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荡皇帝秘史 下章
第三十九章 恩威并行
 “既然如此,甘贼就在这里行刑。你们拿这把刀上前,一人捅他一刀,捅完了,朕就相信你们真的跟叛臣势两立…”

 一众士族大臣听了,面面相觑,好半晌作声不得。场面一时僵住,四周只闻火把呼呼风之声。

 “怎么?你们下不去手,还是不愿意?难道说你们仍然想着后去投靠叛军?”“萧若漫不经心的轻轻笑着,云淡风轻。

 众大臣暗自惊心,脸上微微变、立刻七嘴八舌分说绝没有叛逆之心。

 “皇上!“许平宗上前一步,高声道:“臣贼子,天下人人得而诛之,虽千刀万剐,亦不为过!天下忠孝之士恨不得生啖其,微臣愿当先捅甘虎一刀,以消心头之恨。“他如今说话中气十足,杆子也得笔直,与多年来在朝廷里谨小慎微的模样判若两人。

 萧若微微点头。

 许平宗便大踏步上前,拣起地上的钢刀,二话不说,在甘虎身上刺了一刀。然后另两名科举出身的寒族大臣也挨个上前,接过刀,一人刺了他一刀。甘虎身上又多了三道伤口、血如注。他们三人此举只为表明立场,下手自有分寸,刺的地方既非要害,入也不深,甘虎并不至于因此毙命。

 三人刺完后,回到皇帝身旁,目光向不远处的士族大臣们望去。

 众臣没奈何,只得一个个依次走过去,给甘虎一刀。他们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谁也不敢弄虚作假,刀刀见血,没一刀含糊。

 甘虎断后被擒时,身上伤势就已不轻,此刻又接连挨了四十余刀,虽然每刀都避开了要害部位,也不是他能承受得住的,不多时。即便一命归西。

 众臣眼巴巴望着甘虎咽气,一时间面色各异。

 萧若不动声,命人把甘虎尸首抬出营去,找处地方好生葬了。

 他并不是残忍嗜血之人,之所以大臣们就地对甘虎行刑。乃是另有目的,这些出身士族地大臣向来以四大王族马首是瞻,别看他们平里在朝中各分派系,明争暗斗不亦乐乎,一旦遇到外来威胁。就会一至对外,可说是一绳上的蚂蚱,皇帝如打定主意打士族,他们一个也别想置身事外。眼前这些大臣虽对自己俯首帖耳,但一有机

 会,只怕熊样会叛逃到他们那方去。所以萧若有意让甘虎死在他们手中,甘虎是叛臣中的重要人物。这样一来,他们与叛臣那方结下深仇,就斩断了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再也不能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站在自己这边,把所有赌注在自己身上。

 “今晚的事,列位爱卿都看见了。”萧若缓缓开言道“即刻诏告天下,宣布四大异姓王、边镇三侯为臣贼子。削去一切爵位官职。朝廷收回唐宋两王的封地,并且废除边关三镇。”

 众大臣齐声应是,不敢有异言。

 萧若微微一顿,角浮上一抹笑意,道:“丞相之位不可一空缺、就由…”说时,扫了许平宗一眼。

 许平宗顿时诚惶诚恐,他做梦也没想过突然登上丞相之位,更何况,要是在这非常时期当上基丞相,只怕自己立刻会成为众矢之的,忙道:“皇上微臣万万不敢,微臣无德无能,还请皇上…”说到这里,他猛然住口,皇帝又没说出口要他当丞相。

 萧若微微一笑,也知道他威望不够,便转过头来,目光在众士族大臣身上打转,沉一番,道:“丞相之位、就由雀奢雀爱卿暂代。“崔奢本人虽不怎么高明,可他毕竟走清河崔氏一门的族长,清河崔氏乃河北首屈一指地高门大阀,数百年名门,源远长,在民间威望十分崇高。

 崔奢霎时间又惊又喜,又培些难以置信,嗫嚅着连连推迟不巳。

 “雀爱卿就不要过谦了,当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还望崔爱卿不要辜负朕的期望。”萧若柔声笑道。

 崔奢这才叩首谢恩、惊喜之情难以抑制、周围士族大臣纷纷上前道喜,他们的欣喜发自内心,看来皇帝并不是要打击所有士族,王侯叛之后,仍然对自己这些人恩宠有加,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众臣内心不知不觉中与叛的王侯划请了界线。

 萧若看在眼里,暗叫得计,正所谓御下之道,恩威并施,一张一驰,不怕他们不乖乖就范。又命户部侍郎许平宗接替崔奢户部尚书之位,大将军之职暂时空着。众臣一一凛遵。

 “诸位爱卿对今晚之,可有什么对策?”萧若道。

 众臣大骂王侯们大逆不道,七嘴八舌纷纷献策献计,崔奢大声道:“回皇上,御林军追到了叛臣自然最好,若没有,皇上也无需担心。叛臣是要逃回京城,我们可以先一步派驿马回京报信,他们返京地速度再快,也快不过驿马传递,等他们到京城时,就走自投罗网了!”他刚刚高升,正要抓住机会表现表现。

 这话正合萧若之意,当即命人起草诏书,尽书王侯作之事,命京城守戍士兵包围唐王、宋王、东海王、以及雍王的府邸,不使走了一人,待抓获叛臣之后一并治罪发落。同时命令各城门严密盘查京城进出人等,一见叛臣王侯出现,便当场拿下。

 诏书写好,命两名传迅兵以各地驿站快马马不停蹄传回京城,越快越好。

 萧若看见营帐内郭大虎的尸体,英目含热泪,命人以上好棺木收殓,运回京城下葬,追封宁死不屈的郭大虎为忠勇侯,特开恩让他在家中的幼子袭爵。

 诸事处理妥当,东方天际已显出一缕晨曦。

 天明之后,追杀叛臣地御林军将士中有人回报,果然没有追到敌人,萧若当即传令全军拔营启程,加快速度返回京城。  m.xZIxS.cOm
上章 浪荡皇帝秘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