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鱼乐(修)
唐晴风思来想去,去给先生当童子是最好的差使了,于是,晚间上郑娘子家吃饭的时候,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郑氏夫妇,郑氏夫妇也认为这是个可行的方法。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唐晴风的⽗亲本来就是一个举子,若不是唐⺟早逝,唐晴风现在应该是坐在书房里,唐⽗教他读书写识,也好以后考个功名。只可惜现在⽗⺟全走了,没个好帮衬的人。
当夜,唐晴风没有回唐宅住,就跟在了郑娘子家中,夜一好眠到天亮,早上起来天⾊正好,感觉卸下了负责的唐晴风突然想去河边玩⽔,顺便抓点鱼儿回来吃。
村子里有一条小河,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流向哪里的,全村子人都喜
在这河里淘米、洗⾐服。早上特别热闹,大姑娘小媳妇嘻嘻哈哈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拉开一天的劳作。
说起来,村里的老祖先还是有先见之明的。从好多年前就规定了,要用这河⽔就得按这个时间来。
早上四点到五点的时间,这河⽔只能用来淘米、洗菜或只能挑回家吃。六点到七点,是洗⾐服的时间。等大家都洗完⾐服了,这河⽔才能用来刷马桶之类的。
算起来还是很科学的。唐晴风出门的时候已经早上**点了,虽然说已经是秋天了,但是天气还是比较适合的。
沿着河边走了一大会,看到一处地形不错的地方,⽔流不是很急,但是有一种楼梯的感觉,一级比一级低,有落差的感觉吧。很适合抓鱼儿。
放下篮子,先去摘了点柳树枝,然后再除掉了脚上的鞋袜,
起
脚管再固定好,就拎着篮子和柳枝下河了。
脚轻轻的触及⽔面,虽然不是很冷,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內,但多少还是有点冷。光脚踩在河里,滑滑的淤泥让唐晴风差一点就要摔倒了,还好,抓住了河边的一颗小树。
找了一个合适地方,⽔流不是太急,有点小落差的地方,唐晴风用河底的淤泥筑起了二首泥堤,像一只小喇叭,慢慢的从大到小,到快收口的地方,唐晴风又挖了一个大坑,在大坑的周围也用淤泥筑了一道堤,最后在大坑后面再放上用柳枝编的长条,这样,⽔可以从柳枝之间的
隙里流走,鱼儿却不能从这里溜走。
再仔细的把泥堤又加厚了一层,看看了柳枝是否能适合⽔流的速度。看到一切都没有问题了,唐晴风才慢慢的走近岸,但是没有上岸。
唐晴风想起前世很喜
吃的螺⾁,决定自己动手摸一点,回家加点作料一煮又会是一道美味。在前世的记忆里,田螺一般都是附在⽔中的植物或是长期固定在⽔中的物体生存的。在河中有几颗存在⽔中的木材,顺着木材一摸,还真的摸到了一大把的田螺了。四处看看,没有什么适合放田螺的东西,就又编了一只柳枝篮,这一次编得密实了些,不然等于了家,田螺早掉光了。就这样,一边摸田螺,一边等待鱼儿进篮。
等柳叶篮里的田螺差不多的时候,唐晴风就回过去看挖出来的大坑里有没有收获了。走了一看,不由的笑了,真不错,今天和明天的菜都有了。
那个大坑里,有大大小小六七条鱼,还有二三只大螃蟹,还看到三五小虾。(不管如何,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还请看文的大大不要介意我把这几个东西都混在一起写了。我也不知道当时有没有这些吃的)
三下五除二,把这些可爱的食材都捞了出来,在⽔里洗⼲净了脚,也顾不得穿鞋了,放下
腿就往家跑。
“郑婶子,给我做红烧鱼吃吧。”还没进门,唐晴风就在那儿叫开了。
郑娘子从里屋走出来,嘴里还念着:“晴风,一大早的你跑什么地方去了。哪来的鱼做红烧鱼?”
