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洋 下章
第八十六章 高下
 张学醇当年的举动直接造成了孙家泰‮杀自‬,而翁同书也是被张学醇所连累,孙家泰‮杀自‬谁也无法说清楚是当年孙家泰真的大公无私,还是翁同书死他。孙家和翁同龢都是名望数得着的大臣,想用张学醇就必须摆平这两个人,否则会平⽩无端的结下两家大仇,这点连恭王奕訢都不得不慎重考虑了。

 “就怕孙寿州和翁常不忘旧仇啊!”恭王当着张中丞长声叹道。纵横官场几十年,屡次经历大变,恭王奕訢已经对这个朝廷看得再清楚不过了,几十年来这个朝廷就是纠在‮员官‬之间的仇恨和內斗中不可自拔,包括他的弟弟醇王也是如此,若不是当初辛酉政变后醇王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焉能和慈禧和流坑自己的亲哥哥?!

 “王爷,晚生以为孙大人未必会阻拦启用张大人…”谭延闿在一边说道。

 “何以见得?!”

 “孙大人乃是务实之人,曾经也反对过洋务,不过因为某些‮员官‬利用洋务大捞银子,他本人也是赞成效法西洋強国的,非是倭仁、徐桐之辈!就是这中⽇战争,观孙大人言语也是主和多于主战,可见孙大人怀宽广,眼下国难当头,孙大人定然支持!不过这中间还是翁大人过不去…”谭延闿说道。

 “不管怎么样,还是我去试试寿州和常的口风,朝鲜也耽误不得,眼见定州、安州危及。倭人⽇夜增兵。时间长了恐怕会有变化…”张中丞热心的说道。

 听到这里,谭延闿倒是仔细看看这位须发皆⽩地老中丞,在亲眼见识到这个时代所谓清流领袖地典范之后。他已经对所谓的“读书人”失去了信心,没有想到这个老翰林居然如此开明,想到启用张学醇,就是这番眼力,军机处上上下下都没有一个可以比得上的。

 张中丞走后,谭延闿代恭王一直将他送到了王府门口。恭敬地扶这位老人上了马车,走远后才回到恭王奕訢的⾝边。

 “组安,湖广总督张之洞明天就要到京了,你去代老夫挑几件东西,明晚等张之洞面圣过后,过两天老夫要在王府宴请他。切记张之洞为人清淡,凡金银之物就免了,最好是字画古董一类…”恭王坐在太师椅中。轻轻着太⽳,这段⽇子可是把他累了个半死。

 谭延闿想了想后说道:“晚生这里倒是有件好东西,绝对可以打动张之洞的心思…”

 恭王奕訢听后抬起头笑着说道:“张之洞的眼界可不低,寻常古董还真的很难打动他。此人不像常那般酷爱书法,倒是青铜古物満合他的胃口。只是老夫这里也没有多少青铜古物,你该不会打令尊蔵品地心思吧!”

 “这东西是晚生来京的时候收到的,当时面见王爷未果,晚生在京逗留数⽇,在同仁堂药店中发现的。张之洞情晚生也略知几分,晚生可以打赌,若是拿着此物去见张之洞,必然得其上礼待之…”谭延闿说道。

 “呵呵,张之洞以前老夫也倒是见过一次,听闻此人架子大得很,恐怕三品‮员官‬见他他未必会给个椅子坐,你去了莫要吃他的闭门羹才好!再说从药店中能掏出古物来?同仁堂总共才几年?要找和他胃口的东西就是逛遍琉璃厂,多半的店也拿不出他能瞧上眼的东西…”恭王奕訢笑着说道。

 “王爷,你可曾见过晚生出口狂言过?!张之洞最以学问而自鸣,青铜古物多是商周之物,若是晚生能够拿得出商代地宮廷文件来,王爷你说张之洞能不能动心?!”

 恭王奕訢听后睁大眼睛不可思议的说道:“组安,你该不会是拿老夫寻开心吧?商代不要说有竹简记事,就是青铜古物上有字的也不多见,几千年下来上哪去找商代的宮廷文件?!”

 “呵呵,商代应该是没有竹简记事地,就算有也成朽土了…王爷可曾见典籍上说夏商时期每逢重大事件,必刻字于⻳甲之上置于火中烧烤,以此来测定吉凶?晚生这里就有当年古人测定吉凶用的刻字⻳甲,您说张之洞见此能不心动么?!”谭延闿笑着说道。

 恭王有些出神地说道:“这可是极其稀罕的东西,若是让令尊知道了,非要扒了你的⽪不可,这东西可是太珍贵了…”

 “张之洞是因为上折主张用银子买动列強出手⼲预中⽇战争,甚至是用银子来买动列強出兵帮着大清打倭人。这种想法暂且先不论对错能不能奏效,单是这笔银子让我们从哪里来弄?汇丰‮行银‬已经借款一千万两了,仗打到这个份上,英国人巴不得中⽇两国再多打上一段时间它好让大清借更多的银子,这样一来就可以控制中

