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夜雨真情对话金庸
昨⽇傍晚6时许,在烟雨朦胧中,记者跟随一辆面包车来到了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香格里拉店酒,在205房间雅间,金庸和他的夫人热情地和记者聊起了天。
金庸先生谈兴
很⾼,欣然答应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鼓励说:我们今天什么话都可以说,他并让本报记者坐在他的⾝边,开始了愉快的聊天了访谈。
我最崇拜的男人是邓小*平
问:您没来来过过四川吗?您在《倚天屠龙记》等多部武侠小说中,对华中武术流派之一的峨眉派武术及峨眉山风景作过详细描绘。你想像中的四川是怎样的?对四川人印象怎么样?
金庸:我来过,抗⽇战争时到来过重庆,后来第二次来是邓小*平接见我时邀请我游山川时,第二次到了重庆。那里的人很会摆龙门阵,常常坐着一把椅子,拿着一些南瓜子,摆一下午龙门阵。说到四川人,男人中我最崇拜的就是四川人邓小*平,女人中我最崇拜的是居里夫人。
回忆起四川很有意思,很多地方都没去过,云南大理、疆新也没去过,都凭想像在写。现在云南大理请我做荣誉公民。
再次向四川民人致歉
问:2003年10月8⽇,您首次登顶陕西华山参加“华山论剑”活动时,曾因自己小说中的“将四川武林人物多写成了反派”向赴会的四川武术人士何伟琪表示歉意。您为何将四川武林人物多写成反派?有何內幕和故事?
金庸:没什么幕后故事,写成反面人物我都是想像的。在这里我想去,我为把峨眉派、青城派写成原来写的反面,向他们道个歉。但我坚决反对商业的炒作,曾有一个酒厂请我去四川,但涉及到商业炒作,让我把这个酒的故事从绍兴写到四川,他们还要给我200万,我宁愿杀自都不会⼲,我就是杀自也不会⼲。你们一定要把这些写出来。
问:
您到四川青城山和峨眉山、到我们报社来作客。
金庸:如果没有商业利益,我肯定去,如果有商业的炒作,我马上登机飞回头。我会在夏天的时候,专门与夫人游青城和峨眉山。
问:对此次《神雕》取景九寨,你有何好的建议?书中是否有关于九寨的场景描写?有小说
认为其中的绝情⾕等很适合在九寨拍。
金庸:我很看好,张纪中已经向我汇报了两次。张纪中去四川取景,我很満意,他说四川景⾊很美,一定要把四川拍得非常美。我要用拍得美的方式向四川的民人道歉。
最満意“天龙”和“
雕”
问:您的14部作品到目前为止“飞雪连天
⽩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大概除了《鸳鸯刀》,其他13部全都被改成影视剧,有的甚至四、五个版本,您最満意的是哪一部?张纪中老师被业界称为“金庸专家”您如何评价他?您与他如何相识?如何相知?
金庸:张纪中这个人很敬业的,认识他很偶然一个机会。有一次有个朋友说有个外国人找我,我说外国人不见,我夫人偷偷透过窗子一看,有点像个外国人,其实不是外国人,是央中电视台的张纪中。我说进来见吧。他拍得最好的、我最満意的是《天龙八部》和《
雕英雄传》。
建议新版《神雕》用新人
问:港台曾拍过约3个版本的《神雕》,包括:A、刘德华与陈⽟莲主演的。B、古天乐与李若彤主演的。C、任贤齐与吴倩莲主演的。您是否看过,评价如何?听说您庒
不想看,说不忍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打得面目全非。
金庸:有一个吴倩莲版本的《神雕侠侣》,一些重要情节被那个制片人篡改了,我很生气。后来对方打电话来道歉,我不接电话,也不接受她的道歉。
问:《神雕》的第四个版本中新小龙女和杨过的人选,张纪中老师有没有与您沟通过?您认为用明星好,还是用新人好?
金庸:我和张纪中都有个同样的建议,这样好的背景,这样好的故事,用新人好。用明星,我认为没必要,明星出场费很⾼,没什么意思。我不需要明星,只要外形好的,这么好的故事,这么好的景,没有名气的自然也变成明星了。
浙大当院长月薪3000元
问:您在浙江大学当人文学院院长,作为一名学者,如何担当此角⾊?
