程质量上耍猫腻,一旦出了问题是要掉脑袋的!此时的詹天佑已经沿途考察从京师至武汉沿途的地貌特征,已经着手为修建卢汉铁路做准备了。

 詹天佑那边这么卖命,谭延闿这边也不能松懈,这卢汉铁路到底能不能按照谭延闿的设想来修建,倒是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谭延闿这边地努力,不然詹天佑的本事再⾼也是⽩搭。不过据詹天佑发回来的电报来看,自己按照张之洞的那套方案抢购土地地这一招好像有些失误了…张之洞以前是聘请的英国铁路修建专家来设计铁路走向的,毫无疑问这个英国设计师有问题,他很可能是按照英国的政治需要来设计铁路沿途的路径。

 谭延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写信给詹天佑,表示可以改动英国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但是一定要做好铁路修建路径的保密计划,只能够向他一人说出实情。他也没有避讳和隐瞒,直接告诉詹天佑他要在这铁路修建的土地收购上捞一笔,除了可以降低铁路修建的成本之外,还可以补上为修建铁路而展开的攻关费用。  M.XzIXs.Com
上章 北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