 济命脉…张之洞此举说到底不过是个由头,表明他已,只是做为清流故人,他不好意思太过表⽩。”

 话说到这里,恭王也暂且不关心谭延闿手中的商代刻字⻳甲了,说道:“张之洞对‘西边’的心意可是拿捏的非常准的,要不然也不会奉旨进京了。能够说动他来支持我们,这可是对现下非常有利的事情…”

 “些许古物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也算是物有所值了…晚生所办的抵羊纺织厂马上就要承接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官局了,虽然没有见过张之洞,但算起来晚生与他也是有些情,早些将朝廷內部的意见给统一起来,赶快议和了事,迟了若是朝鲜战局继续烂甚至是威胁到盛京乃至京师,那再想议和非要割地赔出巨款才可以…”

 恭王奕訢点点头说道:“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可惜的是咱们恐怕是要再做一次佞臣被天下人戳脊梁骨啊!老夫已经老了到没有什么,只是你还年轻…组安,等这和局一有定论。老夫想着让你退出去。不要再掺和其中了,免得声名受损,这可就对不起令尊了!”

 “为国分忧乃是晚生分內之事。王爷不必在意,大不了明年的会试晚生不考便是了…”

 “呵呵,那更不行!话虽如此,你还年轻,⽇后地路还长着呢,⼊军机做事也不要忘记温习。来年也好殿上折桂以报令尊苦心教诲…”

 —

 转天张中丞带来了一个非常遗憾地消息…他亲自去游说孙家和翁同龢,寻求重新起复张学醇,结果翁同龢态度非常強硬的拒绝了。

 孙家倒是非常开明,当张中丞说起此事后,他立刻站起⾝来慨然说道:“张小浦治军之能,我所深知。诚用其人,当于国事有济。吾岂敢以私憾害公义哉?!唯须与常言之。常为人,好蓄小怨也!”

 张中丞在得到孙家的意见之后。喜不自胜,不过当他到了翁同龢那里,却遭遇了一盆凉⽔:“若用张学醇者,吾必拂袖让之!”

 张中丞听后不噤愕然。苦劝无果还挨了翁同龢⽩眼,让这个老翰林差点下不来台。无奈之下拂袖而去。恭王奕訢得知这个结果后,也不噤连连叹气。

 不利地消息还不止这些,同样郁闷的还有李鸿章。在翁同龢返回京师之后,李鸿章前后接到了光绪皇帝三封电报,都是急召刘铭传进京陛见的。李鸿章从接到第一封电报开始,就犹如嘴中吃了‮便大‬一样难受…刘铭传盖世奇才,在中法之战中‮湾台‬孤悬海外得不到正常的补给,刘铭传照样打得法国人庇滚尿流,做为李鸿章的左膀右臂,他当然希望刘铭传这样的人站出来辅佐他共同渡过这次难关,可惜李鸿章也深知这个得意部下地臭⽑病…刘铭传是出了名的架子大,特别害怕别人轻视他,皇帝若是亲自下旨征召刘铭传,那自然是无话可说,偏偏由李鸿章这个直隶总督来代传圣旨,用他这个老上司庒刘铭传一头,刘铭传肯么?当然不肯!

 李鸿章死活想不明⽩,闻战而思良将,光绪皇帝这一次次急如星火的召见刘铭传,为什么就偏偏缺了这点礼数,要知道古时临危,帝王皆要亲自设坛授印拜将的!

 “合肥当然想不明⽩!若不是常在皇帝哪里吹风,故意薄其礼数,刘铭传哪里会不愿意出山总前敌军事?!朝鲜的聂士成倒是肯用命,宋庆也拼命,可惜啊,这两个人老的指挥不动手下的兵,年轻的资历又太浅,至于前面那个叶志超更是狗庇一个,刘铭传枭雄也,无论资历名望朝鲜各军谁敢不服?!可惜!可叹!常怎么会变成这样?!”老头子频频叹气不止。

 “恭王为什么不站出来说话?孩儿也曾苦劝恭王说句公道话,可是恭王听后除了叹气之外,就是什么也不说…”谭延闿有些气愤地说道。

 “他老了!更是害怕了!”老头子一句话就道出了恭王奕訢的地位的尴尬。

 谭延闿听后也明⽩了恭王奕訢也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一言九鼎,正如老头子说地那样,他害怕了,醇王死得不明不⽩已经让他彻底寒心。想着醇王和李莲英曾经校阅北洋⽔师,他们两人加上李鸿章在此过程中都是中规中矩,就是怕触怒了慈禧太后的某神经,现在地恭王也是如此。虽然甲申年的时候,恭王和翁同龢一起被赶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是翁同龢只是慈禧太后误中副车而已,借着帝师的⾝份依旧不倒,这十年来门生故吏左右声援之下,今天的实力已经在恭王之上,再加上恭王心底的那份顾忌,更是不敢说话了,除了主和之外他只是个架子而已。

 “‘仗义每从屠

 负心最是读书人!’”谭延闿咬牙切齿的说道,他忘个“读书人”而且还是非常有名望的读书人。他手里面有《大观贴》和甲骨文两样珍贵无比的东西,其中《大观贴》就是为了打通翁同龢这条线,结果一而再再而三的的给耽误下来没有送出去,现在想来不送才是对地。

 “古来多少中兴国族而振衰起敝地圣帝贤臣,他们在面对今天这个局面的时候的作为。大都能捐弃夙怨。为国求贤,不使公而忘私,也决不肯以私害公。与寿州相比。常不如远矣,位⾼权重尚且如此,诚然太使人惊异了…”

 “⽗亲,到底刘坤一和刘铭传哪个更厉害一些?!”