“郑婶,你看,这是我自己抓的。”唐晴风兴冲冲的把篮子里的六七条鱼给郑娘子看。郑家娘子看着这几条鱼,又看着⾐衫半
,还光着脚丫的唐晴风。不知道是骂他调⽪呢,还是夸他懂事,不愿吃⽩食,用这种方法来换饭吃。
正奋兴的看着自己劳动成果的唐晴风,若是知道郑娘子是这样的想法,还不得把他美死,那人,纯就是一个词“爱玩”哪里是懂事。
唐晴风抬头顺着郑家娘子的目光看到自己的样子,忙把拎在手上的鞋子放了下来:“郑婶,你先做着,我去把鱼收拾好了,您再来烧。好么?”不待郑娘子说什么,拎着鱼就跑了。
去鳞、去內脏,在井台边上把鱼儿都收拾好了,再找了一个大盆,把一上午摸来的田螺全倒了进去,然后放了一把菜刀进去。为什么放菜刀进去呢?这是一个小窍门。放了铁器进去,田螺就会吐小田螺出来。这样,一个晚上,就能吐很多出来,吃的时候就更好吃了。
这些鱼呀、虾呀、螃蟹呀都
到了郑家娘子手里,还真的做出了一桌好菜。一条大一点的鱼儿,做了鱼汤,其他几条做了红烧鱼,煮的时候,还把那些虾呀螃蟹的都放进去了,煮出来的味道还真的是鲜美。
这一餐吃得大家都一个劲的说好吃,唐晴风看着心里暗暗下决心,以后,要经常去河里抓点新鲜的鱼虾供郑氏夫妇享用。顺便也好玩玩⽔,再看看那河边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
乡里私塾里的生学多五岁启蒙。生学⼊学不必经过⼊学试考,一般只需征得夫子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学的资格。
私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因时而灵活掌握,可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只求生学⽇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长”的含义,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龄也长,二是指生学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內容也多。
在唐晴风的感觉里,私塾只不过是家庭式的小作坊,跟前世的学校是没办法比的,教授的家科业也很单一,一切都是为了将来的⼊仕而准备的。成天不是背就是读,以前电视看多了,第一感觉就是读一句诗文脑袋要晃三晃的那种。
私塾里的夫子姓孔,名凌,据说是孔子的第三十四代子孙,至于怎么会跑到这小山村来的,就没人问了。生怕问了,让先生生气走了,就没人来教他们读书识字了。
孔先生给唐晴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很年轻,看那面冠如⽟,深眉大眼,
红齿⽩,最多也就三十岁吧。其他的还没来得及打量,就被老村长一按头,一揖到底了。
老郑头与老村长说了唐晴风的想法,老村长也很赞同,于是主动担任了这个把唐晴风推荐给孔先生的任务。
“先生,打扰您了。”老村长一只手按着唐晴风的脑袋,一边自己也给先生行礼。孔先生到也不让,稳稳的受了这个礼。
“村长,您请坐。我给您倒杯⽔。”说着,孔先生就要站起来,去倒⽔。
老村长怎么肯先生自己动手呢,忙一把推了推唐晴风,意思就是说,快,⿇利的去倒⽔来。给人家孔先生留个好映像。“先生坐着就是了,这样的小事,还是让童子来做好了。”
唐晴风也机灵,早就看准了那茶⽔就在桌子上放着呢,手脚⿇利的倒了二杯茶,端了上来,先生一杯,老村长一杯。然后就肃立在老村长⾝后。
端起来,喝了几口后,老村长也就开门见山有话直说了。“先生,这一次来,是想⿇烦先生的。”
“村长有什么事么?”先生将茶杯端在手中,并不急着喝。唐晴风看着先生的手,发现,这手简直可以和大姑娘的手相比了,一样的⽩嫰。
“是这样的,这个孩子姓唐,叫晴风。”老村长指了指⾝后的唐晴风。“他⽗亲原来是个举子,也是个读书人。只可惜这孩子的爹娘都去得早,现在就只剩下他一人了。”
孔凌着老村长的比划看到了唐晴风,在他的眼中,唐晴风是一个比较漂亮的小家伙,就是混⾝上下瘦了点,一双乌黑的眼睛充満了对生活的希望。
m.Xz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