金庸:我在浙大的月薪是3000元,是正常的院长的薪⽔,不教生学,每年上几次大课。人文学院分文史、哲学、外国哲学、艺术等8个系,本来我是给人文学院上大课,其他学院也来听。有时候讲课时应该坐800人,却坐了一两千。别的学校的生学也想来但不能来。来听课时必须要票发,保安人员不让其他人员进来。有的同学为了拿到票还要请别人吃饭。我上大课都是座谈的形式,话题都是生学提出来的。
问:您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担任了4年院长、3年博导,你平时如何带博士生?课程怎样安排?
金庸:我有三个博士生,两个女弟子。有一个山西大学的,有一个清华大学硕士,有一个杭州社会科学院的。要考我的博士生不容易,把论文要寄过来,三年必须写两篇论文。要在国全很⾼级别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而且是第一流的学术刊物,如读历史要在《历史研究》上发表,学文学的就要在《文艺评论》上发表。如果发表不了就必须多读一年。我不喜
以老师的名义与生学合作,你不自信可以让我看,看了给你修改,但要以生学自己的名义去修改。我招博士生时,国全各地来考的人不少,让我打分比较难,外语必须要60分。专业的书面试考也必须达到60分。其中有一个人专业考了六七十分,外语考得59分,我去说情,别人很给我面子,最后那个弟子的外语过关了。
现在每天读书4小时
问:人们非常关心您晚年的生活,能否谈谈您的养生秘诀?您喜
看什么书?
金庸:我的养生秘诀是:不忧愁,开心。我平时喜
读历史
的书籍,每天读书大概4个小时,我以前做报纸时要上夜班,每天睡得不是很晚,而是很早(风趣地说),因为是早晨四五点钟才觉睡。有时下夜班后还要玩一会牌,这是当记者时留下的一个习惯。现在电视要看,但看得不多,主要是新闻。
最遗憾儿子在国美
杀自
问:就您的创作生涯或您的人生而言,外人看来非常成功,那您有没有什么遗憾呢?
金庸:最让我遗憾的是我的儿子在国美念书时杀自了。(说到心酸事,金庸一下子感到有些伤感)伤心的事不谈了。
临别时,金庸夫人对本报记者带的一件民族服装感趣兴,不停地问是在哪买的,记者当即把这件⾐服赠送给金夫人。原定的20多分钟采访,因金庸先生谈
大发竟不知不觉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临别时,金庸与记者相约:我们华西都市报见,四川见。
离别时,金庸不停地挥手向记者告别,烟雨中,那个慈祥和蔼的长者的⾝影让我们心中久久涌动着感动。
记者手记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金庸每年只有很短的时间在杭州隐居,连杭州本地的媒体都感叹,很难见金庸一面,因为他很低调,不愿接受采访。而我们因为机缘巧合,因大胡子制片人张纪中到四川九寨沟选景与本报结下情谊,他热心地从中牵线,帮我们约好与金庸先生的会面,在采访过程中,他一直陪伴在旁。
对先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儒雅而亲切的长者,态度极好,言谈中偶尔有些小调⽪。问及家庭和情感生活,他总温和地笑着说:这是**,我可不可以不答?让人不忍再追问。
有意思的是,见金大侠,就像他的武侠小说一样充満曲折。本来约好昨⽇下午5:00与先生会面,不料刚到杭州的我们,碰上梅雨导致的大塞车,司机又一不小心走错了路,那边,张纪中急得只嚷:时间来不及了,怎么办?这边,我们心急如焚,担心就此错过与金大侠的约定,频频电话沟通,终于赶在先生离开约定地点之前到达。但此时,先生又必须赶赴一个早已定好的宴请,我们只有跟在他的车后面一路追击,抢在宴席前采访了15分钟,先生见我们很着急,便和我们约好饭后再聊20分钟。饿着肚子终于等到先生出来,他很善解人意地耐心回答我们的长篇提问,也许是从四川远道而来的我们,引起了他的谈兴,原定20分钟的访谈,不知不觉竟延长到一个多小时。
说实话,见金大侠之前,我们心里颇有庒力,一是觉得他是大家,不太容易接近;二是先生毕竟80多岁了,担心他的⾝体状况不允许作较长时间的访问。而一见面,先生的微笑就释放了我们的紧张情绪。他从沙发上站起来,和我们打招呼,微笑着伸出手,他的手很温暖,握手的刹那,心中从內而外涌出一股暖意。整个采访过程,先生一直微笑着,那不是客套,而是他发自內心,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笑容,让我们一直感动着。直到与他分别,他的笑容依然深刻地定格在我们的印象里。
m.XZiXS.cOM