 老头子听后一愣,不假思索地说道:“刘坤一号称‘帅’,不过以为⽗观来。还是刘铭传在孤立无援之下‮立独‬击败法国人不敢染指‮湾台‬更⾼些,发匪岂能和法人相比?!”

 “⽗亲…”老头子看着谭延闿,一下子跪倒在自己的⾝前…

 “文卿,你送的这个手炉虽然不合时令,但是今年冬天哀家可就不用面对烟熏火燎了…”慈禧太后坐在铺了锦垫的石凳上笑着说道,说着将手中的一个手掌大小的铁饼子递给⾝后地李莲英,李莲英连忙用袖子裹了放在锦盒当中,旁边谭钟麟躬⾝站立。

 “前⽇老臣和小儿说起这京师盛京。谈到冬天大雪纷飞场景之时,就论起了手炉,结果小儿就做了这个手炉。也不见用火,只是揷电等待片刻放⼊锦囊中两个时辰仍然温热有余。用来冬天暖手正是合适,想到老佛爷。老臣就拿来献给老佛爷了,反正老臣在两广不急着用到此物…”谭钟麟笑着说道。

 “呵呵!你的三公子可真是心灵手巧的很呐!我听恭王说了,谭延闿⼊军机章京处理往来文书井井有条,还精通三国洋话,六爷对他倒是器重的很,带在⾝边周旋于洋人之中…”

 “恭邸谬赞了,还是老佛爷慧眼识人,给了小儿这个机会…”

 “国事⽇艰,哀家老了推荐几个人给皇上能堪大用也就心満意⾜了…只盼着这场仗早些打完,哀家也好称心如意的过个太平生⽇就好了…”慈禧太后叹了口气说道。

 谭钟麟听后将⾝体弯的更深了,慈禧太后见状说道:“光顾着走神儿了,莲英给谭督铺个锦垫坐着…”

 “圣⺟皇太后恩泽天下,朝廷上下臣工前线将士都在为太后寿辰到来之前结束这场战争而奔走…”谭钟麟面对这个大清帝国的实际掌控者侃侃说道。

 慈禧太后笑呵呵的看着谭钟麟,而谭钟麟在这种目光下显得更加有些心虚,本来半个庇股坐着地锦垫,⼲脆悬空撑在那里保持一个“坐”的姿态。

 “文卿,哀家第一次听说你的时候还是三十年前吧,那个时候你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翰林,时间过得可真是够快地,转眼间三十年挥手而过,你今年都七十有三,哀家也整整六十了…”慈禧太后似乎很伤感的说道。

 谭钟麟年纪大了,与其悬空地保持一个“坐”的姿态,还不如站着省劲些,听到慈禧太后这么说,⼲脆就直立⾝体躬⾝说道:“臣能够有今天,也是太后多年提拔关心,太后六十万寿,臣不能为太后分忧,心中实感不安,辜负了太后的圣恩…”

 慈禧太后说道:“你能有这个心思,哀家已经很知⾜啦!瞧瞧朝堂上有几个臣工能够像你这般理解哀家的心思?你今天该不是专门为哀家送这个手炉的吧?坐下说吧,哀家能够办到的就给你办,说起来朝廷上下疆臣当中也只有你和李鸿章是过七十岁,你离开翰林外放三十年,为朝廷兢兢业业的,官声能够像你这样的整个朝廷上下也找不出几个来…”

 谭钟麟听后立刻跪下说道:“臣为官数十载,朝廷不曾亏欠过臣一分,现下臣已经位极人臣,赐带两眼花翎亦是破格,臣已经心満意⾜不敢再有何奢求…闻圣⺟皇太后⽇夜为国事劳,但倭人狡诈不让太后过个舒心的六十万寿,臣夜不能寐,思来想去心生一策,希望能够为朝廷有所补益,稍解太后烦忧…”

 慈禧太后听后眉头大为舒展笑着说道:“这是好事啊?哀家也是为了这中⽇战争烦心不已,无奈朝廷上下居然拿⽇本这个尔小邦毫无办法,朝廷养他们真是不知何用?!文卿既然有良策尽可说来,哀家说话还是有几个人肯听的!”戒念尽量保证一定的更新频率,真是对不起了…  m.xZIxS.cOm
上章 北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